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随笔美文 >

随笔美文

鲁城的年

随笔美文2021-04-20189举报/反馈

  鲁城的年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

  二十三,小年,辞灶。

  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人家监察的神,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要上天向玉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功过。人们哪敢怠慢,这天一大早就摆上供品,请灶王爷享用。还专门用蜂蜜或者糖水抹在灶王爷嘴上,这样,灶王爷嘴上抹了蜜,向玉帝汇报时就嘴甜,净说些好话。上完供后,把灶神画像请下来,放到锅底焚化,灶王爷便“上天言好事”去了。年,也从这时开始了。

  二十五,鲁城集,置办年货。割肉、宰鸡、杀鱼。

  过了二十五,爆大米花的老人就来了。他来了,年就愈近了。一个“小肚子”手摇爆米花机,一个长长的布袋,“小肚子”里装上大米,驾在火上转动着,摇着摇着,火候就到了,老人把“小肚子”取下来,用脚踩着,也没敢看他怎么鼓弄,赶紧捂好了耳朵。“砰──”的一声,好大一团烟雾腾起,空气中尽是浓浓的大米香味儿,大米花就爆好了。是谁家的,谁就赶紧端了簸箕来,“呼啦”一下簸箕就满了,再倒进张着口的布袋。大人小孩,你一把我一把,吃的好不开心。爆的大米花大多是用来做成米花饼的,用从集上买来的糖化开在“糖盘子”里,放入大米花充分搅拌好,再抹平压实,切割成若干小块儿,凉干后吃起来又香又甜又脆。

  二十六七,家家户户炸丸子。

  三十,除夕。

  一大早起来就到麦秸垛扯上一把麦秸,放到家门旁点燃,冒起高高的烟,有点像古代的烽火,鲁城人称之为“怄狼眼”。紧接着放挂鞭炮,贴春联,贴挂门笺,贴年画,挂灯笼……年味儿一下子就浓了,浓得到处都是。

  除夕,要熬夜守岁,吃年夜饭。下午家家户户就都在厨房中忙活了,沉浸在家人团聚、喜庆又幸福的氛围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鲁城人叫“包子”,为了同包子区分,鲁城人管包子叫“大包子”,饺子叫“小包子”。鲁城人爱包子,包饺子时,还会特意包上几个特别的饺子,钱馅儿的,辣椒馅儿的,蒜馅儿的……据说谁吃到这样馅儿的饺子,预示着有好的兆头。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守岁。新年钟声一到,家家户户都到院子里放鞭炮,守岁也就结束了。

  鲁城人爱放鞭炮。天一亮,再放一挂鞭炮。初一早上,妇女们就准备敬天,在院子里摆上供桌、供品,上香,叩首,祈福神灵保佑。男人们拜年比女人们要早,女人多留在家中接待来拜年的人。男人们不论大小都对长辈磕头拜年,而女孩子则多是作个揖,说些吉祥话儿,只有一些年龄小的或是快要出嫁的女孩子才给长辈磕头拜年,因为待嫁的女孩子一出嫁就没机会了。

  拜完年,“烧路银”就开始了。“烧路银”就是敬路神或财神。过路的人们为了祈求平安,就给路神他老人家上香上供,久而久之路神变成了首富,成了财神爷了。每个村子基本上都烧,不过,因为场面小,都是几户人家一块儿烧。而太平村的“烧路银”则是个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全村各家各户都带着香、纸钱、鞭炮到村口公路“烧路银”。

  “烧路银”最壮观的要数上香磕头和放鞭炮了。磕头一拨一拨的,不固定人数、不分姓氏、不分辈分、不分性别,凑够二三十人便一拨,到供桌前依次向北西南东方向作揖磕头,祈求路神保佑。一拨刚走,一拨又来。偶尔有来晚的,自己去上香,焚纸,作揖,磕头。

  别的村,几户人家一个供桌,鞭炮也少,不一会儿就放完了。太平村的鞭炮则可以放上几个小时。每家都会带鞭炮过去,几百盘鞭炮,三四根竹竿,一挂一竿,从8点放到下午2点,噼里啪啦的尽是鞭炮声,可让爱放鞭炮的小伙子过足了瘾。偶尔有车过街,这时小孩子们则会把车挡住,问司机要过路费,司机也愿意给,这个特别的时刻,这也似乎是欢度新春的一部分,谁也不在乎钱多少,只是图个乐趣儿。

  初三一大早,有车的人家放上一挂鞭炮,发动车子,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娘家。一大家子人,大人们一起打打牌、搓搓麻将,小孩子们一起玩耍,一家人一年也凑不齐几回,总要好好地亲昵几天才好。

  初四,接灶神。

  初五,店开张。
(m.tAiks.com)

  初七,敬火神。通常三五户一起,支个供桌,放上五谷、供品,然后上香、焚香、磕头、放鞭炮。敬火神的多是一些妇女,她们做饭,天天与火打交道。敬畏火,更敬畏火神。一切祭祀完毕,就有人提来一桶水,绕着供桌一圈一圈地浇。这水是给火神“降火”的水。火神喝了水,降了火就不会生气了,这一年“火”就安稳了,人们也就安心了。

  初十,敬石头神。初十是石头神的诞辰,鲁城人叫“石老爷生”。这一天不能动石头,不推磨,不压碾。

  正月十五,到了年的尾声了。家家户户包饺子,买汤圆。十五鲁城集,十五的集多了几种娱乐项目──套圈儿、砸沙包、打枪、飞镖……这些只在年集和逢会时才有。几块钱买上一把圈儿就套中一个,有时一个也套不中。这套圈不为套些值钱的东西,只图个乐。

  十五集上最抢眼的是花灯。各式各样的花灯,挂得满街都是。孩子们最爱花灯,无论男孩还是女孩,买一个漂亮的花灯,在晚上提出来,渲染了夜的色彩,照得人也漂亮了许多。

  正月十五,鲁城人不管吃不吃汤圆,一定得吃饺子,不管放不放烟花,一定放鞭炮。

  晚上,鲁城人点自己做的萝卜灯。这灯多数是用胡萝卜做的,也有用水萝卜做的。把萝卜切段,在中间挖出一个小坑,用小木条缠一点棉花,插在坑里,倒上油。晚上点了放在屋子里,屋门口,下水道口,水沟口,井台边……大人还会把灯拿到小孩子眼前晃一晃,嘴里念着:“照照眼儿,不害眼。”小孩们的花灯在晚上也是派上用场的,大人们会让小孩子们提着花灯把全家每个房间旮旯照上一遍,去去不好的东西。

  天一黑,空中便热闹了。不知是谁家先放了一个烟花,“砰──”的一声,天上便绽出一朵花来。这一声提醒了镇里的人,接着“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接着又是一朵接着一朵的烟花,一时间“百花齐放,百花争妍”。正在吃饭的也放下筷子,看电视的也关了电视,都到院子里看烟花了。

  夜色愈浓,天上的烟花稀疏了,爆竹声零落,一切归于静寂,年,也就走了。

  十六,该干嘛的,又都干嘛去了。忙碌的一年又开始了。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