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该赋予孩子们怎样的教育
当代社会该赋予孩子们怎样的教育
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收到了一些不重视家庭教育的曝光稿件,有些我们将编发在曝光台栏目中。而对一些极为沉重的、能引起人们深思的话题,我们选出几篇编发在本期,目的是告知社会各界有良知的人们,家庭教育还存在相当多的深层问题,已到了不容忽视的时候。一位深受其害的家长向我们诉说:谁忽视了家庭教育,谁就是在犯罪。我们对此也深信不疑。 谁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童年。人们不再去回顾解放前经历兵荒马乱、饥荒瘟疫,生下来就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我们的先辈,也不再去回顾“文革”时期“一分钱掰成两瓣花”,以穿补钉裤子为荣的荒唐可怜的童年。这毕竟已是一去不复返的历史。 现在,看我们眼前的哪一个孩子不是在物质生活五彩斑斓的天堂里。他们已经吃腻了大鱼大肉,看腻了小人书、连环画,玩腻了变形金刚、长毛绒玩具。他们要吃麦当劳、艾德熊西式的快餐,要看追捕、科幻等有刺激的大片、电视剧,他们要玩电子游戏、网上邮件和21世纪最靓、最酷、最时尚的新玩具。孩子就是父母的皇帝,父母可以不吃、不喝、不看、不玩,也要换回孩子想吃、想看、想玩得到时那一满足的微笑。 假如那是我的孩子,市场经济发展到今日,社会所有领域包括食品、药品、服装、轻工、电视、书刊、报纸、娱乐,都可以在孩子这一天地里找到货币流通、财源滚滚的落脚地。的确,此时我们应该推翻中国千年流传的“无商不奸”之说。这话的起因,是因为中国历代的封建统治者,提倡农为本,工商为末,重本抑末,重农轻商的狭隘偏见之论。时至今日,全面发展,工商兴邦,富民益民,不容置疑。然而,中国古训“发财有道”这一儒商理论是万万不可丢弃的。这也就是说,人在谋求财富欲望之时,也应当保有一颗属于人道的心。 不能不痛心疾首地说,我们一些商家老板为了赚钱而失去了作为人最起码的良心。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悲愤地问道:我们的饭店、舞厅、桑拿浴,为招揽生意,十七八岁的少女在那里做着出卖肉体的生意,如果你同样是这种场所的老板,事情就发生在你女儿身上,你的心能不碎吗?再看我们的工厂,不满10岁的孩子在那里做工,每天长达10多个小时,吃不上两顿饭,使孩子脸色发青,双脚溃烂;而几个月下来,连一分钱都没有,如果这件事就发生在你孩子的身上,你能不心如刀割吗?那么请问,这一切都因为面对的不是你的骨肉,你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赚钱吗? 再看街上随处可见的报摊,扫一眼杂志封面,不是美人像,就是三点装、性感女郎;打开我们的电视、音乐,不是情呀、哥呀,就是搂一搂、抱一抱上花轿;再看看一些地方报纸大版大版地刊登性病广告。一位报社记者采访某位作家,他津津乐道地叙述道:“她喜欢用优雅的语言写肮脏的故事,但她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似乎社会成了随意接收排泄物的垃圾场。 我们不能不问市场经济下的社会是什么?市场经济下的社会,难道必须付出只要自己利益不受侵害,便可以“己所不欲,却施于人”地道德沦丧,甚至私欲膨胀到连法律也敢践踏的地步吗?难道市场经济下的众生、孩童,精神上必得丧失欣赏的健康功能,庸俗得一定要用性、隐私、凶杀、武打来供养吗?难道市场经济下的孩子,都不生活在同一天底下,只生活在父母创造的屋檐下;仿佛你我吐出的痰菌,随风飘去任凭吸进别人孩子的鼻腔里。 在这里,让我们感到真实的是,我们一面埋怨别人不讲公德地赚钱及服务,一面又向别人提供不讲公德的产品和服务。我们都共同创造一个低质量的公共环境供自己生活。由此,我们迫切需要认识到,在市场经济大潮的今天,我们中华大地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诞生出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全新的道德和文化。 比如市场经济需要法律,但更需要来自内心的道德约束。道德约束就是行为准则,也就是我们在社会活动中应遵循什么样的普遍规则。中国传统的道德:博爱、同情、勤俭、守信、诚实、慷慨、负责,我们万万不可丢弃,同时我们在鄙视损人利己的丑行中,也要提倡利人利己,遵守公共秩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符合道德规范又符合个人利益的商业善行。 崇拜“道德明星” 道德的提倡,是引领人内心积极向上的真正力量。道德实质是一种公共服务,它由社会的每一个人提供,又被每一个人享用。一个道德风尚好的社会也会是一个经济效率最高的社会。 又比如:市场经济的今天,物质的丰富,给我们每一个家庭提供了空前的物质享受的追求。在我们不损害他人追求合理的物质权利的同时,我们还要提倡对物质淡泊、超然的态度。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作为中国古老的训条,仍是今人所追求的道德完美的境界。(励志一生 https://m.taiks.com)同时,我们在提倡物质生活享受的同时,还要更引领人去追求精神。当物质越丰富,我们的志趣、风尚就更应该向高雅转化。这也是人区别于动物最重要的标志。物质超过了极限,不仅不会给人带来快乐,反而会使人焦躁不安、空虚得没有归宿感;而追求精神则是无限的,你越追求它,你越会感到做人的尊严和高贵,它会引你进入更高的层次,获得人生真正的满足。 还比如,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他们在一些学术领域有着很高的地位,但却过着俭朴的物质生活,他们放弃曾有过的优厚待遇的出国机会,甚至离开了舒适的大城市,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为了下一代人生活的幸福,他们默默地去荒山种树,去艰苦的城市科研,去空气稀薄的青藏高原保护同人类共同生存的珍稀动物。这才是我们今天冲破着传统有着真正的自我,有着崇高的生命品质,引领人们生活、真正意义的英雄。在这风气日颓的环境中,人们越来越对道德崇高的人怀有发自内心的崇敬心情。我们做家长的需要,我们正在成长的孩子更需要。 在此,我们急切地感到,电影、电视、新闻媒体、书刊杂志更应该承担起社会道德重建的责任。当人们的思想、行为不再迷茫下滑时,这将成为一股无形,然而却是巨大的力量;它将是真正潜在的道德资源,一旦这资源被孩子们所启动,其力量是无与伦比的;而用道德树立起来的“明星”权威,才会是人生价值崇拜的永恒的模范。 让社会上的你、我,用真正的健康之爱,去拥抱我们正在成长的孩子们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怎样培养孩子写一手好字] [让孩子必定走向成功的品质] (m.taiK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