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随笔美文 >

随笔美文

时空幻化,徜徉千载演绎因缘

随笔美文2021-01-27121举报/反馈

  两千五百年前,我是否曾经在须弥山上闻法?其实,我真的不知道,也无从回溯查考。但是,现在的我,却可透过时空徜徉这奇妙的因缘,演绎和体悟当时佛法的真迹。因缘,果真是如此的不可思议。

  五年的时光间隔,两次的经藏演绎,场景类似,时空有别,在悠悠的岁月回旋之中,体悟一次又一次的人生哲理。而此一殊胜的因缘,就从慈济高雄静思堂三楼的讲经堂,逐渐绵延开展……

  一

  大地有则,世间无常,因缘缥缈,不可思议。一曲〈因缘如此〉,道尽无尽的虚无奥妙,无论是落叶、浮云、四季,这些俯拾皆是的生命奇迹,因缘总是如此地回荡、绵展……

  “就像一片随波逐流的落叶,有时奔波,有时盘漩;又好像辗转蜿蜒的河流,涌向未知的旅程。我一路漂向海角,我一路流向天边,生命的际遇如此多变,或许一切只能随缘。

  就像一朵随风飘逝的浮云,瞬息万变,片刻不停;又好像一曲诗歌的共鸣,有时高亢有时低吟。我一路飞向黑夜,我一路唱到天明,生命的过程一如幻影,其实平凡就是安宁。

  就像时光不断轮回的四季,春去秋来,生生不息;又好像一则无解的谜语,遍寻答案忘了谜题。我在路上看见你,我也看见我自己,生命是一场不期而遇,因缘如此不可思议。”

  此一悠悠的大地情怀,无论是河流、诗歌、谜题,如衡之东晋陶渊明〈杂诗〉中的意境,则颇有一番异曲同工之妙。“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他认为,因缘瞬息万变,人生飘忽不定,没有固定根蒂,就犹如路上的尘土一般,随缘四处飘荡。

  虽然,各人命运随风转动,身心早已不若原来的模样;但是,在缘起缘灭的时空飘忽境界之中,把持一颗清澄的初发心,就显得益形重要。就怕在探求谜语的过程中,遍寻答案而忘了谜题。终究,生命是一场不期而遇,过程一如幻影,际遇如此多变,或许一切只能随缘。
(www.taiks.com)

  四季依序更替,大地轮流换景,春夏秋冬四季,各具特色,各有巧思。春去秋来,时光轮回;生生不息,岁月蜿蜒。透过气候的规则律动,转化原本的地表水气,造就了无尽的氤氲白雾。而此一大自然的神来之笔,也意外地挥洒出大地景致的无穷变化,令人不禁赞叹造物者的神思巧手,让这原本单调的大地,平添无限遨游想象的空间。

  这就是大地自然,这就是人生意境,总会在因缘具足之情况下,泼墨出不一样的生命风华,犹如国画山水的缥缈意境、丽泽岚影的氤氲流转一般。而两次的经藏演绎,无论是《水忏》抑或《无量义经》,也都是在这种虚无幻化的“无为法”境界之中,演绎出一部“有为法”的真实人间因缘。

  二

  在这场《无量义经》演绎前的彩排之中,无论是从三楼讲经堂近观,或是由五楼看台俯视,都可见到所呈现的画面,有着一抹鲜明的乱象薄敷。由此也可以清楚地窥知,这其中的确有不少人,对于这个宽敞的场地以及经藏演绎的细节,其实并不是很熟悉,也缺乏演绎者本身应有的自信。

  面向此一有点混乱的场景,主持人乃因之刻意及时提醒──“我们的方向是在正前方,而不是在旁边”。虽然,这只是一句看似轻轻的提醒语,却也道尽了此时彩排所呈现的特殊景象,以及那番不忍苛责的殷殷用心。而同样的心态,也在现场观看彩排人们的心中蔓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表达出对于隔一天的经藏演绎,究竟能否顺畅完成的忧心。

  看着此一演绎的场景,我的脑海瞬间波澜起伏,不禁又让时光快速奔腾,回溯到了五年之前,慈济四十五周年之际,那第一次高雄地区《水忏》演绎集训的现场,而一篇〈初次邂逅,乱中理序〉的文稿,也于这首场的演绎共修之后适时提出,留下了一份历史的见证。

  一样的讲经之堂,相同的五楼俯瞰,所不同的仅是演绎的经典有所不同而已,前者为《水忏》,后者为《无量义经》。五载岁月悠悠,两场演绎绵绵,没想到场景竟然会如此的类似、雷同,也不禁让我有着一种时光错置、未知身处何方的恍惚之感。因缘处处回旋,历史不断重演,果真是有迹可寻。

  当年,为了让《水忏》演绎人员,能够事先熟悉高雄巨蛋的内部设计起见,乃先行在讲经堂的西北一隅,搭建了一座四分之一的圆形舞台。台上阶梯循序而升,台下地板圈圈涟漪,不论平面直观或是倚栏俯视,在一遍又一遍的演绎进退练习之中,整个的经藏演绎区域,类皆呈现出一幅动态波浪式的柔和之美。

  从三月到八月,从仲春到初秋;从小区的一个“点”,到静思堂的四分之一“面”,一直到正式演绎时,呈现高雄巨蛋的整体大“圆”。在这春耕、夏耘、秋实的绵绵境界之中,步步踏实、循序渐进,建构出了一幅雄伟壮观的经藏演绎图。多少人为之惊艳赞叹,多少人因之当场落泪,而这股盛大的浩然之气,也让那一年的太平洋台风,随之迂回绕道。

  为了要趋近真实场景,也为了要从平面走向立体,前进户外演练,乃成了一项必要之举。清风拂面,水面涟漪,凭借着一盏盏昏黄的路灯,在数不清的爱河斜风细雨中,一夜又一夜,一遍又一遍,执着地演绎着那部“长空趁妙手,爱河舞法影”的心灵法海。

  一个善念、让每场两千零一十六位演绎菩萨,齐聚慈济大家庭;一份坚持,让人人心灵皈依素食斋戒一百零八天,融入《水忏》意境中。法譬如水润苍生,心莲涟漪映大地,《水忏》场景如一,菩萨演绎不同。在夜阑长空灿烂的穹苍中,体会“静寂法界充满”之意境;在银河繁星点点的宇宙里,了悟“一性圆明自然”之真谛!

  三

  2016年适逢慈济基金会创立五十周年,周年庆那天,除了清晨的朝山活动之外,下午也在三楼的讲经堂,举办首次的《无量义经》经藏演绎,近两千人参与盛会。

  近两个月的时光辗转,第四场次的经藏演绎,则被安排在六月的夏至时分举行,在这炎夏暑热的天气中,着实让参加演绎的人员倍感辛劳。然而,多少人怀抱着坚毅的决心走入经藏,多少人不顾演绎的辛苦反复练习,那份静寂清澄的心念,弥漫整个的讲经堂,并不因年龄和时空而有任何差别。

  因缘虽然不同,入法之心则一。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从无到有,从小区到静思堂,逐步扩大,逐渐转化,这是一个演绎发展的必经过程,也是一项生命幻化的无限奇迹。老子《道德经》有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终究,第一步业已踏出,未来的路将会更加宽敞。

  只是,大家似乎都没有想到,在这一遍又一遍的不断演练之后,演绎人员终于逐渐抛开了原有的心理羁绊,在下午的总彩排过程之中,竟然有如脱胎换骨一般,出现了完全不一样的景象。随着演绎的进行,不仅五楼看台上,不时传来了阵阵鼓励的掌声;这次演绎的总窗口,也在演绎中场的空档之余,一改上午的忧虑,以充满感性且略带哽咽的语调,表达出了内心对于所有演绎人员的肯定与感恩之意。

  时光匆匆,指尖流转,在整天的彩排结束之后,主持人也以演绎种子过来人的身份,说出了对所有演绎人员的由衷感谢。她表示,第一次在台北演绎种子的数天集训过后,她回家时是连走路都有些困难的。往后在一次又一次的演绎之后,虽然身体感觉很累、全身依然酸痛,但是内心却有着一股说不出的心灵悸动,而且在演绎的过程中,总是会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说到这里,她竟然情不自禁地哽咽了起来。她断断续续地表示,慈济走过五十年,真的很坎坷。初期的慈济,她没有参与,现在的慈济,已经是成长茁壮了。她认为,在修行的过程中,要真正去做了,才能有所体会个中的辛苦,也才能以同理心体会别人付出背后的那一份艰辛。

  她也感性地说,今天看到入经藏菩萨们,从早上到下午,中场只有短暂十分钟左右的喝水休息时间,马上又无怨无悔的练习,尤其是看到〈德行品〉演绎时,她的内心真的很感动。因为她知道,在这场演绎之中,有很多人员是肢体不太容易协调的,可是他(她)们却愿意花很多额外的时间来重复练习。

  所以,当今天看到这群演绎菩萨们,都已经能够手脚协调时,她的内心真是相当的感动。身为活动主持人,她表示,“当时的我,是把眼泪擦干之后,才能把司仪稿继续念下去的。”

  四

  听到这样的一番话,想到演绎彩排的场景,一曲〈印象.西湖雨〉的乐音,再度在脑海中轻轻浮起、漫漫回荡……

  “雨还在下,落满一湖烟……谁在船上,写我的从前……西子湖上,一遍一遍。白色翅膀,分飞了流年……雨还在下,淋湿千年……”虽然抒写的场景不同,一在杭州西子湖,一在高雄讲经堂。但是,那一遍又一遍的演绎毅力,也将会为慈济的大藏经,谱下一页美丽的篇章。

  北宋苏轼〈赤壁赋〉尝言:“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唐代诗人杜甫的〈旅夜书怀〉亦云:“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修。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取景大地,师法自然,在心境转化之中,则物与我皆可无尽矣。

  心灵契合,因缘具足,明天一定会更好。因为在这场殊胜的法会里,慈济创办人证严法师,将会带领着高雄的静思弟子和小区人士,一同进入这《无量义经》的法髓之中,幻化时空,徜徉千载演绎因缘……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