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在哪里,哪里就是年
有位女作家说,母亲在哪里,哪里就是年。我这些年总是回故乡过年,让漂泊的心回归家的港湾,在母亲的身边团聚团圆,欢欢喜喜,感受节日与亲情。而这也正是母亲最幸福最开心的日子,她说干什么都痛快,吃什么都香呀。 老家在天台岭下的山沟里,是个有百年历史的老村。日子富了,生活好了,年味儿似乎更浓了。 过年时不但找回来古老的习俗,而且添上了现代的内容和色彩,这也许是当今山里农民的一种抒发与表达吧。一进腊月,母亲就没黑没白地忙活,从吃的住的到用的玩的,一切都准备就绪,就等儿孙们回家来。母亲满头白发,依然牵挂我们,一听到汽车的响声,就跑出来看看是不是孩子们回来了。 大年三十儿这天一大早,接二连三的鞭炮声就把我们唤醒了。大人小孩纷纷出门,扫院子、贴对子、拉红绸、挂灯笼,屋里屋外都是欢声笑语。这时的天空是蓝的,天台岭的天空始终是那种透明瓦亮的蓝,让人愉悦。远望山如白象蠕动,近观河似银带蜿落,一派洁白。在这样自然景色的映衬下,那些红春联、红福字、红挂彩、红灯笼、红鞭炮、红绸子、红窗花、红挂杆……尤显鲜艳、火热,把年的气氛烘托得更加隆重热烈了。时有卖冰糖葫芦、卖彩色气球、卖红蜡的小贩走来,叫卖声声,又添几分热闹的喜气。 在母亲住的房间里,我们总要贴上喜庆有余的年画。一群戴着红布兜兜的胖孩子,欢欢喜喜地骑着大鲤鱼的画面,是母亲最喜欢的。她看着看着就乐了,转身忙着去做供品。具有特定意义的几荤几素,都由母亲一人操持,那样虔诚郑重,她认为这是节日中最重要的事情。当供上家谱祭祖时,母亲深沉地一一介绍她熟悉的前辈,嘱告儿孙不能忘记他们。面对家谱,母亲说:“各位祖宗回来和咱一起过年,千万吃好喝好呀!”接着母亲带领我们跪拜磕头。然后吃团圆饭,大家围坐在母亲身边,亲亲热热,母亲脸上尽是幸福而满足的笑了。 除夕守岁,大家轮流陪伴母亲,都是兴致勃勃的。我和弟弟妹妹陪母亲看电视,神聊银屏内外,母亲抢着发表看法,不过大多是老眼光。看累了,儿媳们就和母亲玩古老的游戏抓鬃,就是扔起12块羊的踝骨,然后分别用手心和手背去接,还要哄抢。很简单,却别有意思。母亲小时候就喜欢做这种游戏,所以玩起来兴致浓浓,仿佛又年轻了一回。孙子孙女们一会儿来喊奶奶,一会儿来拽奶奶,教她拿手机发短信,教她上网看电影。母亲真的憋不住笑了,连连说咱也现代了。 吃过年夜饺子之后,我们排着队给母亲拜年,母亲便分发压岁的小红包,深情地对每个人说一句祝福和希望的话,和美温馨,暖意融融。这一夜谁都没睡,共同等待春天的第一个早晨。 大年初一,喝罢春酒,母亲就穿上那件紫红色的唐装,满脸都是红光。当纯净新鲜的霞光把道道雪线映红时,村里组织的拜年秧歌队来了,彩旗飘飘,锣鼓喧天。母亲告诉我们多燃放鞭炮表示欢迎,她还亲自向秧歌队赠送礼品。别看是冰天雪地,踩高跷的姑娘小伙儿们却扭得很美很浪,长绸飘舞,彩扇翻飞,唢呐声与歌声和谐交织,欢快而又热闹。 新一年的春天就这样开始了。(王忠范) (责任编辑:副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