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优美诗歌 >

优美诗歌

孟郊空吟诗 不觉成白头

优美诗歌2021-01-26151举报/反馈

  孟郊(751——814年),字东野,浙江湖州人。中唐时期,孟郊与贾岛(779——843年)并称“郊寒岛瘦”,孟郊人称“诗囚”,贾岛被称为“诗奴”。孟郊比贾岛大28岁,是贾岛的前辈诗人。但他们都是遭际不遇,官职卑微,一生穷困,一生苦吟。孟郊“一生空吟诗,不觉成白头”;贾岛“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并相传他“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现代诗人顾城有句话很著名:一个人应该活的是自己并且干净。

  拿这句话来形容“苦情汉”孟郊挺合适的。这位写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等诗句的唐代才子,无疑有着真挚的情感、悲悯的灵魂。只是他坚持按自己的方式活着,硬是将一生过成了苦情剧,跟同时代的倒霉蛋儿杜甫有一比。

  孟郊是南方人,但与洛阳缘分很深。他曾居住于洛河北岸的立德坊,死后也葬在洛阳,算得上是咱半个洛阳老乡。

  孤独,才子的灵魂“标配”

  立德坊旧址,大致位于今老城十字街东南一带。武则天执政时,此坊的南部是赫赫有名的国际性商运中心——新潭码头,那里整日人头攒动,船影交织。

  繁华不远处,是孟郊孤独的身影。

  有人说孟郊是“诗囚”,诗里透着寒气,写的多是世态炎凉、民间苦难,这是由他的经历决定的。

  孟郊的父亲是个小公务员,估计不怎么会来事,因此家境清贫。孟郊生性孤僻,所有热情尽在诗里宣泄。

  写诗不能当饭吃。当小孟长成老孟,书生意气就成了俗世笑话。他数次参加科举考试,数次落榜,直到四五十岁才中了进士,被分配到一个小地方当县尉。

  当官不是孟郊的本意,是他母亲的心愿。他不懂溜须拍马,不愿交际应酬,困在官场里异常煎熬。史书里说,他常撂下公务,躲到水边发呆写诗。县令大人很不高兴,又不好明着撵他走,就另请了一个人顶替他做事,条件是把他的工资分一半给那个人。

  县尉的薪水本就少得可怜,再这么一减工资,孟郊只能拖家带口喝西北风,干脆辞职走人。

  一生空吟诗,不觉成白头

  这时,孟郊已经五十出头,两鬓斑白,失业后虽饥寒交迫,却仍是一身傲骨。那时,有文化的人可以靠给大款写墓志铭、祭文致富,老孟不屑卖文字,尽靠妻子做些针线活过日子。

  所幸,有几个知音欣赏他的才情,同情他的际遇,愿意帮他一把。这其中就有唐代大文豪韩愈。

  韩愈比孟郊小十几岁,圆融世故,常替人写墓志铭,赚了不少钱,活得潇洒自在。

  公元806年,在韩愈的推荐下,大臣郑余庆向孟郊抛出橄榄枝,邀请老孟到洛阳任职。郑大人为官清正,与孟郊是一路人,孟郊这才欣然前往,落户立德坊。孟郊并没有像暴发户那样添置高档家具,吃得照例是粗茶淡饭,“寒地百姓吟”仍是他笔端的主旋律。

  苦难没打算放弃他。不久,他的母亲去世了,按唐朝规定,他离职尽孝,没了收入,又陷困境。之后,他的三个儿子也接连病故。

  没有几个人承受得住这样的摧残。“老人朝夕异,生死每日中”,病苦扼住了孟郊的喉咙,公元814年,诗人病逝。

  回望他这一辈子,正是“一生空吟诗,不觉成白头”。这样也好,活得干净,空反而是一种留白,一种丰富。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