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优美散文 >

优美散文

【暗香】游古钟园(散文)

优美散文2021-04-03187举报/反馈
摘要:古钟园,上海浦东的一个小公园,它并不古老,只是一个仿明的园林,但它环境清幽典雅,它的故事也感人。


   一
   人们憧憬未来,也怀旧好古。但似乎古往今来,人们好古之心更甚。也许,古老的东西,更有文化韵味,更有厚重感,或者古迹的真实存在,是我们心灵的一种踏实,一种慰藉,而未来存在太多不确定的挑战。
   熟悉我的朋友,都说我是个“好古之人”。其实我只是喜欢古村、古镇、古园、古建筑,喜欢去游赏,喜欢去拍拍照,谈不上嗜“好”,我不是那种念叨着“今不如古”的人。
   最近来上海女儿家,虽然烈日炎炎,还是总想着去哪个有点“古味”的地方瞧瞧,正好附近有个叫“古钟园”的公园。
   那天下午五点,从家里走过去,不过二十多分钟。闹市区的街道总是车水马龙,街面上荡着热风,太阳斜射着脸和胳膊,有些炙热。不过,天空深邃蔚蓝,朵云徐徐,出点小汗,也是蛮惬意的。
   古钟园在浦东惠南镇的卫星河北岸。卫星河曾是惠南的护城河,水面宽阔,风吹细浪,斜阳下波光粼粼,时有机动船“突-突,突-突”地划破粼波。
   新冠疫情,园子只南门进出。工作人员佩戴口罩,手拿体温器。从古色古香的门楼进去,一块长方形的巨型照壁扑入眼帘。照壁由一块块一米见方的青砖拼接而成,图案以福泉古寺为背景,述说着古钟的故事。正中央盘腿而坐的,应是当年造钟的老僧。古钟园的古钟,其实是福泉寺的三件旧物之一,铸于明隆庆五年。隆庆钟、福泉井和宋银杏,这禅寺“三宝”,照壁上清晰鑱刻。精美的照壁,述说着园子的前缘。
   福泉寺为元代古刹,得名于寺内那口“善福之源泉”的古井。“文革”时期,佛像被毁,寺宇他占。钟架损毁后,几百年的老钟,弃于寺院,独自孤零。“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地方政府为了保护和安放古钟,特意修建公园,并以古钟命名,这是1982年的事。
   其实,改革开放后,福泉寺几次修整,现今焕然一新。记得去年冬天曾经路过,进去看了看。也是傍晚时分,冬日的夕阳虽然清冷,但照在黄墙红柱飞檐的殿宇上,同样流光溢彩。山门内右侧的那颗千年古银杏,虽然彩叶早已飘零,厚积在围栏内,但古干苍劲,老枝挺拔。现在的这个时候,“年逾古稀”的银杏,应该是绿叶飘飘,充满生机,它厚积薄发,等待着金叶蝶舞的时候,又一场缤纷与浪漫。人活百岁古来稀,从宋时走来的老树,经历了多少风雨霜雪,阅尽了多少世事沧桑,还活得这么傲骨,这么蓬勃,令我肃然起敬,由生敬畏。古钟古井古树,留存不易,值当爱护。
   实际上,在2009年,古钟就已被重新移到寺内的钟楼,回归了它的本位,回到了它最初鸣响的地方,回到它的禅意与晨课,继续着它的雄浑和悠扬,继续着寺院的晨钟暮鼓。现古钟园内的只是仿制品,但是公园仍然以它特有的古朴典雅和清静幽深,受到附近居民的青睐。
  
   二
   从照壁左侧小门进入园区,浓烈的清幽迎面而来,满眼的青葱,一身的凉意。园内树木众多,一棵棵茂冠的香樟和枝繁的梧桐,一株株挺拔的枫杨与傲骨的梅树,还有那银杏披着翠绿,雪松透着玉洁,一条条垂柳撩拨着清波,一丛丛翠竹舞动着清风,广玉兰和女贞常绿,还有一些其他的树木、灌木和花草。整个园林以树木造景,绿树成荫,又梦烟河环绕,河道纵横,亭台轩阁隐约其中,亭台倚水,水映轩阁,碧波荡漾着粼光,反射在亭轩上。
   在这样的园内逛悠,享受着浓郁的绿意和静谧的清闲。从文源馆,逛到藏拙苑,再到钟亭区,亭、台、楼、阁、轩与山房,小桥与流水,都在绿茵中。踱步在小桥曲径,穿行在门台廊轩,寻觅着静雅别致,沉浸于绿意盎然,是视之适舒,是感之惬爽,是心之沉醉。
   文源馆是个院子,里面有观潮阁、聚秀堂、听雨亭、月池和曲廊等。那观潮阁,只能观着卫星河水,起初我不明白它何以观潮。原是河水通东海,人们推此即彼,观河而知潮。那聚秀堂,砖木结构,正面花格门窗,四周回廊,意蕴“南汇聚秀”,遮蔽在苍翠欲滴中。左侧是月池,后面是听雨亭。亭占据院墙东北角,临湖对景真趣轩、观鱼亭,推开四周的长条花格木窗,倚坐亭榻,听雨听风听钟声。
   说是藏拙苑有“雨游梦烟河,雾入藏拙园”之境,可惜夏日晴空,只好把它作为念想。苑内那小小起凤台处,景色宜人。河水在这里九十度弯后,宽敞着笔直往东,右侧文源馆院墙水中生起,碧水中零散地浮着落叶,水在尽头一个小弧弯,进入十一曲桥。站在起凤台前的坪台上,可石凳桌歇息,或倚石栏静立,独享这美境。
   十一曲桥和扼翠亭在观鱼亭与真趣轩的东侧。十一曲桥为平板桥,南连真意池,北达钟亭。扼翠亭在十一曲桥中间,立于水央。岸上几棵高大的樟树,把树阴投在亭上。这里的河面较为开阔,青龙桥拱跨在北,延龄桥平横在东,绿灌围岸,垂柳依依。
   从扼翠亭望去,一座红漆柱、飞檐翘角的六角亭,隐现在绿影中,这就是园的核心:钟亭。从十一曲桥走过去,钟亭前有块宽敞的空地,四周植有银杏、罗汉松、桂花、香樟等。钟亭有一米高的基座,刻有铭文的仿古钟安放亭中,有祈词:“金声一震,虎啸龙吟,皇风清穆,海道安宁”。
   钟亭西侧是松岭,一个松柏掩映、置有石桌石凳的小山冈。松岭西北是慕碧山房和瑞春亭,可惜那天它们都在修缮中。日潭在梦烟河的西北角上。从钟亭往东过一小桥,是蟠龙岛,似是梦烟河的龙头,小岛置一亭,遍植花草树木。整个钟亭区,不用垣墉,以河沟隔块,曲径通幽,亭房飞檐绘彩。
   太阳渐斜,霞晖透射进园,在回环弯曲的小路上,在曲径通幽的河沟里,点缀着斑驳,晃动着彩影。园内有几拨大人带着小孩在一起玩撒,公园是孩童放风的好地方;有不少老人凳椅上闲坐,他们找最敞亮的位置,这里俨然是他们的固定地盘;有的年轻人,则在稍微偏角的石椅上,享受他们的清静与浪漫;一位中年妇女在真趣轩神闲气定地太极;竟然还有几位中年汉子,一身运动装,在园内绕圈跑,这里是他们惬意的运动场。只有我最特别,一个人扛着单反看似无聊地闲逛。若非疫情,来公园里的老人会更多,他们或在活动室读书,或在亭廊处娱乐,还会有围圈打牌的,有吹拉弹唱的,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三
   公园是人们休闲的露天场所,古钟园是免费开放的。但它又不是一个简单的公园,作为一个仿明园林,它有中国古典园林的气质与韵味,尽管有些设施明显暴露着它的现代性,但是当我走入它的时候,还是被它的古色古香与雅趣逸情所陶醉。又因它生而本为一座古钟,这是绝无仅有的,赏玩之时,我不由为其点赞。
   古典园林,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北方以皇家园林为主,而南方私家园林众多。古钟园形似私家园林,却是公共的,非要说“私”的,那也是私在那口古钟,私在爱护古物之心。
   江南园林是当今旅游的热点,人们喜欢其情调与娴静。这些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取自然之势,造悠游闲乐之境,融诗歌、绘画、书法、工艺等,是一门综合艺术。其所蕴含的智慧,其审美情趣与诗意般浪漫的格调,都是令世人赞叹与佩服的。什么叠石理水、花木掩映、楼阁依倚等特点与理念,最重要的是要服从各自园林的意蕴,展示园主人的情趣,要春意盎然,更要诗情画意。
   如苏州著名的拙政园,其特点是“以水见长、庭院错落、花木为胜”,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展山水花鸟的情趣,是江南园林最典型的代表。扬州的个园,为盐商私宅,因遍植百竹而名,以四组四季假山而胜,体现了竹节清高的志逸。黄山的鲍家花园,则以盆景为绝,以徽派盆景为主题,又集萃国内外各派盆景精华。上海的豫园,寓“豫悦老亲”之意,含有一份建园者的孝心。上海还有几座带“古”名的园子,其中的古猗园在嘉定的南翔,它取《诗经》中“绿竹猗猗”之意,竹林阴翳,曲水流幽,建筑精巧,规模宏大。中国的园林,林林总总,博大精深,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
   古钟园,虽然占个“古”字,但并不古老,套用古迹鉴定专家的话,它属于“现代新仿”。可是,它并不是“赝品”,它是实实在在的合格品。它在这个发展迅猛的城市里,占据了一块宝地,据守着一方清幽,为百姓留存了一片“城市山林”,真是可喜。当然,现代化进程中的神州大地,不仅注重经济发展,而且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人居环境越来越美,人们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越来越强,是更可喜的。
   从古钟园出来,来到福泉寺,也许还是因为疫情,山门紧闭。日暮时分,“咚咚傩鼓饯流年”,震云鼓声后,僧众晚课时。我想明日晨晖时,寺院的古钟又将敲响,荡振尘烟。
   心里想着寺院的晨钟暮鼓,耳边却仿佛听见一阵阵的豪迈声,轰轰隆隆,那是时代的前进步伐声,那是一个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声……

(责任编辑:副主编)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