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心灵种子 让“后浪”更有“后劲”
摘要: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从源头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保障管理四个方面综合施策,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加强专业支撑和科学管理,提高心理危机事件干预处置能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 有人说,心理健康是一粒种子,它包含着自尊——对自己的自信和对常识的信任,它会指导你做出所有艰难的决定,哪怕平凡生活中,它也会向你展示是与非、善与恶、朋友与敌人。种子长成是需要时间的,从小呵护方能长成参天大树。对于新时代的青少年学生来说,为他们培育一颗生命力强、健康有益的种子,尤为重要。 青少年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本身身体、心理、情感都不够成熟,情绪冲动、情感激烈、心理脆弱,再加之一些不良“饭圈文化”围猎、“血腥游戏”刺激、“低俗资讯”引诱,令他们防不胜防、避无可避,逐步侵蚀了心灵的种子。心理的损害是不可见的、难以察觉的,有时会直接爆发,导致行为失控,做出后悔莫及之事;有时会被掩埋的内心深处,直到若干年后,不经意间被唤醒,爆若惊雷。 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守护,对年轻心灵最真挚的体贴,亡羊补牢不可取,未雨绸缪方为正途。 一个人的长成,是个人与社会互动、磨合的产物。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个人还是鲜嫩的、柔软的,骨质还不够结实,对环境是易感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摇篮,育人者先育己,父母关系和谐、家庭和睦、家风醇正,孩子自然“身心挺拔”,即便家庭中有些变故,也应当予以引导,帮助孩子过渡适应。其次,学校也应重视心理教育,既要抓好学生“成绩”,更要抓好“心迹”。结合思政教育,多往学生心里走一走、多往家里跑一跑,多到社会练一练,摸清学生心理想法、摸准学生家庭情况、磨炼学生社会经验,帮助学生成才更成人。 除此之外,青少年学生心理建设还需更多年轻化、专业化人才的支撑,社会需加强心理健康人才的培养,适度开展心理健康专业选择指导、就业指引,扩大心理健康专业“人才池”,发挥心理健康专业人才“护心师”的作用,在后疫情时代是现实所需,也是未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然趋势,一间小小心理咨询室,也许可以挽救一个心灵。 爱孩子,从心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