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随笔美文 >

随笔美文

有关父母家庭教育的教育随笔

随笔美文2021-01-26177举报/反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家庭教育的随笔吧。

  有关父母家庭教育的教育随笔【第一篇】:教育随笔

  初一的孩子复读一礼拜后就有哭着不去学校了。一进校门就头疼。是个男孩子呀,让人不可思议。家长总是慨叹;现在的孩子们怎么啦,这么好的条件不好好读书,我们那时候如何如何的。想不通?!却不从自己在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上找原因。

  现在家长们想不通的事太多了,所以学习是家长唯一的出路!只有通过学习,你才能更好地了解你的孩子,给他需要的爱,而不是我们自认为对她好的爱,正确地引导和教育他。

  我知道,大家都关心的是他如何转变的?我用的什么方法?很简单的---国学教育加心理学的引导。

  孩子有自尊、要面子,所以家长说话、做事一定要顾忌到孩子的尊严,这样就不会伤害到孩子。(本来事先说好的,孩子暂时不去学校,在我这里先学习几天。可是送来那天,妈妈带了一个朋友来,结果孩子死活都不留下来了。我看情况不很乐观,便让妈妈先带孩子回去,他们之间再沟通一下,我猜到了原因告诉妈妈突破点就在尊严上,结果第二天,娘俩来了,果不其然:面子、尊严)。

  我想要找到孩子不去上学的原因,必须找到突破口,所以先让他画了一幅画关于房树人的画,通过这个我了解到了孩子内心的矛盾所在,以及青春期到来所萌发的躁动。图片

  我要了解他的能力,所以一开始读《孝经》时,我让他自己先读,我来听。因为孩子有先天的大舌头问题,有些发音不准。经过训练只剩下了gui发不对,其他都可是。只是他习惯了以前的发音,所以还是不断地要纠正。说真的孩子的能力不是很高。因为我的带的一年级孩子能把《孝经》顺场地读下来。而他一个初一复读的孩子,开始读的拌拌嗑磕地,并不断地叫喊:真难。不过,经过两天的训练,他就能很顺流地读下来了。

  接着便是《弟子规》,比较简单些、生僻字相对少些。我还是让他自己先读熟,然后我再来讲解意思。《孝经》没有讲意思。我在讲《弟子规》时会穿插地讲《孝经》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联系社会现实,把很多已经出现的社会问题、孩子问题的在讲解意思的过程中都灌输给他。使他明白如何做人,如何去孝敬父母,如何相待亲友,作为一个孩子应该去干什么样的事。欣喜的是《弟子规》学完后孩子便萌生了再去上学的念头。图片

  紧接着针对他胆小、内向的,我便开始新的训练:《能量阅读》的朗读,并且是站在桌子上的。每天一来,先站在读一遍《孝经》、《弟子规》、《能量阅读》。特别是《能量阅读》,我给他示范要如何去读、声音多大等。

  最后学的是《朱子治家格言》。这篇,也是先让他自己读熟,我来检查。早晨的时候他还喊叫“真难”,可是七遍之后,他就读熟了。这篇,我是先让他来讲解意思的,想不到他的理解能力还不错,也因为前面学过了《孝经》《弟子规》,他们的意思基本是相同的,所以他大致能讲出来意思,我只把一些生僻字的意思来讲给他听。

  按照计划,在他请假的时间里,我会把《百家姓》和《千字文》让他学习完,这样他的认字能力就达到了高中、甚至大学水平。可是家长看见孩子有所好转,他们要求的返校愿望已经达到。便不再赞同继续留下来学习了,太可惜了。

  我始终相信经典的力量是强大的,而且确实如此。曾经有个老师帮我做夏令营时深切地感悟说:“读过经典的孩子和没读过的确实不一样。”

  孩子之所以转变很快,也因为我在让他读经的同时,买了雪花积木给他玩,从他开始只能玩出简单的造型,到后来的:秦始皇的官帽、宝剑、玉玺、花朵等,我会惊喜、感叹、他,并且拍照给他;当经典读熟后,我也会去鼓励和欣赏他。这样两方面都来增加了他成就感和自信心,减少了他因咬舌而造成的发音问题所带来的自卑感。

  有空闲时,我就跟他聊天,聊他的老师、同学、父母等,这样通过他我知道了许多父母也不知道的事情,了解他如何看待所发生的事和问题,同时给他正确的引导。

  我也把他当我自己的孩子,带他去超市、超市买东西,给他买零食;陪他在书店翻书。他看到我离开他的视线时会寻找,当看到我时那种满足和心安我都能感觉到,便及时给他回应。

  这个孩子的其他问题是胆小(遗传--爸爸小时候也胆小;一岁多时太爷爷打爷爷时,爷爷正好抱着他,吓着了。)、性格内向、说话时不看对方、不直接回答问题、声音很小。

  所以我对这个孩子也做了这些训练:眼睛与人对视、用画线的方法来提醒他不断减少不直接回答问题的习惯等。因为他胆小一个人不敢睡,这么大了还跟爸妈住在一起,就先让爸爸陪睡,并且少看一些恐怖片(我猜到的,爸爸也说是孩子很爱看)。孩子们都是既好气又害怕,如果看,家长要学会引导。

  临走时,给家长叮咛再三,多观察孩子,学会引导孩子。如遇到什么事要及时与我沟通。

  我以一颗真诚的心,我把他当我自己的孩子来**。恰巧邻居家过丧事,很多人都会来问这孩子是谁,我都会说我的老三;为不上学?来度假的。搞得他们很晕头。呵呵。

  这就是我,不只是一个老师,更是一个母亲,一个孩子同龄的朋友,所以他才会信任我,愿意跟我交流,听我的安排,帮我做事,来改变自己。

  有关父母家庭教育的教育随笔【第二篇】:教育随笔

  父母爱子女,天性使然。子女爱父母却做不到像父母爱子女那样,因为爱的端口永远都是向下的。我国古代大力宣扬的是自下而上的孝道,古人以孝治天下,百善孝为先。孝,在古代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的至关重要的方面,甚至可以以孝举孝廉。且不说这种制度公平合理与否,最起码管理者把孝心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上。不仅有专门的孝心教育专著——《孝经》,还有通俗易懂的二十四小故事,孝心教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这些书籍故事也有一些糟粕的成分,但不可否认古代的孝心教育效果还是杠杠滴。而今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庭也在宣扬孝心献给父母,不过今人宣扬的似乎是自上而下的父母之爱。从小学生作文到各类心灵鸡汤类的文章,都对父爱母爱大力宣扬。这些文章写的例子一般选取的素材都是极特殊的个例,再加上作者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升华与加工,读起来确实令人十分感动。可此类文章看多了,到底能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呢?女儿也是在此类书的浸淫之下成长起来的,本来我还有点自得,觉得我的孝心教育做的还不错。可是有一次,女儿在写作文,题目是《伟大的母爱》,往常写作文总是文思如泉涌的女儿居然不知从何下手,我看女儿盯着题目发呆,便问她为什么不写,女儿苦恼地说:“没东西可写,你平时做的那些都太平凡了,写出来都不感人。”不感人,呵,是的,我没有像书中那样,我没有自己不吃不喝却给她买心爱的礼物;我没有不顾自己生死把肝脏割给她;更没有在死亡来临时,把生的机会给她,还给她在手机里存一条没发出去的短信:“宝贝,妈妈爱你”。回想起来,自女儿出生以来,从她的衣食住行到学习,心理,都给予了她无微不至的关心,可这些都如平静的涓涓细流,比起那些感人文章里如大海般波澜壮阔的母爱,确实微不足道。可是,生活本就是平淡居多。女儿的心已经被那些感人的文章刺激得有些麻木,我对她做的点滴平凡小事引不起一丝感动,习以为常,觉得本应如此,甚至觉得我做得不够好。我深深反思,一个孩子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感恩,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太失败了?在这个母亲节将要来临的时候,我得慎重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了。

  有关父母家庭教育的教育随笔【第三篇】:教育随笔

  想要教好孩子,首先你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所以说,对于每个教育孩子的人来说,教育孩子的第一步就是愿意聆听孩子的心声,在跟孩子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好的明白孩子的的所思所想,然后有针对性给予关心和帮助,这样子既可以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还有利于亲子关系的经营。

  只有经常和父母倾诉的孩子,才会更加健康,特别是孩子的心理,会更加的积极!因为不管是快乐还是悲伤,他们都愿意跟父母分享,积极的情绪有利于变革现实,而消极情绪如果能够及早的化解,不会对健健康心理的建立造成影响,也有利于顺利的实施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

  那么如何正确的对待孩子们的倾诉呢,以下几个小技巧希望年轻的父母都能够了解。

  一、善于引导孩子的倾诉

  当我们细微的感受到孩子情绪变化的时候,其实要做的是事情就是引导孩子们能够将内心的感受倾诉出来而不是急于哄他们开心却忽略了孩子不开心的根本,凡事不能够憋在心里面,因为孩子们还没有长大,他们可能无法很好地排解掉负面的心理情绪。

  二、耐心的倾听孩子诉说

  当孩子能够愿意跟父母倾诉的时候,其实父母是应该感到开心的,因为说明孩子是信任自己的,而我们不能够辜负这份信任,当孩子在倾诉的时候父母要做好一名好听众,不要表露出任何不耐烦的情绪,因为孩子能够很敏感的感受到父母心不在焉或是其他等等。

  三、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

  孩子们其实不太懂得掩藏情绪,只要细心的观察就能够从他们的面部表情,动作等方面都可以了解其内心情绪的变化,当孩子跟父母体倾诉的时候,父母要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这样子孩子是会感觉很安慰的,之后再给他们进行开解,效果会事半功倍。

  所以说,想要让孩子培养一个和家长倾诉的习惯很是重要,家长也要想办法让孩子学会和自己倾诉,更要注意多给孩子一些互动,给孩子保持一个亲密,信任的亲子关系,如此才可以让孩子愿意跟父母倾诉。

  有关父母家庭教育的教育随笔【第四篇】:教育随笔

  转眼间果果和他的同学们已经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了,可以算是学校里其他小同学的高年级学长了。孩子们小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也已经过了大半,很快就要面临小升初这道坎了,作为家长,我把自己这段时间陪同孩子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感受与想法写出来,希望与班上其他家长交流一下。

  一、学习同磨刀其实是一个道理,刀越磨越快。在学习过程中,当孩子跨越几个平台之后,也应该是越学越轻松,不是越学越费力。其实,这个说法是人大附中一位学生家长提出来的,他的孩子非常优秀,我在和他探讨孩子学习问题的时候得知,他的孩子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学习成绩并不突出,那时候他一直鼓励孩子要向班上优秀的孩子学习,要敢于超越他们。孩子的母亲当时的想法就是“我们怎么能和小A和小b比呢,人家是多聪明的孩子啊,咱们孩子可比不过人家。”但是孩子父亲不这么想,每次考试过后,他都会给孩子定一个目标,让他在学习上超越比自己成绩稍好一位的同学。就这样,终于有一天,孩子对父亲说“爸爸,我已经是年级第一了!”。孩子父亲说孩子小学的时候在学习方面确实下了一番苦功,但现在到了高中,却省力了(这孩子发展很全面,除了学习成绩优异,还有很多其他特长,这与家长的倾心培养分不开)。

  通过和这位家长的交流,我想家长可以帮孩子设定一个可行的目标,要对孩子有信心,别人能做到的,只要方法用得对我们自己的孩子也能做到。孩子的进步一方面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家长用心的结果。小学生毕竟年纪小,需要家长引路,家长心在孩子身上和不在孩子身上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绝对不一样的。现在很多家长都在谈快乐童年问题,我的看法是快乐童年不等于说对孩子完全的放手,毕竟在中国这种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够优秀,那么眼前的快乐会是有限的而到了初、高中阶段孩子会因为小学时期学习基础不牢固而感觉压力与负担更重。所以我想在培养孩子其他兴趣爱好的同时,在孩子能健康快乐成长的同时,适当的让孩子的学习进度领先一步,让孩子的成绩相对优秀,这样才能最终让孩子有真正的快乐童年,进而成为一个快乐少年,快乐青年。
(m.taikS.com)

  二、课外报班学习要有底线。孩子到了五年级,一般家长都会给孩子报几个课外班,奥数、英语或其他特长类的。我也给孩子报了课外班,我报班的底线就是孩子不勉强,自己愿意上。我们报的班都是家长可以旁听的,我观察了一下,果果在上课的时候还是很开心的,与老师互动很好,每次都是上课的时候眉飞色舞抢着回答老师的问题,下课回家的路上倒是会有些瞌睡。我看到过一篇报道,北京一个即将小升初的孩子每周上9个课外小班,一年费用7万多。这么学的话,孩子真没了自己思考问题的时间,几乎每天晚上和休息日的时间都在上课,就是连轴转,学的内容有很多也是重复的。这个时候即便家长能够负担得起学费,孩子的身体也负担不起这么重的担子。所以我认为这是个很极端的例子。优秀的学生一定会有好的学习习惯,高效科学的学习方法。成绩优异不太可能靠学习时间无限延长来达到。

  三、学习要讲效率与方法。如果说果果学习成绩还不错的话,那么这成绩的取得靠的应该不是勤奋与主动,而是另外一些比较好的学习习惯。我观察他的学习效率比较高,比如说作业完成很快且不用家长辅导或陪同。我想他能做到这点一方面是他做事注意力比较集中,另一方面一定是在学校听课的效果比较好,而课上听讲是学习各个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课上把握不好,靠课下自学那就真费时费力了。一般来说果果不会翻来覆去的做过多的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无论期中与期末考试,数学这门课程他从来不用复习,因为有多年学习奥数的功底,课本上的知识对他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我现在希望他能在学习方面更勤奋主动些,我给他举例子说如果你自己不想走而是靠别人推着走,那永远也走不快,更不用说跑起来了。只有你自己想去达到目标,自己想跑那才能真正的跑起来。我想让他明白,学习毕竟不是爸爸妈妈的事情,而是他自己的事情,不是为我学,而是为他自己。从我做家长的这方面来讲,迄今为止我没有强迫果果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情,比如报课外班我会征求他的意见,他不想报我不会强行给他报班学习。平时他不想学习而是想玩游戏的时候,我虽然有时心里不高兴,但也会让他玩,因为那个时候非要强迫他什么事情效果也不会好。

  四、爱老师,爱学习。孩子的情商培养是很重要的,智商很高但情商很低的人也不会是一个成功的快乐的人。孩子们应该学会感恩,感谢这一路上为他们成长付出那么多辛苦的老师们。我很赞同陈老师在家长会上说的那个观点:一个孩子如果喜欢一个老师就有可能喜欢上这位老师教的这门学科。果果对教过他的每一位老师都很有感情,前一阵因为他一、二年级时的班主任黎老师和他聊了几句,他回家后特开心的告诉我“妈妈,李老师还记得我呢,她今天遇到我还和我说话了”。现在果果喜欢、佩服陈老师和李老师,就像他曾经在学校的调查表上填写的那样“我喜欢陈老师,她上的每堂课都像公开课一样;我也喜欢李老师,他讲数学很有方法”。”家长可以做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的桥梁,孩子的一些情况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毕竟一个老师要负责班上八十个学生,而家长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同时也要让孩子们明白,老师的批评其实也是对学生爱与负责的表现。

  有关父母家庭教育的教育随笔【第五篇】:教育随笔

  最近这些天,总是有小朋友向我“告状”,说丁丁小朋友打人了。我悄悄地和丁丁询问原因,丁丁却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我妈妈说别人打我,我一定要打回来,不打回来,妈妈就不要我跟着去旅游了。”我心想,怪不得最近老听到小朋友说丁丁打人。

  今天小金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丁丁一下,她挥手就打了下去,还喊着“她打我”,小金在一边哭的很伤心,我过去问了小朋友,都说小金没打人,小金也哭着说没打人,我想两人坐在可能是不小心碰了一下,但丁丁就是固执地说“她打我。”

  小孩子在交往中难免有磕磕碰碰,这是孩子的世界,我们要用孩子的眼睛去评判看待,有时成人在旁参与把事情化大了,使得孩子有了错误的观念,只要碰她一下,她就觉得打她,让孩子时时刻刻都警惕着别人,对孩子的交往能力发展肯定是不利的,有时有的孩子只是出于友好拍一下同伴,这在我们成人看来很普通的一件事,但不同家庭教育出的孩子就有不同的解读,以前小怡也常常因为别人碰了她一下,就误解为被人打了,到老师这告状,我们通过几次观察了解就发现了只是幼儿间无意的肢体碰触,如做操后面小朋友碰了她的背,两人坐一起时,一位小朋友拉椅子起身时由于幅度大一点,手与手碰了一下,我们向小怡解释了这是小朋友不小心的,我们有时也会有不小心的时候,你只要请她以后注意一点就行了,慢慢地她也清楚了:哦,小朋友不是故意打我的,只是不小心碰到了。当然,有时碰疼了,撞到了,那么我们也该好好安慰受伤者,让闯祸的幼儿去抱抱受伤的孩子,安慰安慰她,培养孩子的爱心、同情心。在这里小怡她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但是丁丁小朋友被家长灌输了“还手”的观念后,孩子由于本身判断是非能力差,再加上这样的观念,本来一件小事也会变大事。

  “打人,还手”,无限循环必将恶化孩子间的关系,双方因无法达成一定的平衡,最终不论打人还是被打者的利益都无法得到保护和补偿。所以,最好的解决方法是要求孩子共同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家长一方面要教育孩子不能打人,另一方面应培养孩子通过合理渠道解决问题。从更深的层次讲,还手的孩子会养成自己的利益必须得到及时补偿的习惯,容易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社会的集体规范;反之,教育孩子不还手有助于培养孩子宽阔的胸襟、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协调人际的方法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教育孩子“以牙还牙”只会弄巧成拙。与其让自己的孩子和同学之间成为敌人,不如想办法让孩子成为朋友。小小忍让,培养孩子宽广的心胸,这才是为人父母之道。父母宽容的美德在孩子成长的岁月之中必将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孩子将来的人格特征。任何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他们都还只是一棵小树,犯错是在所难免的。给人改过的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父母家庭教育的教育随笔》,感谢大家的浏览。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您在下方进行评论哦~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