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散文 > 散文随笔 >

散文随笔

豆香二月

散文随笔2021-09-29181举报/反馈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锅里嘣豆豆,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降雨保丰收”,一首民谣唤醒了童年的味觉记忆,带着乡情的豆香总是在记忆里缭绕,在舌尖上回旋。二月二的豆豆,童年最美好的记忆里总少不了那一把浓香的豆豆。

在家乡,二月二这天,各家都要炒食各种豆子。小时候,爆米花的机器比较少,一台机器好几个村子的人黑天白日的排队打豆豆。锅灶好(就是饭做得好)的女人们就在铁锅里直接炒。妈妈先用穰火将锅烧热,倒进捡好的玉米或各种豆子,抽一把干净的麦草挽起来,在锅里不停地翻搅,中间时不时加一把麦糠续上火,等到锅里噼啪响的时候,豆子开花了,也就可以出锅了,倒在簸箕里,簸几下,吹掉浮糠,稍凉就可以吃了,拿几粒豆豆放进嘴里,用牙轻轻一咬,那种纯粹的豆豆的香味便填满了童年。

讲究的人们会用砂石或白土炒豆子。奶奶将淘洗干净的米粒大小的砂石或者提前捣碎的白土倒在锅里先烧热,然后将捡好的玉米、黄豆倒进去,再用锅铲翻炒,这种炒法火候可以稍大一点,因为豆豆不会直接挨到锅上,不怕糊。炒出的玉米豆和黄豆酥、脆、香,且上色均匀。这几天大人小孩出门兜里都是鼓鼓的,见人就掏一把互换着吃。

教室里课堂上不时有吃豆豆的“咯嘣”声,这天课堂上吃豆豆是例外,老师从不批评,孩子们还会把自己兜里的豆豆聚集在讲桌上,课间和老师一起吃,每吃一家的豆豆老师都会说“香,真香”。教室里弥漫着豆豆的香气和师生们的和气。小时候,豆豆是我们最环保最廉价的零食,有些人家隔段时间也会炒豆豆,一个教室里,一家炒了豆豆,全班同学都有豆豆吃。那时候虽然穷,但孩子们都很大气,偶尔和谁闹了别扭,但转几次手,豆豆就送到对方的手里了,也就和好如初了。

二月二这天,除了自家人要炒豆子吃以外,娘家人要为刚出嫁的闺女“送豆豆”,意为“送子送富贵”。在二月二的前几天,娘家人就开始准备了。除了用砂石炒制的玉米豆和黄豆等,最好吃最麻烦的是“炕(动词)棋子豆”,在发面时放上少许盐、五香粉、食油、鸡蛋等,揉匀,饧好后擀成四五厘米厚的面饼,再切成立方体的小颗粒,放在锅里煨火炕,并不断翻炒,炕好的棋子豆黄楞楞,脆生生的。还要炸面花花,有些巧手的女人们还会将面饼剪成各种生肖图案和花样,在油锅里翻腾几下就熟了。这花花做起来要小心翼翼,唯恐送给闺女的 “少胳膊少腿”。做棋子豆工序很讲究,一要揉到,二要饧好,三要面硬,四是火大了会炕糊了,火小了不酥脆,不上色。就光做棋子豆,女人们就要忙上一下午,有些家庭还会妯娌几个一起做,烧火的,揉面的,切豆的,剪面花的,各有分工。还有一种面豆豆叫“麻咕嘟”,就是用做棋子豆一样的面团,揪成玉米粒大小的面疙瘩,裹上芝麻,放到锅里炕。

经过一天的忙活,各式各样的豆豆等,送给闺女的豆豆都准备停当,待放凉了用塑料袋封好以免返潮。总之每家最少要准备五种豆豆,寓意“五谷丰登”或“五子登科”“五福临门”。二月二这天,姑姑、姨姨、妗子、姐姐、嫂子等比新娘年长,辈份高的女眷们,再领上一两个男娃娃,浩浩荡荡的送豆豆的队伍就出发了,总之,送豆豆的队伍越庞大,越显得娘家势力壮,女儿在婆家就能“活起人”。所以一些沾亲带故的女眷们都会被邀请去送豆豆。婆家这天要好好款待,收到的豆豆多得都是用筛子、簸箕等装盛,有些会直接用笸篮装。等新客们走后,就分送给左邻右舍们吃。

小时候,要是能赶上这种制作豆豆的“好事”,我就成了妈妈的“跟屁虫”,有时候大人嫌我碍事,我就乘机抱个柴禾什么的,所以长大了就谙熟各种豆豆的做法。这些年,我会时不时给孩子们炕棋子豆,爱人胃不好,棋子豆是他首选的“零食”。孩子们最炫富的一句话是“妈妈做的”。

二月二的豆豆留香在童年的记忆力,流传在我们成长的岁月里,长辈们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飘香的豆豆,重要的是传承给我们灿烂的民俗,民风,在这点上,女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传统民俗和前卫的商品潮角逐中,我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因为那是寄托爱的一种方式。
来源: m.taiks.com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