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感言 > 读书名言 >

读书名言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

读书名言2021-03-25196举报/反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李丽

在我做妈妈之前,我的家长就很热情地把这本书推荐给我。当我拿到学生妈妈印好的用A4纸装订起来的这本“书”,那种马上就要做妈妈,要准备好为一个孩子的一生负责的感觉就更加强烈了。

带着这种强烈的期待和憧憬,我认真地拜读了好几遍,尤其是女儿出生后这4年的时间里感觉受益匪浅。作者尹建丽同我一样,是一位老师、教育学者,与我不同的是,她还是一位作家,一位成功的作家,她把自己的教育实践细细地揉进自己的笔尖下,让一段段生动又鲜活的育儿小故事,绢绢细流般润泽着每个捧起这本书的人。这本书中我最倾心的,不是作者培养了一位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的女儿,而是,我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的那位小主角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而她身上的出色,要归功于这位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对她实施的有爱心又充智慧的教育。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记叙了许多事情再次地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例如书中提到的家长和老师无意中所犯的一些小错,日积月累,会慢慢形成一个严重困扰孩子的大问题,给孩子带来深刻痛苦和迷惑,甚至扭曲孩子的心灵,这不是我们的爱心不够,确实是有些做法欠妥。这个观点再次引起了我的反思。我们常在孩子学习不认真或犯了错的时候,会罚他把课业重写一遍,还习惯将学生的错误向家长告状,其实,当我们用这种做法我们可能在那个瞬间取得了胜利,得到了孩子表面的应允,却在他们内心埋下了厌恶写字的种子。我们一方面要求孩子认真,一方面又把学习作为惩罚手段用在孩子身上,可想而知,当孩子书写的时候,想到老师惩罚的情景,不反感才怪呢。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不是让学生讨厌上学习的同时,还要他去学好它。“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也是作者的一个观点之一。

我们人为地把学习过程变成苦,却只把结果设想成甜,试想要孩子天天吃着苦来畅想着有一天有可能会尝到甜——过程天天具体而真实地陪伴着孩子,目标却遥远得虚无缥缈。当他吞咽苦涩而感到厌倦时,如何自发地以那想象中的“甜”来压抑这真实的“苦”呢?正象作者说的,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记得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讲过,在教育中“目的和手段分离到什么程度,活动的意义就减少到什么程度,并使活动成为一种苦工,一个人只要有可能逃避就会逃避。”。当学习活动没有唤起他的愉快体验时,他就无力去调动自己的主动精神,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懒散、不刻苦、不认真等——许多人以为这是某些“不成器”的孩子的天性,其实是他上进的天性被扭曲了。作者还提出了“不考100分”的建议。过分重视考试结果,经常以分数衡量一个学生的好与坏,其实这样是庸俗的,错误是把学习目标定位在满分上,却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态度、方法、兴趣,以及对知识的真实把握状态没去关注。这样的行为看似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实质是在追求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满足感。“分数”和“成绩”其实并不完全对等,分数可以反映成绩,但分数不等于成绩。

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的智慧能量,就是对知识的好奇心、爱钻研的精神,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答案的兴趣,有效的学习方法,平和的学习心态,持之以恒的毅力等等——这些才能成全孩子的成绩,才是在各种考试中胜出的决定性条件。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我们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