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故事
我与文字结缘,似乎由来已久。 还在我不识字的时候,那些陌生的“小蝌蚪”就已经摇摇摆摆地游动在我的眼波,直至我稚嫩的心河。 当第一本小画书出现在我的面前时,我莫名的喜欢,摸了又摸,继而就是那印在旁边的简单稀疏的文字。那时,我是迫不及待地跑到父亲面前,抬起询问又渴盼的眼睛,兴奋地问父亲:“爸,这上面写的什么?能讲给我听吗?”仍记得父亲笑得很甜,手很暖地抚摸着我的头。那有趣的故事就那样缠绕在了我幼小的梦里。 之后,我喜欢上了小画书,更对那些文字生出了好奇,想要探索,想要靠近,想要与它说话谈心。 或许就是这份对文字的执着和热爱,我早早得就识很多字,读了不少的小画书。现在想来,喜欢读书,那些小画书便是我的启蒙,“功不可没”。 更让我难忘的是在我读到《城南旧事》时,小英子的眼睛,“疯女人”秀贞的真诚,都让我感动。于是小小的心灵里,刻上了小英子那齐耳的短发,笑意甜甜的样子,灵动、真诚、探寻的目光。还有秀贞那长长的辫子,美丽的身影,更让我痴迷于文字的神奇。清晰地记得,费了好大的周折,找到隔了几条街的一位善画的姐姐,央求她画了小英子和“疯女人”秀贞的画像,那时像是得了宝似的,终日端详着,仿佛城南的那些往事就呈现在眼前。遗憾的是,那画在我们举家搬迁的时候丢失了。但记忆的长河中,那本书,那书中的故事依然清晰地晃动在眼前。以至于在以后的读书学习生活中从未忘却。 用父亲的话来说:多读书是好事,无论读什么书,都要用心,从中有所收获。我想父亲的话对我影响是极深的,后来的人生旅途中,每每想起父亲的话,就是无限的感激。其实,我应该说:父亲在我的人生旅途中就是一位向导,指明了我的路。 于是伴随着求学的历程,我浏览了各类的书籍。从最初的童话故事,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到诗经、唐诗、宋词、元曲,再到《伊索寓言》《希腊神话》,还有各类的探险书籍,以及报刊杂志。特别是有一段时间还读了一些武侠书籍。甚至是有些沉迷,但庆幸的是我从中学习到了一些东西,记得对古龙的书非常喜欢,但不是喜欢他书中有些畸形的思想,而是喜欢他简洁凝练的写作方法,以及与众不同的构思,这对我后来的写作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也曾试着用此种方法写了一些文章,令我惊喜的是我写的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竟然被老师在班内诵读,那真是莫大的鼓舞,让我更加如饥似渴的读更多的书,体会更多的故事,收获更多的感动。看来父亲说的没有错,读书要用心,用心就会有收获。 在慢慢成长的过程中,我更是以书为友。似乎一日无书,便觉得生活如白开水,淡而无味。台湾作家刘墉的《创造自我》《萤窗小语》读了好多遍,标注了很多心得,更要感谢在我求学受挫的时候它对我的鼓励,其中的每一篇文章似乎都成了我生活的航标,在我迷茫无助的时候牵引着我一直向前。至今,那两本书仍旧在我的案前,不时地我还会掀开来看,而且每次看后,又会有新的触动。 而对于唐诗宋词元曲,我更加偏爱宋词。没有理由的喜欢它的清新、婉约、豪放、甚至是感伤。特别是对纳兰词的喜好,每一个字都能令我心颤不已。因此后来也写了一些像词又像诗的东西,但也可以在一些诗刊杂志上发表,我着实欢喜了一番。 人都说,人生如书,需要你多读,我也从中体悟了人生。 清末四大名著,我也像许多人一样喜欢沉迷“红楼”。对于曹雪芹先生的写作手法,广泛学识,都是羡慕不已。更为书中黛玉的多才多艺,凄凉寄居,对爱的执着,心痛不已。而对当时社会,人情世故,从内心产生了一种悲愤之情。书中对人物的形象刻画,对人情的浓墨渲染,对社会的严厉抨击,字字句句无不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也因此让“红楼”渲染了迷人的色彩。 再后来,一些世界名著闯入了我的视野。我就如淋甘雨般的滋润其中。“简爱”的坚强执着;“茶花女”的身世卑微,却爱好文学、音乐,但最终逃不脱世俗的厄运,在望穿秋水的思念中凄凉死去;罗密欧与朱丽叶震撼的爱情,可歌可泣;海伦凯勒一个盲聋哑却创造奇迹的伟大女子,她用心描摹了最美的世界……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意义所在。 在书的世界遨游,从懵懂时期至今,从未厌弃。如今看来,书俨然成了我生活的密友。闲暇之余,总喜欢听一曲轻音乐,启一页书籍,读一段文字,携一缕墨香,让心醉卧徜徉…… 作者:wuxinf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