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随笔美文 >

随笔美文

培养幼儿提出问题能力教育随笔

随笔美文2021-01-2688举报/反馈

  导语:幼师是幼儿发展的领路人,我认为一个具有问题意识的领路人才能培养出敢问、擅问、会问的幼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培养幼儿提出问题能力教育随笔》,欢迎阅读。

  培养幼儿提出问题能力教育随笔【第一篇】:幼儿问题意识的培养

  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这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创新能力变得尤为重要,然而“发明千千万,起点只一问”,告诉我们一个人是否有问题意识将对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幼师是幼儿发展的领路人,我认为一个具有问题意识的领路人才能培养出敢问、擅问、会问的幼儿。作为老师的我们首先应该善于发现问题。

  比如在区域活动中,在水池的海洋球竟然漂着,我就装作不知道的说:“快来看,宝贝们,这些球,怎么漂着?”小朋友们就会好奇的过来看,并用他们幼稚的想法解说,“怕淹死”“它有翅膀”等等,回到教室后,我一本正经的拿了本说:“告诉大家海洋球真正漂浮的原因吧……”

  因此在日常活动中,教师要常常发现问题,并向幼儿提出问题,最后还要告诉幼儿正确的答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慢慢的,你的幼儿也会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老师们也应该积极的解答问题。

  培养幼儿提出问题能力教育随笔【第二篇】: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要给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因为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只有丰富的生活,才能为丰富的语言提供良好的环境。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句话被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熟悉。在儿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幼儿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素质,能够正确运用语言,才谈得上今后的全面发展。正如著名教育家吴申斯基所言:“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因而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恢复到它那里去。”

  著名的意大利儿童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能力。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对他智力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幼儿时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和语言发展都特别快,大多孩子都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因此,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从孩子呀呀学语就应该着手,给孩子创造多听、多说、多看、多摸的机会,学校与家庭要密切配合,正确的引导和挖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幼儿园的活动,对人的智力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一直以来,它给人的感觉是比较枯燥的、抽象的。在教学活动中也经常是教师传达、幼儿接收的形式,真正孩子理解、懂得了多少,都不得而知。一旦回到日常的生活中,许多孩子又不知是怎么回事。在经过自己实践以后,我发现:在教学活动的正式和非正式活动中,我们的孩子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缺少语言这个桥梁。因为他们不会说、不愿说、不肯说,造成了在数活动经验积累上的困难和在语言表达能力上的不完整性。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能干,能说会道,而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社会身份往往可以从他说话用词、语调口气中看出。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可是怎样才培养好幼儿的语言表达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我的认识和看法。

  一、在非正式的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教育的非正式活动是指幼儿受内在需要的驱动,在一定环境及自然状态下,自发自主进行的学习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学具、玩具,创设学习环境,让幼儿自愿、自由地进行活动。

  在《学前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的“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而教育的非正式活动正是通过一个比较宽松、自然的环境,让幼儿在贴近生活的状态下,自发自主地运用语言进行学习、交往的过程。

  1、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敢说。

  许多刚入园的孩子都较胆小,羞于在众人面前表现,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感到陌生,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等,导致有些幼儿变得“沉默寡言”或一个人自言自语,这时教师应善于发现,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调动幼儿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和必要条件。它体现了教师与幼儿关系上的平等,体现了教师对幼儿人格的尊重,这样才能使幼儿有话敢说,有话愿说。而非正式活动正是给了每个孩子这样一个空间。

  在非正式的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可以寻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在这样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里,孩子们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2、丰富、有趣的材料,让幼儿可说。

  在每次的非正式活动中,都会有许多丰富的操作材料,而这些材料都是教师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及幼儿的年龄特点等设计制作并投放的,带有一定的暗示作用。幼儿在对这些材料地反复摆弄中,在具体事物与具体动作的实践中,会自然而然的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如幼儿在盖瓶盖子活动中,开始反复找盖子盖在瓶子上,逐个盖完后,又会拧开,后又一一盖上,以后完成后会将多出的瓶子还给老师,或将多出的瓶子放在自己前面向老师要盖子,嘴里也会说“多出来了,多出来了”或是叫“少掉了,少掉了。”

  3、反复、多次的尝试,让幼儿练说。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次的经验的积累和反复的练习。在每一次正式的数活动前,一般都要进行2——3次的非正式活动,而在每一次的非正式活动中每个孩子又都会有多次选择、操作材料的机会,多一次操作的机会,就多一次练习说的机会。如幼儿在学习“数的形成”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经验积累的情况,一般安排三次非正式的活动,而在每次的活动中,一般每个幼儿至少能玩到1——2次形成的材料,三次活动下来,每个孩子有3——6次的操作机会,那么就有3——6次的练习说话的机会。由此可见,非正式的操作活动给了幼儿更多说的机会,这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是相当有效的。

  二、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

  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有目的地丰富幼儿生活内容,增长幼儿知识,开拓幼儿视野,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使他们知道在浩翰的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还不清楚不知道的事情,启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思索,扩大和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多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带领幼儿直接观察,给幼儿多创造条件。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如:给幼儿讲"春天"的故事之前,先告诉幼儿:"春天到了,大树、天气、人、花、草、小动物呀,都有一些变化。一看到这些变化,就知道春天到了,你们找一找,看一看,春天到了有些什么变化,以后讲给大家听。"幼儿回家之后,仔细观察、查找,当老师讲完故事之后问他们:"除了故事里大树、小草、小动物的变化外,还怎样知道春天到了?"幼儿根据自己观察判断的内容,亲身的体会,积极地发言。

  (二)多听

  培养幼儿注意地倾听,这是发展幼儿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幼儿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听,听得准确,听得懂,然后才有条件正确地模仿--说。讲故事是向幼儿介绍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因为幼儿不识字,他们是文学作品的听众。将不识字的幼儿引入文学世界,就需要找人给幼儿讲,让幼儿认真地倾听,达到教育目的。如给幼儿听录音故事、听别人讲故事;邀请幼儿谈话,互相倾听并交谈;带领幼儿听多种声音:乐器的声音、动物的声音……让幼儿听后模仿,想像,并讲出他们听到的声音好像在说什么。让幼儿多听,是为了发展倾听和区别周围声响的能力,发展幼儿听觉器官,加强对语言的声音结构分析。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要求幼儿会听,听得懂,认真听不打断别人的话,这也是文明习惯的一种表现。

  (三)多说

  为了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不但要发展幼儿听的能力,还要培养幼儿说的能力。我们要给幼儿创设"说"的环境,在说话中练习说话,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与幼儿接触的一切时机,进行交谈,在交谈中建立感情,使他们无拘无束,有话愿意讲出来。当幼儿用语不当时,教师及时予以纠正。

  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幼儿来园、饭后、游戏、离园等分散时间,有计划有目的与幼儿交谈。在交谈中,教师和幼儿易于进行感情交流,关系可更加亲密,幼儿有什么事就都愿意告诉老师。这不论对幼儿发展语言能力,还是形成对事物的正确态度都有积极作用。教师在组织幼儿集体学习时,更要注意启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克服教师说孩子听的教法。还要克服说得好的让说,说得不好的不让说的做法。鼓励幼儿说错了没关系,老师会帮助的。教师应注意给每个幼儿"说"的机会。幼儿学习语言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因此,我们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说"的环境,让孩子练习"说",学习"说",在说中学说。

  (四)多练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幼儿正确的发音,吐字清楚,丰富幼儿词汇,并能正确运用。教会幼儿按照汉语语法规则讲话。这些内容,都得在语言实践中学习,掌握。这就要让孩子多练习,重复地练习,逐渐地掌握。给幼儿提供多练的机会,创造多练的环境。幼儿的发音不准,教师和家长注意及时纠正、练习,就能掌握得快,说得好。幼儿学习语言,主要靠模仿,因此,我们就需要不厌其烦地让幼儿多练习。

  四、在正式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教学教育的正式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师生活动及同伴互动的幼儿学习活动。一般以集体方式进行,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集体进行。

  在幼儿园中,同伴之间的交流是发展幼儿语言表达的主要途径。在同伴的当中幼儿说话不受到任何的限制,氛围更为轻松。

  1、主题、生活的经验,让幼儿愿说。

  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幼儿才会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通过在非正式活动中积累的多次操作的经验和说的练习与幼儿在主题生活中获得的体验,使幼儿在正式的数活动中有话要说,有话愿说。如:在“分家家”的数活动中让孩子们根据物体的一个特征作肯定与否定的分类时,孩子们都很愿意说出自己分的理由:“有尖尖嘴的和没有尖尖嘴的;会飞的和不会飞的;有尾巴的和没有尾巴的”等等。这些语言的源泉来自于主题中,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对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在说的过程中,都能抓住动物的明显特征来说,有了内容,孩子们就会很乐意去说。

  2、简单、规范的语言,让幼儿学说。

  正式的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幼儿在非正式活动中积累的点滴、零碎经验基础上的同伴间的交流,教师指导下的整理、记录、归纳、总结,并形成概念。而语句不完整,语序颠倒是幼儿较常出现的一种语病。数概念是非常抽象的知识,如何让幼儿将具体的经验提升到抽象的概念,需要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去让幼儿学说。

  在正式活动中,“水果店里的水果是怎样摆放的?”引导孩子思考后去分类摆放。在第二次进货时说:“这次进货要请你讲一句话:几个苹果添上几个苹果就是几个苹果?”教师运用填空式的句式让幼儿学说。让能力强一些,语言表达较完整的幼儿先说,在让其他幼儿跟着说。随后用“你们觉得这句话长吗?怎样才能说的短些呢?”于是,就有孩子说:“2添上1就是3”,让孩子明白要说的更短些、更精练些。幼儿在教师语言的暗示下,在模仿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会了用抽象、概括的语言表达。

  3、自然、形成的习惯,让幼儿会说。

  语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躇而就,需要像涓涓溪流一样,细水长流,在点点滴滴地积累中逐步养成的。幼儿在园的大部分时间是和同伴在一起,而同伴间的相互作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可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在交往中会调动已有经验,运用语言技巧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幼儿会说。因此在正式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会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经常进行一些合作性的活动,这些活动需要幼儿与同伴进行讨论、协商,需要幼儿在交往过程中根据同伴的态度和行为,调整自己的语言,使幼儿在交往中感受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逐步养成说的习惯,切实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幼儿提出问题能力教育随笔【第三篇】:如何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前段时间曾经思考了“影响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因素”,今天就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不成熟的几点建议: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幼儿语言的源泉,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是丰富幼儿语言内容的根本。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生活周围的人与物,为幼儿提供说话的材料,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如班级里有小朋友生病了,可组织幼儿自制玩具和教师去探病,并对生病的幼儿讲几句话。有了这种生活经验后,幼儿谈起同伴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事就不会无话可讲了。

  2、培养幼儿说话的兴趣

  在成人中,有的人生活经验很丰富,但不善于表达,这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显然,幼儿阶段,培养幼儿语言兴趣是发展口语表达能力的前提。语言是抽象的,要使幼儿对之产生兴趣,必须将语言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相结合。如:幼儿对老师委派的人物很感兴趣,可委派幼儿去ⅹⅹ老师处借音乐磁带,幼儿为了得到老师的好感,会尽量把谁要向谁借什么东西表达清楚。多次独立交往,会使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同时,幼儿对语言的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

  3、创设幼儿说话的机会

  在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并对语言产生一定的兴趣后,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有利于说话的环境。首先对胆怯的幼儿,要为其消除心理障碍,教师要与其亲近,让幼儿感到幼儿园和家庭一样自由自在。这样,幼儿就会敢说话。其次,充分利用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让幼儿进行语言交往。此外,应抓住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幼儿对周围的事物都充满了新鲜感,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利用幼儿这一心理,教师可用新颖的玩具请幼儿讲段话,如,飞进教师的小鸟,一阵雷雨,天空中漂浮的云朵等都可成为诱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材料。

  4、改进语言教育方法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交互作用,充分发挥幼儿语言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适当增加幼儿自由讨论的时间,让幼儿的思维和语言处于积极状态,鼓励幼儿用多种语言形式表达同一内容。

  培养幼儿提出问题能力教育随笔【第四篇】: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培训心得

  昨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市幼儿早期教育阅读能力培养研讨会,聆听了上海市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简健萍老师《把阅读还给儿童》的精彩报告,感受颇深。我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阅读的定位

  1、阅读是生活,也就是说阅读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阅读是游戏;阅读像做游戏一样快乐。3、阅读是学习;要把阅读当成终身的学习。还讲了阅读的培养目标,要让孩子成为阅读的主人,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让孩子有选择书的自由;二是有阅读方法的自由;三是有阅读时间的自由;四是有阅读理解的自由;五是有表达方式的自由。又讲到兴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让孩子像爱游戏一样爱上阅读,像爱玩具一样爱上图书,并且要树立正确的态度,形成良好的读写倾向,一种积极向上的阅读行为。培养幼儿的读图能力,并提出质疑,然后进行思考、复述最终表达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师的角色

  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当成一个阅读者,并且细细阅读,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和情感。其次,教师还要做幼儿的陪伴者。最后才是幼儿的指导者。既教师要做幼儿阅读的榜样、并进行追随、观察。对幼儿进行阅读活动的指导,教师必须自己喜欢看书,用行动来影响幼儿,在一日活动中能够让幼儿参与阅读区的创设和管理,注重培养幼儿独立阅读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三、正确对待阅读与识字

  简老师讲到了阅读是重在理解,识字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学前儿童对阅读的理解主要是通过直观的图画,而观察力、想象力和思考力能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识字是认读书面文字符号,并把书面文字与口语文字一一对应起来,在识字时,儿童只有充分了解文字符号所代表的涵义,识字才能有意义。

  通过以上几点,我深刻认识到,不管做什么,教师首先要给幼儿做一个表率,读书也一样,要想让幼儿爱上阅读,教师首先要先喜欢上阅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反思自己,这一点做的还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以这次学习为动力,学以致用。

  培养幼儿提出问题能力教育随笔【第五篇】:幼儿园教师提问幼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提问是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有效途径。但怎样进行提问呢?这里,就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些想法。

  一、引起不良效果的提问

  1、准备不够充分的提问。一些教师在备课或教学过程中,由于问题的提出没有充分的考虑和思索或不能查找更多的资料,常常被孩子们的反问弄得十分尴尬。不得已用“先坐下”,“下课教师再回答你”,“长大就会了”等来敷衍了事,使孩子在一堂课中经常有许许多多的不满足。

  2、偏离本课中心的提问。按照本课教学要求向幼儿提出问题。要幼儿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又提出其它的问题或不着本课边际的问题导致孩子不知道哪些是重点,使孩子的思维离开了中心。

  3、调动不了积极性的提问。孩子们希望是新鲜的问题,是吸引人的问题,是能够答出来的问题,最好是启发性的问题。可实践中,有些教师的提问如同一杯白开水,让孩子在回答问题上产生不起兴趣。比如,教师在提问上只是一个方式,或仅局限在几个提问词上。这样,很多孩子都不愿回答问题。

  4、教师情绪不稳定的提问。教师喜怒哀乐若在教学上有比较明显的表现,则对孩子将产生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在公开课上,如果孩子在回答教师的提问中对答如流,教师则非常高兴,情绪也很高。下课高兴得不知怎样表扬孩子才好。如“小朋友真可爱”,“真给教师长脸”。反之,老师就大发雷霆,训斥幼儿。

  5、流于形式的一种提问。观摩教学又称公开教学,是探讨教学规律,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评价和推广教学经验,开展教学研究的一种教学活动。老师问得好,幼儿答得妙,提问流于一种形式。幼儿园的园长及业务园长,应给公开课以正确的导向,强化它的教研及经验交流作用,同时,还要改进评课方法,重视教学过程,尚自然、尊个性,不是为了“热闹”而热闹,要制止排练式的公开课。

  6、不会引导和控制的提问。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幼儿回答问题积极性很高,不让说也说;一是幼儿不会回答问题的方法,不会思考问题的方法,老师提出问题幼儿乱说,课堂活而乱。出现以上两种情况有些教师不知所措,使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无法进行。教师应巧妙地引导,有控制地提问。

  7、不从幼儿实际出发的提问。有些教师不了解本班幼儿知识储备,不了解幼儿回答问题的能力等。在教学中出现教师与幼儿配合不好的现象。如:一次公开课,我们一位老师用其他园的孩子,由于不了解,结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8、语气不坚定,模棱两可的提问。教学中教师有时出现这种提问使幼儿无法回答。

  二、提问的基本类型

  1、描述性提问。即指示幼儿细致地观察并描述事物。如提问“小兔的嘴长得什么样?”

  2、比较性的提问。即启发幼儿比较事物的异同。如提问“菠菜和油菜有什么不同?”

  3、分类性提问。即启发幼儿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提问。如提问“说说哪些动物是家禽?哪些是家畜?”

  4、假设性提问。即启发幼儿想象的提问。如提问“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将发生什么?”这种类型提问,可以培养幼儿想象力、扩散思维能力。

  5、选择性提问。即对几种结论进行取舍的提问。如“你认为他们谁是懂礼貌的孩子?”等。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幼儿辩别事物的能力。

  6、反诘提问。指对幼儿在观察、感知过程中初步得出的判断进行反问。如“你怎么知道小红是个懂礼貌的孩子?”这种提问,可以促使幼儿进一步精确、仔细地观察从而形成正确的结论。

  三、恰当的应用提问的层次与水平

  1、理解水平的提问是基础性提问。教师提问后要求幼儿用自己的话叙述所学的知识,这类水平的提问可以帮助幼儿弄清所学知识含义,通过回答问题反映幼儿的理解水平。如:故事《诚实的列宁》一文。“故事中讲了什么事情?”“故事告诉小朋友做错了事情怎么办?”

  2、知识水平的提问是深化性提问。教师向幼儿讲述内容之后向幼儿提问。如:音乐欣赏《国歌》教学中提问“小朋友,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国歌》的作曲者是谁?”目的主要是让幼儿掌握所学的知识。

  3、分析水平的提问是提高性提问。主要是培养幼儿的思维分析能力,帮助幼儿弄清事物间的关系或事情的前因后果如故事《小马过河》教学中可提问:“小马为什么没过去河?”

  4、应用水平的提问是实践性提问。教师运用这类水平的提问,主要帮助、鼓励幼儿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5、综合水平的提问是逻辑性提问。主要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或对某一问题做整体性了解。

  6、评价水平的提问是能力性提问。可以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如判断能力。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故事中小朋友做得对吗?为什么?

  四、提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适宜性。问题的难度要适宜,提出的问题要使幼儿能够接受,在幼儿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如“小朋友你为什么要爱国?”这类问题幼儿便回答不上。

  2、价值性。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价值,如果所提出问题无思考价值,不能启迪思维,就不是好的提问。如“这首曲子好不好听?”“听了以后高不高兴?”在教学中类似“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的提问无思考价值,要予以避免和克服。

  3、明确性。教师提问应具体明确,以便幼儿回答。

  4、系统性。教师由浅入深设计提问,使幼儿系统地掌握知识。

  5、有重点、难点的提问。

  五、提问的方法

  1、对答法:即老师提出的问题,请幼儿一一对答。它可以锻炼幼儿单独讲话的能力。教师也可以从中了解幼儿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和语言发展情况,可多提问些幼儿,不同水平的问题由不同水平的幼儿回答。

  2、补充法:即一个幼儿回答老师提出问题后,其他幼儿可以补充。

  3、抢答法:即教师提出问题后,要求全体幼儿抢答。智力竞赛是抢答的一种形式。这样能培养幼儿的竞争能力。

  4、设疑法: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为幼儿设置一些必要的疑难问题,以集中幼儿注意,激发、引导其积极思考。如教师提出问题后无思考、不回答或提出问题后先让幼儿回答,再通过亲自体验回答是否正确。

  5、讨论法:当老师向幼儿提出问题时,让幼儿进行分组讨论,可选派代表发言,其他人可以补充。这种方法能调动幼儿发言的积极性,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讲话,并能从中培养幼儿分析问题的能力。

  6、启发式提问:这是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提出问题,幼儿紧跟着教师的思路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启发式提问的具体体现。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有时应给予一定时间,让幼儿的想象自由飞翔,并开展讨论和争论,得出答案后,再进一步引深道理,弄清问题的根源,从而使幼儿对一些较深的问题留下深刻印象。用“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等方式打破沙锅问到底,进而培养幼儿深入探究问题,养成遇事问个“为什么”的好习惯。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