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短句 > 励志说说 >

励志说说

曾国藩家训百家讲坛_百家讲坛曾国藩家训

励志说说2021-03-3060举报/反馈

曾国藩家训百家讲坛_百家讲坛曾国藩家训

寻求学业之精深,没有别的办法,说的是一个“专”字而已。

曾国藩日记

  说到曾国藩家训,不得不提的就是《曾国藩日记》。根据史料记载,曾国藩从公元1839年开始写日记,一直坚持不懈长达三十余年,直至他去世的前一天。所以《曾国藩日记》不仅包括了修身养性、待人处事和为官之道等各个方面,更是曾国藩内心世界最真实的记录。今天当我们翻开《曾国藩日记》,会发现两百多年前刚刚步入仕途的曾国藩其实是一个满身缺点、举止轻浮,做了不少荒唐事的浪荡公子。但是后来有一个人送给曾国藩一个字,不但帮助他彻底改掉了身上的毛病,从此更省身也密、见理也明。而曾国藩在日记和家书中也反反复复多次提到这个字,告诫子孙只要做到这个字就“便有几分真学问”。那么究竟是什么人送给曾国藩哪个字?为什么单凭着一个字就可以改变曾国藩的人生呢?
  曾国藩的父亲告诫儿子要节欲,确实是有理由的,但是他竟然还在信里要求曾国藩节劳和节饮食,这是为什么呢?根据记载,当时曾国藩是翰林院的学士,那是一个非常清闲的闲职,根本就不劳苦。而且曾国藩天生就比较瘦,从来没胖过,那么曾国藩的父亲对儿子的忠告到底从何而来呢?
  曾国藩下定决心改掉毛病,但是很多事情说着容易,做起来难。虽然曾国藩痛下决心改正缺点,也给自己列了很多戒条,但是他还是常常犯老毛病,身上的轻浮和浮夸一点也没改。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曾国藩根本不可能成为晚清一代儒、理学大家,那么在一百多年前究竟是什么人、什么事改变了曾国藩的人生呢?
  *坐可以帮助人内心宁静,但是曾国藩之所以在修身养性、待人处事各个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最终写出备受后人称赞的《曾国藩日记》和《曾国藩家书》,难道仅仅是因为他有*坐的习惯吗? 敬请收看《曾国藩家训》第四集《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m.Taiks.com)

养活一团春意思 撑起两根穷骨头

  我们讲曾国藩家训,讲到这一讲,想必一个自律勤勉的曾国藩的形象大概已经在很多人心中有了个大概的轮廓。但是,讲到这个份上反倒有一种担心了,为什么呢?我们讲了有信仰的能坚持信仰的曾国藩,讲了无一日不读书的曾国藩,讲了青年时代的曾国藩,讲了克勤克俭的曾国藩,讲了能够忍以成事、静以修身的曾国藩。但是,讲了这么多曾国藩之后,我怕在很多人心目中,这时候的曾国藩已经是一个“苦行僧”的形象了,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人怎么过得这么苦啊?怎么这么每天都受罪啊?就算是他有成就,那人生像这种过法那我不过,这活着多没意思啊?是不是?也确实,你看《古诗十九首》里就说,名句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什么意思?人生不过百年,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啊。白天逛逛街,打打牌,玩一玩,可惜白天时间太短了,晚上睡觉的时间太长,算了,少睡会儿觉,干什么呢?过点夜生活,是不是?你看,不是我们现在人才提倡过夜生活,古人就提倡过夜生活。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灯红酒绿的过夜生活,这样过着人生才有点意思,是不是?整首诗讲的就是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

  事实上,这就是我说的那个误解,我担心的那个误解,很多人误解很多有成就的人生只有辛苦,没有愉悦。只有含辛茹苦,没有趣味。事实上不是这样,我们远看的时候觉得是这样,如果我们真的了解这些有成就的人的人生,我们会发现真实的事情不是这样,他们和我们普通人完全一模一样。就曾国藩而言,如果说他一生的最重要的关键词是自律和自省的话,除了这个之外,一定还有一个关键词,叫什么呢?趣味。用一个字说,就是趣,有趣。其实这个人特有趣,你要是真的能了解他的一生,了解他的生活,了解他生活的点滴,你就会发现,所谓的理学大师,所谓的儒学传人,所谓的中兴名臣,所谓的湘军统帅曾国藩,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在曾国藩家训里有一句名言,叫“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所谓“撑起两根穷骨头”是讲人要有骨气,而“养活一团春意思”是说人的心中要有一种生机,要有一种情趣。那么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趣”字,为什么在曾国藩的眼里会如此重要呢?他所说这种“春意思”在人生中、在家庭和事业中又都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敬请收看《曾国藩家训》第七集《养活一团春意思》。
自立立人 自达达人

  在曾国藩的家训中,一直特别强调识人用人。而曾国藩本人一生爱才,特别喜欢发现人才,也特别爱培养人才。尤其是对自己的得意弟子李鸿章,曾国藩更是费尽心血,不遗余力地培养支持,甚至后来直接让他接替了自己直隶总督的位置。于是后人就用“自立立人 自达达人”来形容他对李鸿章的培养,那么这八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历史上真实的曾国藩到底是怎么培养磨砺李鸿章的?为什么曾国藩在家训中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讲述识人用人呢?在曾国藩的人才观中,又有哪些智慧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呢?

  如果说上一次李鸿章反出师门,是为了自立门户,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那李鸿章这次又是因为什么呢?为什么与曾国藩一言不和,他就断然离开呢?而曾国藩一直都很看重李鸿章,视他为自己最得意的门生,但是当李鸿章又要走时,曾国藩又为什么竟然一点都不挽留他呢?
  李鸿章频频反出师门,足见他是很精明的一个人。但是面对这样一个怀有私心,精明得有些过头的学生,曾国藩不仅不厌恶,反而是青睐有加,甚至大力扶持,一手成就了李鸿章。那么曾国藩为什么这样对待李鸿章呢?这又体现了曾国藩家训中怎样的人才观呢?
  郦波老师认为,曾国藩确实看到了李鸿章的长处,所以才尽心尽力地培养他,而容忍李鸿章屡次反出师门,其实也是对他的考验与磨砺。那么曾国藩之所以特别器重李鸿章,难道仅仅是因为想把李鸿章培养成为事业的接班人吗?为什么说曾国藩对李鸿章的特殊态度,其实和“自立立人,自达达人”这句话有关呢?敬请收看《曾国藩家训》第十四集《自立立人自达达人》。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