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精思
在诗歌创作中,有的时侯,诗人并未思索、脑子里忽然冒出来一句好诗,这就是所谓“不思而至”和“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不过,好的诗句总是诗人经过苦思冥想才产生出来的。你光消极等待,什么时候才能把它等来?唯一的办法是,主动对生活素材进行挖掘。本文与朋友们分享“精思”的含义。 所谓“精思”,就是从自己熟悉的生活素材中,挖掘出它的更深一层的丶别人不曾发现的含意,并且思索出新颖的,别人不曾用过的语言来加以表现。 历来有不少诗人在“精思”上狠下功夫。最有名的就是唐代“苦吟”诗人贾岛,他是个诗迷,一年四季都陶醉在诗国里。连吃饭睡觉走路他都苦思苦吟。 他经常骑个毛驴外出,由于专心吟诵,见到达官贵人有失礼节,遇到不少麻烦。后走访朋友幽居,正直月夜,得诗云:“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又欲作“僧敲”,他拿不准用哪个好,正遇京官韩愈,又失礼节,不知回避。韩愈是散文大家,文人有共同语言,曰:“敲字佳”共论诗道,结为好友。因为韩愈是文人,,懂文人特点,不但不怪罪,反尔帮他“推敲”起來。介绍这个故事,不是说,我们要照样模仿。时代不一样,模仿也困难。但是他那种高度“精思”的精神,仍有可取之处, 入海寻针,针未尝不在海里;进山探宝,宝未尝不在山里;创作的深意和新意,也未尝不在生活里。问题是要有入海寻针、进山探宝的精神,从生活的山、生活的海里探索出它的深意和新意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