说说网

首页 > 说说感言 > 读书名言 >

读书名言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600字

读书名言2021-03-24157举报/反馈

  【第1篇】

  到网上一搜,有关这本书的介绍是这样说的:“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书之一”。介绍中还引用了一句温总理的话(真实性值得怀疑):“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温总理都百读不厌,定是经典之中的经典之作了。

  因此就买了这两本书。至此两本书我也已看完。

  万历虽然没有我想像的精彩,读起了也没有甘之如饴般美妙,但至少有点醍醐灌顶的感觉。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三纲五常只是在概念上,或者是在中下层百姓中运行的规则,或者是统治者控制中下层百姓的工具,在政治上却是全然不顾这一套的。在万历中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君为臣纲”,也不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不但控制不了朝政,控制不了大臣,他甚至在妻妾问题上都是那么地无奈,更不用说在立储这样的大事情上了。

  当然皇帝有强弱之分。但对已是中后期的大明王朝,又不仅仅是强弱的问题。此时一切都已根深蒂固,蚂蚁憾大树,是何其之难!所以万历再一次告诉我们,单个人力量是有限的,还是要建立健全的制度,靠制度来管理国家,才是长久发展之计!
(m.taiks.com)

  万历改变不了,只好消极怠工。张居正积极变革,但并未力挽狂澜,最终还被断棺戮尸。海瑞一生刚直不阿,甚至犯颜强谏,但也只是给乌烟瘴气的大明王朝吹来了一阵夏日的 凉 风,而他背后却悄然刮起了凛冽寒风。

  书中还有一个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人物,那就是戚继光。在历史书中我们只知道戚继光是一个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但从万历中,我们读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还感受到了一个英雄的暗然神伤。

  是的,大明王朝已是穷途末路,纵然有英雄盖世,也只能是浩气长存于天地,而不能力挽狂澜!

  所以,万历还是有些看头的,对于明历史、观当今、思未来应都是颇有受益的。一本书能这样让人有所看,有所思,就算是本好书了!

  《沉思录》是一本彻头彻尾的垃圾书。此书所有的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与人为善。而这句话二千多年前的孔圣人早就开始教导咱炎黄子孙。所以,咱中国人不必读了!

  【第2篇】

  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是一部非常好的人文作品,我也不是第一次读了。可是正如其他好书一样,每次读都会有收获。这次我联系他的另一部作品《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来读,发现一些有趣的问题以及自己的一些愚见。

  中国历史的问题中最受争议也被很多人斥为伪问题的是,倘若没有**战争和西方工业革命中国会不会自动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

  我的答案是尽管进程会很慢,中国很可能仍然会走向商业化的社会而不是维持农耕文明。

  原因是:人口压力。

  讨论历史上的社会民族变迁很容易陷入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即究竟是文化的影响为主还是地理的影响为主,还是其二者混合的影响等等等等。。但是无论还是有一个比较量化的而且也是前提性的原因是比较少争议的,那就是人口压力。

  两千年来中国经济中心逐渐南迁,从河洛到苏杭,这个其实应该是结果,原因是人口的逐渐南迁,以前瘴疠之地的湖南,福建,广东,因为北方土地几千年的耕作和人口繁衍而负担不起那么多的人口,到明清已经是帝国的重要省份了。倘若没有外敌的入侵,继续多出来的人口无处吃饭,而科技的水平又不能飞速的发展,必定导致往外洋移民。因为倘若科技水平进步跟不上人口增长速度人口则空间扩张。

  当然,这个过程绝对是残酷的。宗中国土地的历代帝国 ,其运行的纲领都是保护落后经济 扼杀商业苗头,维持均衡。其最重要的原因是持续的人口压力,故而百姓只要能温饱就可以了,其他一概免谈。这也是儒家思想为什么需要被封为至高标准,崇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否则,在低技术条件下,无法靠极端低效率的法律程序来管理社会。可是当帝国最边缘的省份也人口辐轴的时候,因经济破产而不但爆发的全面战争,会迫使沿海的居民不断移居海外,而中央政权也将没有能力进行约束。华夏民族会因为生活所迫而象现在一样在泛太平洋地区扎根,从而逐渐形成一个稳定贸易圈。

  那么这个结论跟现在事实上的中国有何关系呢,结论是,发展科学技术以缓和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是中国最重要的事情。因为现在地球已经太小了。

  【第3篇】

  今天无意中看到了一本叫《万历十五年》的书,真是感觉受益匪浅。好久没有这样的撼动过了。

  历史沧桑,到头来什么也剩不下,永生的愿望随同历史的波涛一起消逝在我们目光尽头。又是一个长假,终于又拿起了读了一半的《万历十五年》,重新翻开读到孤单的将军——戚继光,读到首辅张居正,读到万历皇帝。曾有人感叹道:“历史竟然可以这么写!”是的,在读本书时,我也有同感,这本书不是单纯的描述历史,而是生动的分析历史。本书的英文名字叫做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直译到英文就是“1587,无关紧要的一年”,这正是这本书的读到所在,我想本书说到的末端小结也许正是某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的结证。

  整本书读起来很有意思,作者黄仁宇先生由于为了写一个论文从此结缘于明史,而他的著作更是让读者对历史长胜了浓厚的兴趣。在书中我也看到了一位皇帝的无奈,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是有很多东西去不由他抉择。旁人可能觉得皇帝是一个十全十美的职务,但是在立储这件事上它却无法平自己的意愿行事,这体现出了皇帝的苦恼。由此,万历皇帝走上了怠政的道路,他是在和文官集团怄气,但他应该知道,实际上文官集团的力量是一个皇帝难以约束的。我终于知道,一个不好的皇帝往往是由于一些原因。从书中我们不难看出,万历少年是一个有为的君主,他曾经励精图治,打算开创一个“万历中兴”,但由于一件件事的不能决断,他终于无法忍受。而立储之事就成了他的一个爆发。他终于在这件事上开始怠政。而一个王朝也由于君主的怠政而渐渐走向没落的深渊。

  读到张居正是,我更是感到了世态炎凉,生前的荣华和身后的悲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清算张居正的行动中,凡是和他有关的人都受到牵连,不是流放边关就是把官回乡,其中戚继光就是其中之一,戚继光是一个大英雄,但是它也蒙逃脱历史的惯性发展,它便是牺牲品。戚继光和张居正一样是很有作为的,戚继光发明的战法确实令人惊叹,这让我知道早在明代就有人发明了各兵种协同作战,并使用火器。弗朗基和大将军炮,在当时也有一定的应用,但是他们哪里知道,西方国家已经有了大船,火炮。1587年,这一年正值西欧历史上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

  看了这本书后,真是叫人回味。从中也学到了许多的人生道理。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