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优美散文 >

优美散文

【星月】任凭逝水流年、段氏家族一直守候着一

优美散文2021-04-03133举报/反馈

八月盛夏,硕果飘香,在这夏日炎炎、暑热未消的时节,有一天,朋友打来电话,邀请我参加由高粱红了农业合作社和黄陵同城平台共同组织,以“高粱红轩辕、走进大自然”为主题的采风活动。
   那是一个周末的早晨,采风人员在城中心广场集中,无论附近的、还是几十里外的,都很守时,足显大家对这次活动的重视。虽然我们都居住在同城,因各自忙绿,长久也难得见上一面,今天重逢,显得格外亲热。
   多年来,这些文友一直植根于黄陵这片丰厚的文化土壤,为了爱好和心中的梦,痴情于文学创作,在不懈的努力中,去描绘心中美好,为传承我县文脉、弘扬本地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这是一次旧地重游,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有些过往又闪现在眼前。记得几年前,因工作关系,曾经去过几次,那里淳朴的民风,独具特色的土家鸡香味、可口的玉米剁片片的味道,一直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七点准时向百子桥出发,车子沿黄店公路行驶一段后,转入了一条山间小路,弯弯曲曲通向大山深处。路面也一下子窄了许多,仅够一辆车通行,如果会车,必须找到一个宽处,才可勉强通过。感觉到了不一样的洞天。
   路两边绿茵环绕,一切都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加上昨日的一场雨,温润了沿途的一草一木,林显得更绿,天显得更蓝,炙热的阳光也变得柔和了许多,在不断吹来的微风中,有了一丝丝的凉意。不由想起唐代诗人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所抒发的意境,自己心中的杂念完全让这里的景色所笼罩,心情放松了下来,感觉土地也宽了。
   行不远,来到了一片高粱地,绵延不断。我从未见过这样繁茂的高粱,让我惊奇。只见辉煌的绿色铺满了大地,汇成一片浓郁的海洋。仔细看那一枝枝挺拔的高粱,每个都伸展着自己坚硬的叶子,像一把把剪刀那样笔直。那一串串胖嘟嘟的谷穗低垂着,压弯了那细细的枝头,好像在低头欢迎着我们的到来,真是一道能够陶怡心情的风景线。
   车子停了下来,引导员热情招呼我们下车。担任这次活动的引导员是一位名叫白云的姑娘,身着淡雅的裙装,中等个子,身材苗条,五官端正而显秀气,脸上有两个若隐若现的小酒窝显得可爱。
   下车后,她拿着喇叭,声音甜甜,指着眼前的一片高粱地,边走边动情地介绍道:“这是500亩高粱生产基地,几年来,百子桥高粱红了农业合作社通过转包、入股、互换等方式,实现了土地流转,以休闲农业开发为重点,与市场深度融合,着重打造生态观光、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特色农业,形成了以生产、酿酒、生态相统一的高效产业体系,建成了我县目前最具特色的休闲农业示范基地,红高粱酒酿造原料基地,获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已经成为“美丽黄陵”最靓的一个窗口。”听着她动人的介绍,闻着那高粱散发出的淡淡清香,让人心旷神怡。
   参观完高粱基地,穿过茂密的青纱帐,行不远,眼前豁然亮了起来,百子桥到了,看见有几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已早早在村口等着我们。
   下了车,我就被这里的景色震撼了。放眼望去,百子桥环处皆山,绿树成荫,苇草密布,水鸟出没,绕村有水,水甜而清澈。民舍建筑随山就势,错落有致,街道干净整洁。远处天边几朵白云和山林相连,仿佛一幅山水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就像一位未施粉黛就温婉动人的女子,柔情万种,足以撩动采风人的心弦。这里处处显露着自然、清新和质朴的亮丽。用“鸟鸣脆四方,丘山绿意燃,白云枕老宅,仙境在此间”的诗句来赞美一点也不为过了。
   来到这里,就像来到了一个温馨的港湾,一切显得宁静与安然,没有城市车水马龙的匆忙,听不到各种喧闹的烦心。让人不由不去眷恋那山、那水。这是每个人内心深处天生就具有对土地的情有独钟,也是对田园一种回归的感动。
   随后,我们在几位老人的带领下,参观了段家宗祠,和一座供奉着佛祖的小庙。那宗祠、寺庙它们背靠凤凰山,面对笔架山,响应在山川、流水之间。村中三五百年的大槐树比比皆是,使山村显出一种古朴淡雅的韵味。
   我一路在想,一个偏远小小的村落,有祠堂,有庙宇,在中国偏远的山村也算是一个神奇。千百年来,每个家族通过祠堂祭祀,把族规、家训,以及孝悌、诚信、友善,俭朴等传统美德,传授给子孙后代,使先人的精神得以延续和传承。
   宗族文化一直植根于百姓骨髓之中。这里每年段姓族人都要搞祭祀典礼,这一风俗已延续了几百年,从未中断,这不仅表达了段姓子孙对始祖的敬意,也是在一次次祭祀中,完成了和祖先灵魂的空间交流。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才是这个家族的精神得以延续,这个家族的文脉得以传承,良好的风气得以弘扬。
   其实,宗祠文化还是很强的关系纽带,它以家族亲情把家族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增进了族人的感情和宗亲邻里的情谊,使每个人有了心灵归宿;同时,宗祠文化也激励这个家族不论遇到多大的艰难,一直有信心追梦前行。没有了宗祠祭祀的坚持,这个家族将迷失自我;没有这个家族文化的薪火相传,这个家族的灵魂便只剩下一个空壳,早已就被掩埋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了。
   参观完祠堂和庙宇,我来到一户家里,和四位老人谈起了该村的村风、民俗。
   这里虽然偏居一隅,人不足百户,几百年来,段姓家族一直把培养子弟读书视为修身、齐家的第一要务,造就了几百年来朱紫盈门、人才辈出的局面。一位老人讲到他们村多年来没有出过品行不端的不孝子弟,也没有出过受到法律制裁的村民。这让我感觉到了文化的力量,感受到了他们先人教育理念的深远。
   这个村庄生生不息有了几百年,但段姓家族具体从哪里来,一直是个迷。虽然有来至洪洞大槐树迁移的传说;有朱三夫妻逃荒到此的传说;还有被官兵追杀,被迫躲进猪圈改姓的传说等。但我根据我的了解,更倾向于这里的段姓为朱元璋后代的传说,因为历史的真实,让我确信这一点。
   一是麒麟传说,说的是麒麟每天从西安返回,带的包子还是热的。麒麟是一种图腾,世间是没有的。这个传说,隐晦地在告诉,他们的先人就居住在西安附近,出行有好的交通工具,而且可以天天吃起包子,一定是个殷实之家。二是这里段姓家族的传说一直和朱姓有着千丝万缕。在遭到劫难时,躲难改姓离不开猪圈,猪圈谐音中有朱。三是家族的宗祠修建于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当时李自成已经兵败湖北,而且,这么小的村庄,还在山上修建一个巨大的土城堡,这需要多大的财力。四是明崇祯十六年,即公元1643年西安被李自成攻破,西安城中哭嚎一片,那些往日高高在上朱藩王的家族一片慌乱,为防止追杀,只能逃离西安,躲到偏远的地方,从此隐姓埋名。五是从家族供奉的先人影像中,只有着明代服装的先人,没有清代先人的影像,无形中说明他们不忘前朝,不愿意把穿着清朝服装的先人影像上到宗祠排位之上。
   和几位老人从屋里走出,漫步于村中,偶尔有村里人从身边走过,向我们热情地打着招呼;在路过一个院子时,看到在院子里有许多女人,他们都穿着盛装,正在准备今天的表演,看见我们走来,就打望着,如果与我们目光相遇,就会给一个婉转的微笑,然后各自忙她们的事情了。
   这里家家户户的住房,都是用石块和青砖修葺的窑洞以及平房,房前屋后空地上栽种着各种蔬菜。特别是用原木做就的门窗上,贴满了红艳艳的窗花,每一个窗花都有它的故事和寓意,像桃献千年寿,榴开百子图等栩栩如生,这些都是出自这里那些心灵手巧女人之手,她们用剪刀剪出了对生活的希望。
   在村史展览室,也看到那些古老的家具、裂纹的瓦罐、粗瓷烧制的腌菜瓮和水缸,遗忘在角落的煤油灯,还有那躲在角落里的石磨,无时无刻不在对我们诉说着百子桥的悠悠过往。
   随后,我又来到了这里的跑马场,这是高粱红了农业合作社开发的旅游项目。在管理员的鼓励下,我勇敢地骑上一匹骏马,抓好马鞍上的扶手,用双腿轻轻一夹马的肚子,马就不紧不慢走了起来,我的身子也随着马儿一上一下有节奏地起伏着。还让同行的人抓拍了一张,将自己的身影定格在这山水之间。不知不觉,绕马场的线路走了一圈,我才依依不舍地跳下了马。这是我第一次骑马,体验了骑马的惊险和乐趣。
   在合作社公司驻地,村里的女人专门为我们表演了一场广场舞,随后在农家乐我们品尝到了具有地方风味的农家菜。今天在这里赏山景,品农香,做游戏,人生快意之事也不过如此。
   “青山雨后白云生,云气参差草树青”。百子桥这次之行,重新刷新了我的认识,这里虽然偏远,却没有远离现代的发展,又静谧地展现着原有的生活味道。在我的生活中,一直有一个心结,总希望走进安静古朴的山野之处,在清丽婉约的风情中,让烦躁的心情得到解脱,去体验生活的纯真,所以每逢假期,就不辞辛苦自驾跑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观那里的山水。今天来到百子桥,没想到心中的青山绿水就这么静静存在于自己的身边。
   木有年轮,世有沧桑,这个不为众人所熟知的百子桥却在这时光的深处,静默如莲,定格成画,一直守候着这片时光,静待今世的来客,倾听往日的沧桑和今日的繁华。

(责任编辑:副主编)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