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互助互救力量需社会共同培育
近年来,民间互助互救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此次郑州暴雨救援中就有所体现。一条条互助与救援信息在互联网上不断传播、扩散、汇总并实时更新,有人拿出了仓库里备用的船筏,有小卖部组织了紧急送餐,还有人列出了漏电的区域提示大家避开,有人整理出了紧急避难所……河南灾情期间,涌现出许许多多平凡又伟大的救援者,他们挺身而出的高大身影以及一幕幕感人的瞬间令人动容,救援、互助互救相结合,形成最强大的合力,撑起最坚固的“安全伞”。(8月2日《法治日报》) 灾情是检验应急处置能力的试金石。在郑州这次灾情中,民间互助互救力量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地铁里,一名医生挽救了十多人的生命;在隧道里,一名男子的奔走疾呼和组织撤离,让众多司机免遭不测;把所有食材都做成包子,分发给路上遇见的每一个饥饿者;腾出所有空间,让处于困境中的人有一个临时的家……除了个人英雄,有组织成体系的民间救援行动更是层出不穷,比如《待救援人员信息》在线文档的开发与管理、民间车队的高效与精准救援等,无不彰显出民间互助互救的巨大力量。 民间互助互救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优势,其潜力有待大力挖掘。民间救助人力来自老百姓,不仅最理解老百姓,而且掌握着一手信息,动员人员、筹集物质、组织救援,都直截了当、快速精准。且被救者与施救者同属普通民众,情感易沟通,需求易理解。此次郑州街头广泛存在的顺手拉一把以及街坊自发组织的大量救助行动等,无不体现出这些特点,也留下了许多感人的画面。 但民间互助互救模式也存在一些短板,救助的专业性不足,是其中最突出的一块。如何急救生命垂危者,怎么快速撤离被淹的车辆,都需要具备一点的专业技术素养,要想大幅提升民间互助互救能力,就得普及这些基本安全知识,让更多人敢救、懂救。 此外,民众自我管理与协调能力也有待加强。假如民众一盘散沙,“人多力量大”的优势就难以发挥,危难时刻有人能够振臂一呼,就会发生聚沙成塔的作用。志愿者组织和民间爱心团队等,也需在平时大幅提升管理与协调能力,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到临危不乱。涵养互助精神、增强集体意识,让更多人愿意伸出援手,亦能挖掘出民间互助互救的更大潜力。 郑州暴雨救援用事实证明,民间互助互救是政府救援的有力补充,两者紧密互动,形成有机衔接,社会救助之网就会织得更加密实。并且,民间自助互助力量壮大,不仅利于救灾应急,也可广泛运用于民间自我管理与服务。提升民众互救互助能力,社会的安全指数与和谐程度、民众的幸福指数等,都会水涨船高。(罗志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