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让你身处在某一首诗所描写的场景中,你喜欢在哪一首诗里面
在本学期读过的古代诗词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首?为什么?简要地说说理由。答案: 解析: 可以从修辞和内容两方面进行。 在诗仙李白很多脍炙人口的诗中,哪一首是你最喜欢的送别诗?诗仙李白以洒脱不羁著称,一生精彩诗作无数,送别诗作同样很多。有一首《送友人》堪称一绝,以景寄情,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把“别离”的情绪全部寄托到了山水之间,寄托在场景之中。因此成为千古绝唱,是我最喜欢的“送别诗”中的经典之作。 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余缘。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01.情景交融:山水横绕,却有非凡寓意。平时看上去异常美丽的青山,这个时候却像横在北面的城郭,阻挡着友人离去的脚步;就连那滔滔流淌的江水,都泛着白色浪花围绕着东城,透出挽留之意。 青山“横”的厚重,白水“绕”的轻盈,但是这一动一静,一横一绕,巧妙的对仗,传达了诗人不忍离别的情怀。在这一山一水的风景之中,充满着诗人的深情厚谊。 02.情融于景:浮云落日,尽显惜别之意。今天,你我在此地互道珍重、依依惜别,从此你就像一艘孤蓬船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看天空中的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那徐徐下山夕阳,就是我对你无尽的留恋。 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浮云”“落日”之上,“浮云”和“落日”便有了浓浓的离别之意。友人远离,从此漂泊不定,而我却难以挽留,只好依依惜别,在心中默默牵挂。人生有很多无奈,不忍离别却又能如何? 03.情托于物:马声长鸣,平添多少悲壮。虽然不忍心看你离去,但是你既然去意已决,也只好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而声声嘶鸣。最后两句好像诗人看着友人骑着马离去,脱口而出,借着马的鸣叫,平添一股悲壮色彩。 结尾两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让诗人的情绪达到了高潮,在这个分别的地方,有山水在环绕,又有萧萧马鸣,声音在山谷间回响,应和着滔滔流水的声音,更增加了悲凄的气氛。 04.结语:在那个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年代,在那个动乱频频的时代,友人在此一别,有可能终生不能相见,才有了这样生离的悲切。诗仙李白的这首诗,以绘景、绘事为主,托物言情,曲尽情致,这就是艺术,这就是李白写诗的功底。 《送友人》假借外物的形态、声貌来写出自己的心胸和心声,诗人将感情与天地之间的景物相融化为一体,凸显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彰显了李白作为“诗仙”的地位,让一副送别的场景好像近在眼前,让李白和友人的情谊感人肺腑。 我最喜欢的一首就是《赠汪伦》,因为里面的感情真的十分动人,描写的也很棒。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我最喜欢的送别诗,因为“孤帆远影碧空尽”这句诗写得很传神。 李白的《赠汪伦》 ,这首诗是七言绝句,内容简单却字字珠玑词意畅达。 在你学过的古诗中,你最喜欢哪一首?你为什么喜欢这首古诗?把你学习这首古诗的过程及感受写下来。450字《石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在你学过的古诗中你最喜欢哪一首你为什么喜欢这首古诗请把你学习这首古诗的过程及感受写下来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摘自: m.taik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