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随笔美文 >

随笔美文

淮安府署的随笔

随笔美文2021-04-05130举报/反馈

  淮安府署的随笔【第一篇】:淮安府署

  去《老残游记》作者刘鹗故乡淮安楚州参加刘鹗逝世百年纪念活动。12月6日上午,东道主安排代表们参观修葺一新的淮安府署,值得一记。

  楚州(即老淮安,县级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西汉“楚王”、“淮阴侯”韩信故里。

  自东晋安帝义熙七年(411年)开始设山阳郡至清王朝灭亡,楚州一直为历代郡、州、路、府的治所。

  淮安府署是我国仅存下来的两座府衙之一,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淮安府署位于楚州城中心,面向东门大街,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由当时的知府姚斌在元沂郯万户府和五通庙的基础上改建而成,清代延用。明清两代在此行政的知府达一百九十九人。

  明清两代,淮安府署的管辖范围很大,含苏北大部分地区计九县二州。作为苏北的行政中心和漕运中心,府署经两代知府的不断修缮和扩建,使其规模宏大,功能结构非常完整,占地两万多平米,房屋五十余座、六百余间。整个建筑分东、中、西三纵路展开。中路前为知府办公之所,后为居住地。东路为迎宾、游宴之地,西路为军捕厅。

  大堂前的广场两侧,分列吏、户、礼、兵、刑、工六科。

  广场中心耸立着新建的高大牌坊,正面镌刻“公生明”官箴,背面是“御制戒石铭”,镌刻黄庭坚手书的宋太祖亲订的“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箴言。大堂正中匾额“忠爱”,左匾“勉力为之”,右匾“国脉要冲”。

  二堂匾额“筹边堂”。

  辛亥革命后,淮安府署成了淮安县政府的办公地。解放以来,一直为工厂所用,其附属房屋虽已被毁,但大堂、二堂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大堂宽廿六米、深十八米,高十余米,其体量为全国之最,二堂宽廿二米、深十一米,面积约二百四十平方米。

  具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淮安府署修复后,按原规制再现了大堂、二堂、六科和府官住宅楼的原貌。内部设施,如台案、旗牌、刑具、刀枪,一应俱全,还阵列着相应的文物和图片,并运用声像技术、蜡像场景等现代艺术,再现窦娥(《窦娥冤》)、李毓昌(《天下粮仓》)历史公案在淮安审理的故事。

  参观时间有限。作为匆匆过客,我不可能亦步亦趋地跟着讲解员听她娓娓动听的介绍。我的注意力在楹联。因为从这些楹联的字里行间,折射出历朝历代对为官者的要求。为免照相人多干扰,我总是走在前头,跑步观花式地在各房各厅兜转,嚓嚓嚓嚓地揿一阵相机的快门,然后摸出纸笔,以最快最撩草的字体,在小纸片上抄写匾、联,碑额。在二堂门口,居然遇到了一位同好,南京大学的王老师。他也在抄。

  令我俩想不到的是,结束参观时,看到人们拥簇在售票亭的窗口购买纪念品,竟有精美的《淮安府署》和《淮安府署楹联介绍》,两分只售2元钱。

  回到车上,将只有自己认得的手抄文字与《淮安府署楹联介绍》对照,居然未发现差错。

  我觉得淮安府署的一些楹联极佳,对于正当今的官风大有裨益,就再抄一次。

  淮安府署的随笔【第二篇】:淮安府署

  三天前,接到淮安市诗词协会的电话通知,市诗词协会要举行一次秋季采风活动,邀我参加。今天,我如约前往。

  按照约定的集合地点,我于八点一刻左右来到我们市区的人民大会堂门口,已有部分同仁在此等待了。我们乘坐一辆大客车,于上午八点半前往采风的第一个景点---开发区的日月洲生态乐园。车子开了大约四十分钟到达目的地。在淮安市旅游局及日月洲生态乐园相关领导的陪同下,我们一行三十多人先后参观了园区内的音乐喷泉、植物园、海峡两岸农业主题馆等代表性景点,景色洵美。整个行程约两个小时。然后,我们前往淮安区,约十一点半钟到淮安区的翠和园饭店用餐。

  也许是响应中央的号召,中午不喝酒,但菜肴相当丰富,十个一桌,地道的淮扬菜,如软兜长鱼、狮子头、钦工肉元、红烧鱼、红烧肉、平桥豆腐、炝牛肉等口感极佳,且荤素搭配合理、色香味俱全。稍觉不足的是米饭一般。

  大家吃过午饭,稍息片刻,不到一点钟,我们便乘车前往下一个采风地点---淮安府署。淮安府署是AA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解说员的引领及解说下,我们依次参观了此处的主要景点,如正堂、二堂、清德堂、青玉堂、后花园、集贤堂、宝翰堂、鄼侯祠等。通过解说员的精彩解说,我们对淮安府署有了更为具体的了解。此外,淮安府署内的一些楹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着,我们又前往与淮安府署相距不远的中国漕运博物馆,中国漕运博物馆是在原中国漕运都督府的旧址上新建的,主要馆区景点都在地下室内,运用了不少高科技,我们还看了4D的宣传片,对淮安作为“运河之都”有了直观的体认,同时亦增长了不少有关漕运方面的知识。

  淮安区两个景区的参观时间约两个小时,我们于下午三点左右乘车回市区原集合地点。原市政协**、现为市诗词协会会长的荀德麟先生作了此次采风活动的总结性发言,感谢市旅游局及相关景点负责人的热情接待,要求我们每位参加此次采风活动的人员至少写三首诗,十天内上交。

  我们约三点半钟回到市区,此次采风活动圆满结合。近两个月工作繁忙而琐碎,此次采风活动,亦可谓是“浮生偷得半日闲”。特此为记。

  淮安府署的随笔【第三篇】:淮安府署简介

  淮安府署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坐落在淮安老城楚州区东门大街,总督漕运部院以北。其大堂体量为全国之最,面积超过500平方米。淮安府署是淮安历史地位的象征和见证,其规模宏大。淮安府署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坐落在淮安老城楚州区东门大街,总督漕运部院以北。其大堂体量为全国之最,面积超过500平方米。

  衙内有房屋50余幢、600余间,分东、中、西三路,中路有大堂、二堂、六科用房等,东路为迎宾游宴之所,西路为军捕厅,大门外有石狮,照壁、牌 坊等。 府署内后部,有一园,原名“偷乐园”。辛亥革命后,淮安府署为淮安县政府所在地,解放后一直为工厂占用。改革开放后,江苏经济飞速发展,淮安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的保护与利用已集重彰显。 到目前,经过保护性的修缮和周遍环境美化,淮安府署与其前方的总督漕运部院、镇淮楼连为一体, 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古代官衙景区,雄居古城中心。

  淮安府署的随笔【第四篇】:淮安府署

  我们的行程将前往周总理故乡——淮安,比起很多地方过度商业化开发,淮安更加纯朴和亲切!在**纪念馆,这里风景秀美,我们将了解更多关于伟人的故事。淮安府署是全国保存比较完整的两座古代府衙之一,是淮安历史地位的象征和见证,详细展示了古代府衙特色。

  在河下古镇,这里曾诞生巾帼英雄梁红玉、大文学家吴承恩等历史名人。明清两代这里曾出过67名进士,有“进士之乡”之称,来到古镇,会让你有时光倒流的错觉。镇上有古代的剧场,咿咿呀呀的淮剧似乎在你耳边响起。镇上的老店制作出售茶馓、酱菜等特色小吃,味道独特。

  淮安府署的随笔【第五篇】:淮安府署游记

  星期日应友之邀,带儿子回楚州参观淮安府署(楚州原名淮安)。据专家讲,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一般有三个标志性古建筑,一是府(县)署,二是城墙,三是城隍庙,其中以府署最为重要。楚州原有三署:漕运总督署、淮安府署、山阳县署,可惜漕运总督署仅存遗址,山阳县署已不复存在,唯“淮安府署”部分幸存。前几年楚州区在漕运总督署遗址新修了总督漕运部院,现又在总督漕运部院向北约200米处修缮了淮安府署。至此,从最南的镇淮楼到总督漕运部院,再到最北的淮安府署,大约500米一条中轴上三位一体,构成国内最大的古代官衙景区。

  追溯历史,淮安府署由明淮安知府姚斌首建,后沿用至清末。辛亥革命后,为淮安县政府所在地,解放后至今一直为工厂占用,其附属房屋渐渐被毁,但大堂、二堂完好保存下来,特别是大堂,作为国内仅有的两个保存完好的府衙大堂中面积较大的一个,堪称“国宝”。府署原分东、中、西路,东西两路对称展开,东路为迎宾游宴之所,西路为军捕厅。东西路均已消失,现仅剩中路,包括大堂、二堂、六科用房等治事之所。

  走进府署大门,迎面是一对石狮子,却毫无威严可言,倒是小巧玲珑,憨态可掬。与之相称,大门也不高大,论理这是府级衙门,应该巍峨壮观才对,但与现在有些县的政府大门相比都望尘莫及。迈步入内,几十步远就是一座牌坊,上书“公生明”三字,书法精湛,应是大家手笔,我看到一篇文章,有人误读为“明庄公”,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啊。

  牌坊东边由南向北一排房子依次是礼科、吏科、户科办公场所,牌坊西边相对应的也是三部:工科、刑科、兵科。从六科的位置可以看出古人治政的一些理念,东边为上,将礼科、吏科、户科三科置于上位,体现古人人治德治的意愿,不以兵刑为治国理政之本。将礼科放在第一,凸显儒家治国主张,行仁政,重修养。在刑科观其刑具,令人毛骨悚然,从统治阶级利益及封建伦理道德而言,最痛恨大逆不道,以下犯上者,故以酷刑惩之警之。将兵科放在最后,不知是表示泱泱大国不提倡动干戈,远人不服以文德修来之,还是表示地方不得拥兵自重,刻意低调呢?

  牌坊向北约八十米是大堂,大堂后紧接是二堂,是知府处理公务及日常事务之所。据友人介绍,大堂部分地砖属于原物,其余为修缮陈列展示,我非考古学家,因为不懂,故对是否原物不太感兴趣。进入大堂,对面就是高高在上的知府高座,两旁为吏役执杖,那种当官者为大人为在上者,百姓为小人为匍匐跪地者的等级差别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人面前。
m.taiks.com

  整个院落不是太大,四十分钟左右也就游览完了,从整个府署的结构安排来看,布局者有深意:你要按礼做人,以规做事,否则你轻者无发达重者酷刑伺候,你要记住,你是低官一等的,在此唯有受训受审,体现了封建社会对百姓人性的一种抑制与剥夺。可自古以来,**也屡见不鲜,为政权稳定需要,统治者不得不对官员也作出要求,比如大堂上的对联“到盛怒时少缓须臾俟心气和平省却无穷烦恼,处极难事静思原委待精神贯注自然有个权衡。”此对联放在个人书房,自是好事,利于警醒自己,但放在大堂之上,给人的感觉是否就是百姓生死系官员喜怒一念之间?府署的牌坊上写的“公生明”三字,不知是淮安府署古以有之,还是今人新置。所谓公,应是公开、公正、公平。做到这三公,方为明。然古之仁政盛世,均寄希望于皇上官员之自律自警自清,无逆向之监督,所谓公,纯靠当政者良心之发现,可能吗?人有私心,在一定情况下易受诱惑,当政者亦不例外,依靠自己修养来约束自省,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必须接受全民立体监督方能实现真正之公。在这里百姓是低人一等,又何公之有?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一在民主一在科学,我们有五千年灿烂历史,如能于此痛下功夫,中国伟大复兴何愁无期?

(责任编辑:副主编)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