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引火柴
写下这个题目,熟悉我的人一定会觉得很奇怪。父母都是教师的我,从小生活在书香缭绕的校园,怎么会去捡柴?又到哪里去捡柴呢? 小时候没有电饭煲、电磁炉一类的炊具,更没有方便清洁的天然气作为燃料,大多数家庭做饭都烧煤,讲究一点的人家,冬天取暖烧焦炭。无论是烧煤还是烧焦炭,都需要引火柴,没有引火柴就无法引燃煤,更无法引燃焦炭。煤和焦炭可以买,但引火柴不好买,一是需求量不大,没得市场,极少有人卖柴禾,二是附近没有大山,能取柴的地方也不多。因为引火不方便,一旦点燃了煤,灶上的炉火一天都不得熄灭。不做饭的时候,用煤把火盖住,不放炊具,煤就燃得很慢,但不会熄灭,待到第二顿做饭的时候,再把炊具放在灶上,炉火就很快旺起来了。那个时候学校里有家室的老师们为了这引火柴倒是真的费了不少脑筋。报纸、废弃的作业本、不用的旧书都是引火柴的选择。偶尔,学校修理学生的桌椅板凳时,可以捡到一些废弃的小木块或刨花,课余,个别老师就到木工房去转悠一下。引火柴严重缺乏时,甚至还把家里铺床的稻草扯一把出来做引火柴。粮站榨油的时候,桐子壳是极好的引火柴,易燃,可是有季节性,而且还得有关系,因为粮站不卖桐壳啊。那个时候,父亲班上有个学生的家长正好是粮站的,隔三差五父亲骑自行车用麻袋装一大袋桐子壳回来,做饭的时候就方便轻松多了。但不能老是麻烦人家呀,怎么办呢? 学校树多。操场围墙边以及教学楼的后边都有不少高大挺拔的树。吹大风的时候,树上的那些枯枝就噼里啪啦掉在地上。枯枝是极好的引火柴,干爽、易燃,当然不会放过。于是,每每吹大风的时候,捡引火柴就成了校园里的一道风景线。往往捡柴的都是学校老师子女,偶尔也有老师休息时不顾斯文去捡柴的。捡柴也有乐趣,一旦发现有枯枝掉在地上,几个孩子百米赛跑似地奔过去抢柴,冲到第一的,奖品当然是一根干树枝。一旦拾得一根很大的枯枝,就像战场上捡到了战利品一样,洋洋得意,如果到最后,哪个人捡的柴最多,那也是相当的有成就感。我后来成为班上女子八百米长跑赛的不二人选,估计跟从小捡柴有关系。当然捡柴也得小心,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既要注意安全,不要被树上掉下来的枯枝砸中脑袋,又要听到枯枝断裂落地的声音,辨明方向,第一时间赶紧跑过去捡,晚了,就成了别人的囊中之物。 过了几年,我做了一所高完中的老师,跟我父亲成了同事,是他班上的英语科任老师。我那时刚刚20出头,正是早上瞌睡睡不醒的年龄,所以,早上起床弄早餐便是父母的事儿,现在回想,爹妈给我提供了多少睡懒觉的机会啊。心疼爹妈没得引火柴烧饭,当老师后不顾斯文,闲暇时依然和一帮小孩子捡柴。有时睡到半夜,忽闻窗外狂风大作,听到枯枝掉落地上的声音,眯着眼心里默默地根据声音来判断这根枯枝的大小以及距离的远近,那声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起来特别美妙,也特别清晰,清晰得连枯枝断裂的声音,都一清二楚。枯枝此起彼伏落地的声音,声声都诱惑着你,心里直痒痒的,真有一种想跑出去捡柴的冲动。到底瞌睡大于冲动,翻个身又继续睡,迷迷糊糊中思忖着明天早起捡柴。待第二天早起出门一看,地上干干净净的,哪里还有柴禾,想必昨夜虽风大,但也不乏勤奋之人。 如今,电饭煲、电磁炉、电炒锅、电压力锅、电烤箱等,炊具的多种多样,让做饭有了更多的选择,家家户户都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快捷、方便、清洁,让捡引火柴成了远逝的回忆。 人生有很多经历不复存在,但正因为有这些经历才丰富了生活,让其变得多姿多彩。每一段记忆,都是回不去的过去,那些往事斑驳了回忆,让过往变得回味无穷,意味深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