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随笔美文 >

随笔美文

描写读书的随笔散文欣赏

随笔美文2021-04-20102举报/反馈

  烦恼时会拿起一本书,它会告诉我开心是多么的重要;愤怒时,会拿起一本书,它会告诉我理解是多么的宝贵;无聊时,会拿起一本书,它会告诉我充实的生活是多么的难求。下面是美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描写读书的随笔散文,供大家欣赏。

  描写读书的随笔散文欣赏:在读书中放飞梦想

  你在人间最美四月天而来,在百花竞放,百鸟争鸣,万物葱茏中前行。春光乍泄,书声琅琅,你来了,读书日。

  我捧起一本好书,紧紧贴于心上,死死地盯着文字,感悟生命中的忧伤与愉悦,贫瘠与繁华。给自己一缕明媚的阳光,让心花怒放。

  读书是一场旅行,一场充满睿智的旅行,铅字的逗点,深刻的文字,厚重的情感,伴着雨声,草木拔牙,花开花落,潮起潮落,奏成宏达的交响乐,在春光灿烂中穿梭……

  打开自己,让文字牵着思想前行,沿途山川河流,有旖旎风景,这是快乐的出发,也是幸福的围城。

  读书让我的心灵得以更加纯净,让我的灵魂得以升华,让山河锦绣,让万物繁华。

  一树一菩提,一树花开,一树葱郁,一树繁华,散发心灵秘地的生息,灵犀指尖的飞花

  穿行在文字里,眼睛澄澈透明,文字复活,降生新意,思想开花结果。震动的翅膀,载着梦想穿越时空,邂逅一场生命的奇迹……

  描写读书的随笔散文欣赏:爱读书的美国人

  置身美国,在繁华的大街看不到熙攘人群,也感受不到扑面而来的商业涌动;在僻静的乡村没有鸡犬相闻,也没有整饬的阡陌和曲径。因此,熟悉了现代中国都市和乡村之后,外在物质层面的美国已然不会给我们内心带来震撼。但是,在汉堡牛排和咖啡可乐充斥的日常生活之外,美国人爱读书的习惯却不得不让我们称赞。

  读书是美国人业余生活的主题,老少皆然。交通线是美国人的读书链,赶一次公交车的见闻,足以让人领略美国人爱读书的习惯。路边候车亭里,大妈手捧泛黄的小说,陶醉的神情让枯燥的等待变成了精神盛宴;排班等着发车的司机大叔,居然忙里偷闲,津津有味地品读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公交车上的年亲人,翻阅着刚到手的报纸。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中国的手机控族,候车厅里的男女老幼,车厢内的大大小小,都聚精会神地盯着发亮的小屏幕,在虚拟的图像世界里忘却周遭,哪里还有风声雨声读书声。说手机危害了一代中国人,并非言过其实:课堂上玩手机,老师的传授无法启示知识的获取;课余玩手机,没有时间阅读书籍,没有时间锻炼身体,从内心到身体都变得虚弱无比;吃饭时玩手机,无法与人交流沟通。图像和媒体泛滥的时代,世界变成了熟悉的村落,却又铸就了人与人最远的距离,交流障碍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试想,如果不沉溺于网络空间,闲时读读文学书籍,生活的现实在人们心中又该是什么模样?阅读成为美国人的生活内容,就是在吃饭的餐厅,也有人对书籍爱不释手,更别说休闲的咖啡厅了,他们全然不顾美味佳肴的味觉刺激。

  曾几何时,这样的生活方式成为国内部分人追求的时尚,以为有咖啡相伴,有阳光普照,有书籍在手,就是西化的生活,就充满了小资情调。殊不知,表面的模仿和内在的生活传统之间,有漫长得几乎无法逾越的鸿沟。

  美国人注重营造读书的氛围,也有意打造读书的环境。一般而言,美国的大学图书馆都对外开放,更别说乡村和城市里的公共图书馆了。不管你是社区的居民,某大学的学生或教职工,还是行色匆匆的旅人,都可以大胆地走进图书馆,从书库里找出你需要的图书,正襟危坐或摇头晃脑地在安静的阅览室里阅读。如果你有身份证件,还可以将书借回家里细读,时间多则一年,大可不必想着归还而囫囵吞枣。比如在波士顿这座现代与传统并存的城市里,市公共图书馆可以自由进出,胡适上世纪初年留学美国时都为之赞叹并意欲在中国推广,可如今中国人读书的习惯每况愈下,实在无颜再作文明古国的子嗣。波士顿不愧为美国的历史名城,就连一些中低端的宾馆内都设有图书室,别以为人家是装点门面,每天晚上还真有人在那里阅读。不像中国的“土豪”们,有偌大的房子,有偌好的书房,有偌牢的书架,有装帧偌美的图书,可惜却没有真实的读书人。在北美最冷的二月,我曾短暂地栖居于波士顿中心的伯克利宾馆,当然叫伯克利客栈也许更符合实际的消费价格。客房狭小,只有公共的浴室和卫生间,但楼底却开辟出很大的休闲空间,还有专门的书架和宽敞的书桌。在土地金贵的波士顿市中心,划出这么大的空间来供旅客读书专用,这栋楼的主人不知一晚要少赚多少钱。

  中国和美国相比,在硬件设施上并不落后,有些地方甚至超越了美国,但为什么我们老是觉得自愧不如?其实,我们比不上别人的地方主要是细节。就拿宾馆的布局来讲,这家旅馆让我感到很舒适的地方,恰恰就是这个书吧。因为天气寒冷,白天出去闲逛,下午五点左右就返回住地,然后就到书吧坐着。有时候也不独为了看书,坐在落地窗前,喝着免费的咖啡,吃着免费的爆米花,看着飘飞的雪花,想着遥远的往事,以及那些牵挂的人,内心的充实和生活的意义便产生于此。因此,如果没有看起来浪费了的书吧,只有宽敞的客房,谁还想去住第二次呢,恐怕我的波士顿之旅也不会如此惬意。

  看报也是美国人日常生活的内容之一。网络的崛起让纸媒有了生存的危机,而网络传播新闻的快捷度更是让报纸无地容身。我们往往在手机或电脑上点击各种新闻网页,便可知晓天下大事,哪里还用去读迟到的报纸。美国读报的人与之前相比,也大大锐减,但也有部分人保持了读报的良好习惯,毕竟报纸和网络报道的新闻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鉴于居民良好的信誉保障,美国快递总是将所购之物放在门外,或入楼的梯级上,报纸的运送同样如此。遇上大雪天气,邮递员就会将报纸用塑料袋转好,放在订户门前,以保证人们能按时读到保存完好的报纸。中国人尤其应该读报,因为我们的网络新闻实在难登大雅之堂,有价值和意义的新闻太少,花边新闻太多;正面新闻太少,负面新闻太多;新闻版面太少,广告版面太多;清新内容太少,*情内容和窗口太多。长此以往,国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不被扭曲都难。所以还是学学美国人读报的习惯吧,虽然报纸内容逃脱不了某种意识的操控,但至少不会太俗气。

  曾看过一本“育儿经”,劝说家长们应该让孩子多阅读,少看电视。原因是阅读有助于开发智力,文字要经过大脑反应之后才能成像,才能组织成有逻辑有情节的故事。而影像作品只能刺激孩子被动地接受既成事实,按照他人的想法去理解作品,减少了自我思考和构思的环节,思维得不到锻炼,智力也就难以被大幅度地开发。实际上,青少年或成年人读书的好处实在太多,它至少可以让我们部分地知晓古今中外事,洞察人心和情感,丈量过去,鉴察现在和未来。如此,我们方能在经验世界和现实生活中波澜不惊,荣辱不惊,坦然而淡然地生活下去。

  作为礼仪光耀四海的民族,作为造纸和印刷历史最悠久的古国,作为盛产诗词歌赋的邦土,我们缘何迷失了进步的阶梯,又缘何丢失了书墨的香气。不管我们对美洲大陆的文学和文化历史持什么样的态度,也不管在后殖民语境下对西方的文化霸权感到多么焦躁或反感,我们都该学习其生活和文化传承中的合理之举,爱读书的习惯便是一例。

  描写读书的随笔散文欣赏:浅谈读书

  从朋友圈了解到,市图书馆新成立一个慧善读书会,相约每周日下午。感觉不错,便立即报名参加。

  周末,如约而至。

  推开门,看见一群好读书者,心海漾起一阵热浪。毕竟都是同道中人,虽然彼此陌生,甚至叫不出名,但相同的爱好,又不约而同地使彼此靠近。

  一直以为读书是人间最美妙的事。名家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董其昌)“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歌德)“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凯勒)“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

  即是,读书可以不分贵贱,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国籍,不分种族。只要感兴趣,便可以一睹为快。读书亦是极其方便的事。可以不分场合,不分时间,不分季节。可以站着读,可以坐着读,还可以躺着读。可以在室内读,可以在园中读,可以在四野读。只要有时间,都是可以捧出书来读。墨色生香,字字珠玑。实乃书中乾坤大,阅后日月明。读书可以忘掉尘嚣,在心灵的花园中修篱种菊,聆听岁月,与书为友,与心对话,此种妙趣,堪与神仙相媲美!

  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由此可见,古人云“开卷有益”是有一定的道理。当然,书宜善读,精读,慎读。若是走马观花的读,毫无原则的读,不加选择的读,以及读死书,则不如不读。“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读好书,穿插自己的思想,留存自己的感悟,然后再学以致用,挖掘知识的深度,这才是读书的意义,读书的境界。唯读好书,方可以净化灵魂里的浊气,可以提升思想的高度,扩大视野,陶冶情操。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改变气质,读多了,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温文尔雅的书卷味。读书可以充实一个世界,已知的,未知的,无不是从书里汲取。读书让我们获悉善良的意义,道义的价值,诚信的标准,以及做人的准则。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关于读书,古人早已分析得透彻明了,入木三分。用知识武装自己,才是最坚不可摧的力量,书里告诉我们,如何强大自身,尔后才能征服世界。书是人类的朋友,读书是乐趣,读书是享受,不读书,犹如盲人摸象。

  我识一女,曾经当所有的不幸接踵而至时,她一下整个人懵了。爱人的背弃,孩子的成长,生活的拮据,几乎没有任何预兆就来了,如一枚**,炸开了原有的平静。她像掉进了深潭难以自拔。整个人像是丢了魂,过着行尸走肉般日子,每天惶恐不安,手足无措,甚至以泪洗面。某一日,她来到书店,漫不经心地拨弄著书皮,翻着翻着,便被一本书的内容吸引,忍不住看了进去。从此以后,她像是着了魔,经常来书店。后来她和我说,每每看完一篇以后,她的心灵就被撼动一次,再后来她就像换了一个人。开朗,健谈,满面春风。书籍让她茅塞顿开,恍然大悟。对生活不再迷惘和颓废,重振旗鼓。她还说,是书籍挽救了她,她在书里找到幸福的理由。人生一世,最大的干扰便是受尽痛苦的折磨。但是读书可以开辟另一个世界,帮助解除心结,使人敞亮,增强智慧。文字是摆渡红尘的最好良方。

  我们伟大的周总理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见,读书不光是个人所为,而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盛,牵系到一个民族的安危。读书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品质的积淀,一种信仰的提炼。

  如果在一个万籁俱寂的夜晚,伴着温暖的灯光,打开轻柔的音乐,泡上一杯清茗,轻嗅案边梅香,卸下一天的疲惫,展开书卷,品读文字,品读时光,品味世界,则是多么惬意的事。

  “两耳不闻窗外事”,都来读书吧!读好书,开阔眼界,不至于狭隘与肤浅。读好书,可以修身养性。如许种种之优,何乐而不为?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