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绽放中国科普之花
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神舟十三号“感觉良好”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亮相。神舟十三号乘组太空授课,是“天宫课堂”在我们中国自己的空间站首次开讲。(12月9日央视新闻)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从2013年的“太空授课”到今天的“天宫课堂”,中国航天给我们打开了又一扇崭新的窗口。精彩的太空授课内容,顺畅的天地互动交流,面向全球的开放直播,展示了中国航天的自信、开放和强大。 如同八年前“太空授课”一样,这次“天宫授课”同样是精彩的一课。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太空转身、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水球光学实验、泡腾片实验,这些沉浸式的科学试验,不只让我们看到了、见证了太空的神奇,更增添了公众对于太空探索的向往。而来自汶川、南宁、香港、澳门等地的孩子有关“是否会有外星人”、“航天员睡觉是否会做梦”等提问,则为这次“天宫课堂”增添了几分趣味。而水膜试验里盛开的美丽花朵,让我们感受到了王亚平作为母亲的一抹温情。 “天宫课堂”是“世界上最高的课堂”,也是水平最高的课堂。这种高水平的背后,其实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强大和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从太空飞船到国际空间站,我们依靠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奋斗,依靠的是航天人的默默奉献和自主创新。“天宫课堂”其实不只是一堂太空科普课,更是中国航天自信的展示、实力的展示。 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天宫课堂”作为太空教育的重要形式,是连接青少年学生与载人航天事业的最好桥梁,可以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同时,通过“天宫课堂”的科普,可以提高国人的科学素养,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水平。 另一方面,“天宫课堂”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从太空飞船到国际空间站,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太空授课场地的变化,航天员老师授课的自信,更有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国家的日益强大。“天宫课堂”展现的是中国太空事业的成果,更是中国道路的自信,有利于增强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天宫课堂”绽放的是科普之花,是爱国之花。我们仰望星空,希望“天宫课堂”能在更多人的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徐刚) (m.taiK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