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感言 > 励志故事 >

励志故事

10个故事告诉你怎么教育不听话的孩子

励志故事2020-12-20180举报/反馈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爱如同孕育生命的太阳和水一样重要。然而,如此重要的感情也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误区:父母过高的期望、过多的干涉、过度的保护、过分的关心、过多的指责……这些扭曲的爱,会使孩子无望、无奈、无能、无情、无措……有时候,似乎父母付出的越多,孩子感到越痛苦,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存在?因为这些父母没有弄懂什么才是真正的爱。

  

  1.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

  

  一次,我乘火车出游,睡中铺,邻床下铺有个小女孩在看书。我喜欢读书的孩子,就用欣赏的目光看着她。小女孩发觉了我的目光,看得更认真了。我从中铺下来跟她聊天,说话时我一直用疼爱的目光注视着她,小女孩跟我说了很多心里话。第二天,她非要跟我一起去餐车吃早饭。她姑姑说:“别捣乱了,你从来没把碗里的饭吃光过。”小女孩用求助的目光看着我。我爽快地说:“好,我请你吃早饭。”餐桌前,我问她:“你能吃多少?要吃完,一点儿不剩才行。”小女孩想了想,说:“半碗粥,半个鸡蛋。”“好。”我给了她半碗粥、半个煮鸡蛋。小女孩吃了几口,就玩了起来。她姑姑数落她:“我早就说过,你不会好好吃的。”“她会吃完的。”我笑着对孩子的姑姑说,又给小女孩使了个眼色。小女孩什么也没说,端起碗就把里面的粥喝完了。“真了不起,说到做到!”我伸出大拇指。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与孩子交流时,成人通过目光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往往胜过语言。

  

  假如孩子烦躁不安,你应该问问自己,是不是孩子缺少了爱的目光?假如孩子沉默寡言,你应该再问问自己,你给孩子爱的目光足够吗?

  

  2.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

  

  一次,我去一所小学与孩子们见面。一个女孩站起来问:“知心姐姐,我们的老师不会笑怎么办?”这个问题,让我想起我曾到北京一所小学采访,在一本中队日记里,我发现了一篇《老师的笑脸哪儿去了》的文章。文章中写道:所有的老师都是绷着脸来上课的,只有美术老师是笑眯眯的。结果,美术课上有高声讲话的,有离开座位的,有借东西的……乱糟糟的,后来美术老师不得不收起笑脸,也绷着脸来上课。

  

  我总结说:说句不好听的,这叫“给脸不要脸”。同学们大笑起来。笑后,我问提问的女孩:“你们有没有过‘给脸不要脸’的时候呢?”“有。”女孩坦白地说,“只要老师给个好脸,有的同学就开始闹腾。”台下又是一片笑声。最后,我建议同学们调查一下“老师的笑脸到底哪儿去了”。

  

  几天后,我收到同学们写来的调查报告,其中一份这样写道:“下课,我路过办公室,听到了爽朗的笑声,是我们班主任。我想看看她笑起来是什么样子,可是我刚叫了一声老师,班主任转过身来一看是我,脸上顿时一点笑容也没了,她冷冷地问:‘你有什么事?’这让我明白了,老师不是不会笑,只是不朝我们笑。”

  

  孩子们渴望得到微笑,因为你冲他微笑,表达了你内心的感情:“我喜欢你,你使我快乐,我很高兴见到你。”从小在微笑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乐观、积极的心态。所以说,父母再忙再累,也不要忘记把微笑送给孩子。

  

  3.用爱的心情倾听孩子

  

  孩子希望父母能分享他的快乐,对父母说了也是白说,不如不说。久而久之,消极的情绪得不到发泄,就变成了一种对抗情绪,潜伏在心里。初一女生小雪吃安眠药自杀,幸亏抢救及时,醒了过来。苏醒后,她拒绝跟爸妈说话。后来,我赶到她家。我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静地听她说。“我是分两次吃的。第一次吃完,我想起爸妈的好,有些舍不得离开他们。可又一想,活着太没意思了,就又把剩下的药倒进了嘴里……”说起服药的过程,小雪像讲别人的故事一样平静。“你为什么想死呢?”“因为活着很痛苦……”我和小雪谈得很投机,实际上主要是小雪在讲,我在听。她表达能力强,思维清晰。“如果你真死了,说不定中国就少了一位女作家呢!”我情不自禁地说。“我妈可不这样看。”说起妈妈,她的眼圈红了。从她的倾诉中,我知道了没人理解她,是她选择死亡的原因。而我关注她,赞美她,又给了她生的希望。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只有觉得对方能真正理解他,才听得进对方的话。倾听是一门艺术,而学会这门艺术,也不是那么难:

  

  1.做出听的姿势。与孩子平视,别居高临下,要身体前倾,同时看着说话的孩子,自然地用目光表达你的关注。

  

  2.表现出听的兴趣。送给孩子最好的赞美,是让他知道他说的每句话你都认真听了。孩子说话时,你可以用简单的话语表示你的兴趣,“是这样啊”“你的想法太好了”等。只要你对孩子表现出兴趣,那么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如果你总沉着脸,一言不发,会令孩子十分失望的,他看你这样,很快就会闭嘴的。

  

  4.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

  

  成长中的孩子最需要发现。发现什么?发现孩子的长处,经常让他展示长处,你认为他行,他就会朝着行的方向努力。发现孩子的长处,可从三方面入手:

  

  (1).发现不同点。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之处,这个不同点或许就是孩子最行的地方。

  

  (2).发现闪光点。有个学生上课特别爱举手,可老师让他回答问题他又回答不上来。老师课后问其原因,他说:“同学们总说我笨,所以老师一提问我就举手,我想让大家看看我不笨,可实际上我不会。”老师表扬了他的积极性,并跟他订下协议:“以后如果你真会,就举左手;如果你不会,就举右手。”之后,这名学生一举左手,老师就让他起来回答问题。从此,这个孩子天天有进步。

  

  (3).发现动情点。与孩子为友,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真诚。有个年轻女老师爱穿高跟鞋,一个男生总低头看老师的鞋。老师不高兴地说:“注意听课,不许看了!”老师一走动,男孩忍不住又看。老师生气了,男孩再也不敢看了。一天,老师去家访。男孩打开门,一看是老师,什么也不说,转身就往里屋跑。他从床下掏出一双高跟鞋,含泪说:“我妈活着的时候也爱穿高跟鞋,一听到老师走路的声音,我就想起妈妈……”从细微小事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真诚和爱。善于发现,是我们走近孩子,并与之沟通的法宝。

  

  5.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
(m.taiKs.com)

  

  欢悦,产生于强烈的需要得到满足之时。对于一个渴得要命的人来说,一杯清水胜于金子。我大哥从小动手能力很强,他回忆说:上中学时,他想买一个刨子做小提琴,虽然只需要5元钱,但当时他也没有。妈妈知道后说,你要是能做成,我就给你买。他听了之后,就用旧刨子做,手磨出了水泡,终于做成了。而妈妈果真给他买了一个新刨子,当时他激动万分,如获至宝。通过努力得来的,总比轻而易举得到的更让人有成就感。所以父母对孩子负责,就要给孩子留一点想头,不要轻易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

  

  6.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

  

  30多年前,我是一名知青,在农村插队。一天,我乘长途汽车外出,车在不平坦的路上颠簸着,我昏昏欲睡。忽然,“砰”的一声,我的头撞在了窗玻璃上,车上的人笑了,我不好意思地摸摸头。车子继续前行,“砰”的一声,我的头又撞上了窗玻璃。这次全车哄然大笑。我命令自己不要再打瞌睡,可过度的疲劳让我不知不觉又睡着了。一觉醒来,我发现自己的头正倚在窗玻璃上,可感觉软软的,定睛一看,是一只大手。我回头,只见伸手为我垫头的是一位陌生的农民,他憨厚地笑笑。正是这点滴的情怀,滋润了我们这些远离父母的城里孩子,虽然后来回到了城市,我却永远忘不了那里的父老乡亲。

  

  7.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

  

  陕西省长安县的农家妇女田桃花获得全国“十佳年轻妈妈”后,说:“儿子学习不好,我从没夸过他。一天,孩子回家高兴地对我说:‘妈妈,我今天做了一盘蘑菇炒青菜,老师和同学都夸我炒得好吃!’我没好气地说:‘你真行,将来考大学会考你炒青菜?’这样没好气的话我常对孩子说,渐渐地,孩子失去了自信。后来,我认识到自己这样不对,就改变了对孩子的态度。在我改变了对孩子的态度后,我发现孩子也有了改变:他写作业比以前认真了,回家跟我也亲近了……期末考试,他的数学得了70分,这对经常不及格的他来说,是第一次!”从田桃花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到,父母一旦改变了对待孩子的态度,目光和语言就会随之改变:把“目中有分”变为“目中有人”,把“以分为本”变为“以人为本”,把挑剔不满变为欣赏满意,把讽刺挖苦变为赞扬肯定……于是,爱就出现了,奇迹也就发生了!

  

  8.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

  

  爱绝不是纵容,父母要把管教和爱紧紧结合在一起,缺一不可。管教孩子要注意几点:

  

  (1).培养孩子尊敬父母的意识。与父母的关系,是孩子最重要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是孩子与他人交往的基础。所以,让孩子尊敬父母,是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2).不让无理取闹的孩子得到好处。要知道,多少“小霸王”就是在父母的纵容中学坏的!父母要有一个信念:孩子每次无理取闹,绝不让他得到任何好处。

  

  (3).管教之后是沟通的最佳时机。孩子胡闹没得逞,这时候,他反而会对父母做出亲昵的动作,这时父母应该张开双臂欢迎他。这时,父母说的话孩子也容易听进去,要告诉孩子,父母是爱他的,但是父母不喜欢他的不恰当行为。

  

  9.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

  

  父母要容得下学习差、淘气的“问题孩子”,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包容。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而父母的宽容,会让孩子有一个更宽松的成长空间。

  

  10.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

  

  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然而,许多父母却把孩子爱的机会垄断了!爸爸下班回来,女孩马上沏了一杯茶,递过去:“爸爸,喝茶!”谁知,爸爸不耐烦地说:“去去,写作业去,考100分比什么都强!”渐渐地,孩子变得心灰意冷,不再关心别人,也不懂得爱别人了。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没有爱大人的机会,反而被大人爱得“死去活来”。一份调查表明,18.72%的学生根本不参加任何家务劳动,47.78%的学生只参加1小时以下的家务劳动,41.19%的家长把洗脚水端到孩子面前。然而,正因为这样,才培养了很多骄纵无理、不知感恩的孩子。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要在孩子的面前表现得弱一点,给孩子爱他人的机会。别总把自己看成高山,让孩子靠着你、仰视你、惧怕你;更不要当大伞,为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弱不禁风。换个位置吧,让孩子做高山,孩子就会长成山;让孩子当大伞,孩子就能顶天立地。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