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下几声叹息
还剩下几声叹息 邓琪牡丹亭是多少人心中不灭的经典,它唱响了一个又一个时代,唱老了一代又一代年轻的心;唱到浮华褪尽,染尽哀伤,只倚待着荒芜。牡丹亭哭花了残妆,梦魂惊断啊。可在这日益飞速发展的社会,还会有多少人知道这个经典?还有多少人曾接触过这类的韵味?怜惜的岂止是昆曲这般,从唐诗的绮丽华贵到宋词的情意绵绵到元曲的引人入胜,从粤剧京剧等广为流传的名家经典,如今,到哪儿去了呢?常常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话:“感叹古人的创造力,今日已经难有这样的作品了啊。”放眼望去现下世界还能有多少人提起诗文便是一副陶醉其中的样子,网络上流传的各种搞怪体裁写出那些莫名其妙的诗难道就真的含有着所谓的“韵味”吗?想起孩童时期常随奶奶听着CCTV10放京剧,咿咿呀呀感觉可新鲜了,时不时还唱上几句,。那国粹般的经典却逐渐被利益功名取而代之,可真让人心疼。曾看过一个调查,中国人均阅读量近乎排到排名的最后,而且我还坚信大部分阅读量还是来自于还正处于读书时代的青少年。这听起来既可怕又可悲。一个将近14亿人口的大国人均年阅读量不过5本?未免太令人心寒。难道说每天挤出那么十来二十分钟的时间阅读美文书籍放松身心愉悦身心也不可以吗?难道说这就真的那么浪费时间吗?当朋友每次来到我家时都感慨一番我房间里的那一大片书,总惊讶道:“这该花了多少钱?”可我觉得阅读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品味各种文学经典是人生一大乐事啊。牡丹亭中满园绽春只可惜付与了断井残垣,满心情愫只哀婉藏在了深庭小院。风声听起来也像是在哽咽。那被世人抛诸脑后的文学经典呢?难道只能是“生生死死随人愿,酸酸楚楚无人怨”吗?我们流传了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沉了几千年的文化底蕴难道不是被忽略了么?对民族文化的淡漠是一次集体性的失忆。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要坚持开放,欢迎多元,主张中外文化相互融合激荡,但外来文化大举袭来之时中国传统文化命运多蹇,我们肆意让本地文化流逝而去学习那洋文化?可悲之处自有人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