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善报善,让善意接力传递
近日,河北邢台的一名饭店老板在线上张榜寻人,还做出承诺:“只要饭店开一天,他就免费吃一天!”原来,店主要寻找一位伸出援手的好心人。就在几天前,清晨时分,这家饭店的空调外机突然起火。眼看火势渐起,附近的一位男士及时赶到,将火苗扑灭,随即转身离开。事后,店主从视频监控中看到了整个过程,非常感动,不仅要找到这位好心人,更要报答他的善行善举。(9月16日长城网) 危难之际,总有人挺身而出。男士主动灭火的行为,体现急难面前有大义,值得全社会为之点赞。不过,该则新闻的“看点”不仅在于此,还有灭火之后“不留名”。中华民族素来有“做好事不留名”的传统。这种传统在该名男士身上,更演绎成为一种朴素的平淡。在受助人身上可能是大恩大德,但在施助者眼里,可能只是“举手之劳”“理所应当”。 应当看到,随着社会文明进步,越来越多的人躬行善举,不求名利。前不久,郑州遭遇暴雨,“超级英雄”袁格兵在京广北路隧道的大水里泡了十余个小时,救下50多人;湖北十堰市太和医院护士张丽路遇一名情况危急的中年女士在商场突发癫痫,与同事联手施救,帮助患者脱险……当关心、帮助他人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已获得了极大满足,“施爱”是其内在价值观的外显。这些都表明在物质渐次丰盈后,更多的人把“微不足道”“何足挂齿”的人文温度和温情底色裹进了公共生活的内核。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以想象,倘若不是该名男士主动出手相助,一旦火势蔓延,将对涉事饭店和周边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承蒙相助,饭店老板心怀感激,网络寻人报答恩情。这样的做法延续了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也提供了一个以善报善的暖人样板,让我们看到了善意的传递和接力。两则平凡善举,交汇成一股暖流,让社会更有温情、更有温度。 奉献爱心,人人可为;善待好人,才能照亮社会的明天。让我们从自身做起,把互助互爱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追求嵌入日常,并致敬每一个勇敢善良的个体,用真心回应善心,以善待回应奉献,带动更多人在向上向善之途同向而行,不断厚植“善”的沃土,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多贡献。(孔德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