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原创美文 >

原创美文

《金山》读后感摘抄

原创美文2022-01-01154举报/反馈

  《金山》是一本由[加]张翎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4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山》读后感(一):一辈子都在努力和等待,隔着无边大洋的思念与挣扎

  时代变迁,家族沉浮,一个人的人生都充满了各种苦难和艰辛,更何况是一个家族的兴衰更迭。繁荣与衰落相互更替,道不尽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家族是传承,人丁是兴旺,只是想好好的吃一口饱饭,成家立业,延续香火,只不过,对于生活在十九世纪后期与二十世纪前半叶的国人来说是那么的艰难。恰逢乱世,这是一段规则秩序崩坏的年代,人人自危,生活的希望到底在哪里?

  由海外华人作家领军人物张翎著作的《金山》讲述了一个家族五代人近百年悲欢离合的故事,更是讲述了近代中国人海外奋斗和生活的经历。

  清朝末年,中国广东开平乡村,一个十六岁的男娃方得法跟着族叔红毛在大洋上漂游了几个月,终于到达彼岸的金山(加拿大温哥华)寻找生计,梦想从这里出人头地,正式开启异国淘金梦。

  只是,命运的残酷依旧无法改变,正式成为“金山客”的阿法不得不修铁路,开衣坊,甚至于沿街乞讨,终归能在这异国他乡勉强过活。认清了现实的阿法不怕辛劳,终于在金山立足。他回到国内,娶妻生子,自此开始开枝散叶。

  阿法的两个儿子陆续来到金山,各自的生活无暇自顾,精明果断的阿法逐渐的对于家庭和儿孙辈的生活失去了掌控,时代在一点点的变化,金山也在变。物是人非,时间磨砺的久了,人的心也会钝下来,只是还有一口精神气一直努力维持着,维持着家的信念。

  阿法和妻子六指,此生并没有见过几次,中间隔着漫边无际的大洋,人生即苦,无奈于此。双方的思绪紧靠邮寄的银票和书信寄托,婚育几十年,相处的时间也就两三年。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但是历经两次大战以后,所有人的人生都被不可控的命运牢牢禁锢住了。

  夫妻之间,父子之间,男女之间,朋友之间,中间隔着无边无际的大洋,广东开平和跨洋金山之间,命运交织在一起,不可掌控,也无法掌控。

  时代是垂怜的,也是残酷的,方得法的一生,在艰苦之余也幸福过,只是这种幸福建立在思念之上,并且是短暂的。他的两个儿子,他的妻子,他的孙辈,在他的一生中并没有过多的记忆,甚至于他都没见过他的女儿,但终归都在最黑暗的时代中艰难的生活着。只是,从来都没想到,方家的结局会在一种突发的情形中尘埃落定,仿佛天注定一般,令人无尽唏嘘。

  清末民初,一直到建国以后,直到2004年,方家唯一的后人回到国内,在当年太外公的老师的后人欧阳先生的陪同下,来到了这座方家建设的碉楼之中,一同回味着方家先祖闯荡金山的故事。

  《金山》读后感(二):既要金山银山,也要回归唐山

  金山本是清朝期间前往加拿大的华工对加拿大境内洛基山脉的称呼,当时因为洛基山脉藏有金矿,在国内外掀起了淘金热,所以一度被称为金山。而在书中唐山泛指家乡,而金山不止是个具体的地名,他可以是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可以是横跨洛基山脉的铁路,可以是加拿大境内任何一个可以赚钱的地方,金山更是一个象征,代表了那时国内民众对于更好赚钱机遇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实际上,前往金山的中国劳工都是用血与汗、用青春与生命反哺身在老家的家人。张翎的作品《金山》就是以另类的方式扒开那段很少被人提及的历史,以一个普通广东农村家族四代人的命运,谱写了一部荡气回肠的史诗。

  那个时代背景下夹缝中生存的普通百姓

  阿法出生在晚清末年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本来拥有一个平淡幸福的童年。父亲早年捡到一块大金子而暴富,之后又因为沉溺于抽食**导致家道中落,刚满十四岁,变跟着从金山打工回来的红毛去海外赚钱养家。六指因为出生时多半截手指被人一直这么称呼,因为小时候的缘分和能够识字写字,吸引了从金山风光归来的阿法。但之后,命运总是和阿法和六指这对苦命鸳鸯开玩笑。阿法一个接六指前往金山的承诺横跨了数十年,却始终没能兑现。前往金山不仅需要昂贵的交通费,还需要交纳独有的叫做人头税的税费。一开始阿尔法节衣缩食,拼命赚钱,但无奈,母亲始终不愿放走照顾她的六指。母亲松口后,也终于凑够了让六指前往金山的费用,六指却心态独自在外打拼的阿法,擅自做主让他们的孩子锦山前去帮忙。阿法和和两个儿子锦山、锦河共同积攒,终于解决了经济问题,却正好碰到金山禁止颁布华人禁令。后来又碰到鬼子侵犯国土,年逾古稀的阿法也无法回家。就这样,除了阿法难得回乡呆过的时日,两个人终究没能完成真正的团聚。那个曾经信誓旦旦的承诺,终究还是被时光所辜负,人总一直在想着改变命运,但命运不会让任何一个人轻松圆满。

  那个时代背景下辛酸无奈的海外打工人

  华工修建了横跨北美中西部的巨型铁路,但在加拿大却只能受尽白眼和欺辱。阿法在海外的这段时间,恰好是国内外环境变化最快也最坏的那个时代。最初华工全部梳着大辫子,尊崇着清朝的皇帝,阿法甚至一度变卖家产给保皇党巨额捐款,相信只要让皇帝摆脱了太后的笼罩,国家和人民都会好起来。一战过后,民国时期, 阿法的儿子锦山也受前往金山宣传的党派的鼓舞,剪了辫子,志愿资助。但最终,他们的钱不见踪影,他们在海外的地位却不见提升。他们辛劳忙碌、忍辱负重、苟且求生了一辈子,都只是为了远在大洋外的那一片小小的土地,家乡的水土和亲人是他们生活的唯一希望。阿法和无数海外打工人一直想的都是,总有一天,他们会衣锦还乡,他们会子孙满堂,他们会让后辈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忆苦思甜,曾经的金山在海外,后来的打工去沿海,现今全国一盘内部棋大循环,可能张翎那一代人被迫与故土的相隔,才铸就了如今我们更多的选择。

  《金山》读后感(三):异域奋斗史,两地家国情

  这是我看的第四本加拿大华裔作家张翎的长篇小说。她的作品总是聚焦于小人物的命运,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去呈现大时代的变迁。这一部《金山》也不例外。《金山》讲述了中国广东开平乡方家五代人人生命运纠葛,尤其是第二代方得法以来在加拿大维多利亚艰难求生的奋斗历程。

  1.金山客的兴衰沉浮
m.taiks.com

  张翎笔下的主人公,从来没有一帆风顺一步登天的,往往都是历经各种艰难险阻,一波三折,甚至是千疮百孔。但是生活却并不总是逆境,如果总是逆境,让人支撑不下去,便没有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了。生活总会偶尔给你一点点甜头,让你活着有奔头,奋斗有方向,让你吊着那一口气撑到最后。

  传说中的金山是一个遍地都是黄金的地方,每一个到过金山的人都能一夜暴富、衣锦还乡,所以,金山客们一回到家乡,总能带着一箩筐一箩筐的奇珍异宝,盖屋建楼,光宗耀祖,娶妻生子。

  然而,一切都只是表面的光鲜而已,真实的金山客们背井离乡,远离亲人,住拥挤不堪的大通铺,做任何能挣钱糊口的工作,清理农场、卖炭、洗衣、修路,甚至最危险的爆破,全都来者不拒。最艰难的时刻,他们失业、无家可归,只能从富人的垃圾里寻找食物;他们忍饥挨饿,与严寒、疾病、种族歧视做斗争,没有尊严,没有地位,只为挣得人头税和一张船票,只为家乡的亲人能有吃有穿有片瓦遮天,只为能在异国他乡扎根下来。

  能活下来熬下去的金山客都是幸运儿,虽然他们还要不断经受生活的打磨,但是总归还有还乡的一天,总归还有希望,有些人却只能长眠在异国他乡,或饿死病死,或摔死炸死,或累死冻死。

  张翎写的是方家人的因缘际会,展现的却是清末以来国家命运跌宕起伏的变化。从到维多利亚港时被没有尊严的对待,到对辫子的执着,再到卖掉全副身家支持保皇党,方家人的命运始终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为什么选择千里迢迢背井离乡,吃尽苦头?如果在家乡就能衣食富足,谁又愿意像没有根的浮萍一般漂洋过海艰难谋生?

  2.女人逃脱不掉的宿命

  张翎笔下的女子,总是那么坚毅果敢,生机盎然,《余震》里的元妮是这样,《劳燕》里的阿燕是这样,《阵痛》里的上官吟春也是这样,《金山》里的六指也不例外。

  六指,从小生下来左手便长了六个指头,父母嫌弃她,将她作为陪嫁送了出去,偶然的机会学会了识字作画,挣得一口饭吃,也由此改变了她的一生。为了不做方家的小,六指狠心斩断了第六指,为自己改命,看似嫁入了富足的方家,实则何尝不是禁锢了自己的一生?

  阿法为了养家糊口,在金山终日劳作,六指则在家乡养育儿女,赡养老人,在支离破碎的国家中撑起一个小小的家。阿法始终挣不到那张漂洋过海的船票,每次都在离团聚伸手可及的时候,生发出变故,六指陷入了无穷无尽的等待,终其一生都没能与丈夫团聚。幸福似乎触手可及,实际又总差着那么一点点,拼尽全力也够不着。

  六指有勇气斩断自己命运的逆境,却终究无法逃脱女性的命运。她比大多数女人幸运,找到了一个爱她的丈夫,但她又是不幸的,几十年苦苦等待,等来的却是丈夫的死讯;婆婆不喜欢她,屡屡阻止她去金山与阿法团圆;她被土匪绑架,连下人看她的眼神都变了。

  女人究竟要经历多少磨难,才能过完这一生?拼死挣扎也好,低头认命也罢,殊途同归。再光鲜亮丽的人生,也不过是过眼云烟。

  《金山》读后感(四):金山——那是一段华工的苦难血泪史!

  十九世纪中叶,随着美国西部淘金热潮的兴起,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境内的菲沙河谷也发现了金矿。一批大清国民从美国境内涌入河谷淘金,成为加拿大最早的华工。十九世纪80年代,加拿大联邦政府为了基于自身利益,决定斥资修筑一条太平洋铁路,与早先已经成型的东部大铁路接轨,成为一条横贯东西的交通大动脉。负责铁路施工的公司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成本,决定从广东招募大批廉价华工参加太平洋铁路的修筑。菲沙河谷地处崇山峻岭之间,施工条件极差,一条几公里的路,有时竟需要开拓好几个涵洞。险恶的地理环境,原始的施工材料和方法,使得许多华工丧生。这是人类历史上人与大自然的一次壮烈肉搏,留下了一些至今让人感慨和揪心的辛酸记忆,也成了加拿大华工历史的一个悲伤开始。加拿大籍华裔女作家张翎的长篇小说《金山》,就是由此展开序幕。

  《金山》取材于19世纪下半叶广东开平村民跨洋过海去加拿大追寻黄金梦的历史事件,整部小说以等待为轴,展开的是寻梦、追求梦、实现梦、最终梦破碎的漫长的历史过程。小说由:引子、金山梦、金山险、金山约、金山乱、金山迹、金山缘、金山阻、金山怨、尾声十部分组成,从清末华工方得法远赴加拿大淘金修铁路讲起,恢弘史诗般全面呈现了海外华侨一个家族五代人在异国他乡悲苦的奋斗历程,以及他们与故土亲人的悲欢离散的血泪故事。

  关于作者张翎,我始终认为她和严歌苓有着很多相似相通的地方,她们都是海外华文作家的领军人物,这不仅只局限于她们相似的海外华裔经历,更包括作品中有关民族苦难和家国情怀的深沉思索。但是她们相同中又有各自的特色,相较于严歌苓小说中对于生命个体、人物命运的精确挖掘,而张翎的小说则更倾向于家族故事、刻画群像的书写,我曾有幸拜读过她的《余震》《阵痛》,都有这种独特气质,通过异域与故土之间的穿插,叙写人物的生命寻根与自我探寻来展现家族乃至家国的苦难记忆。

  这部《金山》将个人和家族苦难融入到家国大义中,相比前面几部也更为深刻和精湛,思想和艺术水准已突显大家气象。小说详细地描绘了广东开平一家五代人小说以个体和家庭的命运为切口,不仅是一部将赴加华工的命运首次引进当地文学视野的叙述实践,同时也是一次探讨国际大背景下国族身份与认同的重要的史诗式记录。

  作者采用正面和侧面双面交织的叙述,五代华人的血泪与欢笑,在金山与广东开平两地展开。隔着大洋,一边是拼死挣扎,一边是深情守望,写尽写透了中国人面对变幻莫测的命运,在坚硬的生存状态中抵力钻出一条活路的坚韧与深情。“家族分离、异域思情、种族歧视、血泪仇、文化差异、奋斗并融入主流”等一系列个人、家庭、民族的不幸与苦难元素都被书写得淋漓尽致、如木三分,残酷时让人痛彻心肝,温暖处又让人感动不已。

  《金山》是一部严肃现实的华工题材长篇小说,全书时间横跨从清末到新世纪浩浩150多年的风云变幻,其中融合了**战争之后的屈辱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兴盛。它是一部海外华侨的奋斗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兴衰史。它将一个家族的起承转合融入了历史的框架,将宏大的时代叙述融入人物的悲欢离合,将民族对开放的艰辛摸索与体认,融入了笔力千钧又细微动人的情节和细节。它以富于深沉感情和扎实功底的现实主义手法,勾勒出中华民族的坚韧性格,抒发了对于祖国一往情深的思乡情怀。而小说一唱三叹的吟唱,正和我们互为镜像,在我们心底产生共鸣。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