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创作大师班(国际卷)经典读后感有感
《故事创作大师班(国际卷)》是一本由刘大鹏 编 / 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 监制著作,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元,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故事创作大师班(国际卷)》读后感(一):《故事创作大师班》:如何做编剧*如何写好剧本 一 《故事创作大师班》应该是写给有志于成为编剧或者已经是一名编剧的读者,当然,对于编剧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一读。书名容易让人联想到那著名的罗伯特·麦基《故事》,这本据说是世界编剧必读书。 当然,此处的“故事”指向的是剧本之“故事”,这是对于编剧来说的,但其实对于有志于写小说的读者也是有助益的,因为剧本同样要关注结构、人物、场景、对话、主题、情绪等等。而在这本书中,各个“大师”的讲座或是发言,或多或少都涉及到这些内容,需要读者从中提炼。 二 此书的来历是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搭设了公益服务平台和青年电影人才培育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开设了“大师之光”青年编剧高级研习班,基金会每年力邀享誉国际的知名编剧大师从不同主题和角度给培训班的同学带来编剧课程,借此来提升中国电影新生力量的影响力。 本书收录了第一届到第三届来自法、美、日、韩的国外导师课程讲稿,有韩国编剧兼导演吴胜郁、著名编剧崔石焕,日本著名编剧荒井晴彦,法国著名导演、编剧弗雷德里克·奥比坦等等,一共八位,总共九讲。形式基本是上课的,阅读文本似乎是请来的大师的录音文字稿,整理、分有好几个小节,做到了层次分明。例如,吴胜郁第一讲《编剧是一个需要忍耐的职业》有一级标题“人行之初”“ 〈八月照相馆〉:榨干你每一滴才华的许秦豪”等等,而在一级标题下,如后者,就有“导演的信任”、“把情绪描绘出来”等等。 在讲课后还有“讨论答疑”模块,我认为这是很有意思的一部分,在这一模块,学员会问这些大师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有些是很有趣的。比如问吴胜郁这几年的韩国电影多有批判现实的作品,“非常深刻,一直说政府坏话”,是如何转变的。 除讲课的形式外,还有访谈形式的。例如第三讲,荒井晴彦《以作者思维改编IP》就是,此篇主要讨论四部电影,《W的悲剧》、《红发女郎》、《神赐给的孩子》和《日本的天空下》。 除去在课堂有老师讲和同学问,还有“练习”环节,比如第七讲史蒂文·加里·班克斯的《如何创造更深入立体的人物?》就有“规定情景的人物设定练习”和“规定情景的故事创作练习”,学员阐述作业,史蒂文进行点评。 三 此书的容量是丰富的,每个大师从不同的角度来谈编剧这个职业,也从不同角度提出作为一名编剧要如何,在剧本上要如何创作,剧本写好后和导演、演员、制片人又如何打交道,等等。当然,本书除了“如何写好故事”方面的建议和经验,更有趣的是每位的大师的个人经历,以及所谈论的一些电影的背后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已经成名的编剧(或兼导演)曾经也有过艰难,也有过机遇,但即便已经出名,在剧本保留自己喜欢的内容以及拍摄电影这些方面,也很难不受阻挠。 《故事创作大师班(国际卷)》读后感(二):做编剧,不如踩在巨人的肩膀上 如果仅怀揣热诚从零开始进军影视行业,你会选择哪个工种? 导演专业门槛摆着 摄像技术要求太高 制片更需要运筹帷幄 编剧……编剧是不是只要会讲故事就可以上手了? 也许圈外人多少都有这样的幻想,毕竟撇开经验值积累不谈,非科班出身的著名编剧比例更高,也不乏编剧出身转战导演最后大获成功的案例。 在知乎上,“非影视科班出身,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编剧/导演?“类似的问题关注度也尤其高涨。 在自学这条道路上,理论 实践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学习逻辑,故事创作剧本写作书籍可以说相当丰富。和50年前不同,如今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工业化规模之产品,高度市场化的需求让电影兼具“艺术/娱乐/生意“属性,故事性和表达力是基本面,市场化和团队商业运作同样决定了一个电影作品是否成功,经验实操就变得无比重要。 想要深入一个行业,最怕万马齐喑,过来人尤其是已有成功案例的前辈的真知灼见就变得异常珍贵。 作为广告从业者,也算影视产业同类工作者,略有经验之谈,除了吸收理论性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当下工作者的真实处境和行业动向,那么去参加实操性相关的讲座,听优秀的同行口述,再去片场真实观察感受,算是一种快速学习成长的方式。 由于生活在上海,上海电影节算是近水楼台,电影节之际总有很多名导和编剧来到上海参加各式讲座活动,每次我都会积极寻求途径参加,上一届电影节亲自参加了电影节大师班,一口气听了叶锦添,特效大师肖恩·蒂琳,著名剪辑师张琪的讲座,参与者们的提问也直接犀利,这三天的信息量抵得上半年的慢慢摸索总结。 说了这么多看似题外话,就是为了佐证为何推荐这本《故事创作大师班》。 《故事创作大师班》(国际卷)是一本以课堂实录形式呈现的编剧教程,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片的知名编剧以课堂交流的形式将自己的经历经验倾囊而出。 内容兼具宏观创作思考和细分创作技巧,你可以看到一个编剧从默默无闻到国际知名的心路历程,也能学习到一个类型片编剧细数建立在不同类型片基础上如何改编IP,叙事结构分析或如何创建更深入立体的人物,还有近五年风靡全球的超英片科幻片如何构建世界的实战逻辑。 输出的内容没有教条式的美化,只有经验积累下的真实。 充满诚意的实录,将让你的创作尽量远离弯路。 此书难得兼具了电影爱好者和编剧从业者的需求,你可以了解到作为编剧在如今亚太市场上是如何的“西西弗斯“,但也提供给了你最终成为导演最好的征战伴侣厄倪俄的可能。 由于讲座者来自不同国家,在内容中也可以窥见以好莱坞为代表的欧美市场和以韩国类型为翘首的亚太电影市场之间的运作区别。 全书重点推荐第二讲崔石焕的“类型片如何讲好故事“,第五讲约翰·C·理查兹的”构建故事,从深挖任务的需求开始“,以及第八讲迈克尔·威斯“以人物关系为驱动的剧作法”。 《故事创作大师班(国际卷)》读后感(三):我不搞电影,看这本书是为了喷烂片 曾经读过罗伯特·麦基的《故事》,我大为震撼,在此之前我从未认识到原来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讲好一个故事,以及为了讲好一个故事,背后需要做出的努力。 英文中有一个词叫“Storyteller”即讲故事的人。故事当然谁都会讲,我曾见过有人手舞足蹈地,费尽心思,却让听者只能发出礼貌干笑,也见过有人讲得眉飞色舞,似乎毫不费力地就令听的人捏着大腿跟着紧张。 《故事创作大师班》 我是个看烂片的体质,从什么《栀子花开》、《小时代》到《富春山居图》我可都中奖了,在影院里烂片看多了,居然摸出了门道。 电影和人生不一样。人生是幸福得雷同,不幸得各不一样,而电影是烂得雷同,精彩得各有千秋。 烂片之所以烂,大概率就是烂在编剧了,或是把角色写得毫无真实性,或是没有把握好节奏,前段太赶,后段拖沓尿点多,又或是想表达的东西过多,结果丢了西瓜捡了芝麻,最终什么都没讲好(我说的就是你《四海》)…… 毕竟讲故事是个技术活,把一个故事生动有趣地呈现给他人,是一项很难得的能力。 我一直认为编剧是一个影视团队中最神的角色,一个好的编剧,能carry全场。我偏爱一些小成本电影,特别是那些凭借编剧的超神发挥登上神坛的电影,比如《彗星来前的那一晚》,即使没有燃烧经费的制作,但凭借着逻辑超强的台本,对平行世界的新奇设计,也能给观众绝赞的观影体验。又比如《十二怒汉》,仅靠人物对话就塑造了十余名个性鲜明的角色,每一位都有是有血有肉的,让观众觉得这些角色的存在既合理又极具趣味。 《故事创作大师班》是一本编剧名师课程实录,由后浪电影学院策划,邀请了8位国际一线编剧从自身经历出发,倾囊相授。其中有与徐峥合作过《港囧》的韩国导演崔石焕,还有有《雷神》《X战警:第一战》等超级ip开发经验的扎克·施坦茨。内容也顾及了各个层面,包括编剧的个人创作心路、类型片如何讲故事、如何创作有血有肉的人物等。 参讲大师们 个人觉得第一章特别有意思,这篇由曾经创作韩国电影《八月照相馆》的编剧吴胜郁现身说法,他在这一章讲了自己在创作剧本时的一些心路历程,没有一些场面话,而更偏向于呈现编剧作为一名普通人的工作状态。 吴胜郁说:编剧是一个需要忍耐的职业。 他在这一章介绍了选择编剧作为职业的人会遇到的一些至暗时刻,比如被甲方控制而不能表达自己喜欢的东西、为了一个画面而强行拼凑剧情、出色的作品以低价卖出后蛰伏多年未能创作…… 编者选择这个篇章作为第一讲也有些耐人寻味,像是给所有满心壮志的希望讲故事的年轻人的一个下马威:你当真想当编剧吗? 编剧是一个需要忍耐的职业 最后想说,后浪的书品质一直都是不错的,选题策划、翻译水平、编校水平等都让我格外欣赏,这本书也不出意外地阅读体验极佳。 《故事创作大师班(国际卷)》读后感(四):你最近看过的比较喜欢的一部电影的编剧是谁? 当大家提起一部电影时,更多谈论的是导演、演员还是剧情呢? 当大家观看一部电影时,是否注意到影片开始时出现的人物字幕和顺序呢? 当大家推荐一部电影时,会把精彩的情节&台词&主题归功于谁呢? 说实话在我没读过《故事创作大师班(国际卷)》这本书之前,根本没注意过编剧这一身份,除非编剧本身也是影视剧原著的作者或知名度很高的人。比如:《流浪地球》的编剧兼原著作者刘慈欣,《芳华》编剧严歌苓等。而像去年票房超高的《长津湖》、《你好,李焕英》等电影,估计大多数观众都和我一样,能说出导演和主演,却连编剧是谁都不知道。 其实,编剧是剧本的作者,是整部电影或电视剧的核心与灵魂。剧本、对白、深化的主题都需要编剧提前构思好才能投入拍摄的。 可是实际拍摄过程中,受资金、市场、演员、上映时间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剧本难免会发生改变甚至重编。书中通过几个编剧大师之口,生动地讲解了各国编剧关于作品与现实版的“鱼与熊掌”的故事。 封面那面镜子反射着无限可能 ☛小说作者带读者进入画面,但主要靠读者想象;编剧却要为画面负全责。 这也是有人喜欢看剧,而有人喜欢读原著的原因。每个人的想象力都不相同,如果编剧构建的框架和画面与自己想象的不尽相同,难免会觉得失望。但若编剧对原著的提炼和创作能带来更深层的观感和体验,就会获得导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故事创作大师班(国际卷) 8.0 刘大鹏 编 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 监制 / 2021 /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用手写的剧本居其次,用脚写的剧本才居其上。用脚来写剧本,意味着要搜集很多相关资料,这样故事才有细节,才精彩。 ☛要变换不同视角去思考如何创作。 视角即等同于拍摄时的机位,也是引领大众观看影片时的视角。如果视角变换不当或过于频繁,会导致观众思路混乱,跳戏甚至出戏。 ☛所有构思在脑子里都已完成,现在只剩写作了。 写作讲究一气呵成,前期的充分准备是作品连贯性和作品品质的保证。不禁联想到有些剧组据说汇集了各方资本带来的十几个编剧,拍摄当天都还在改剧本,这样临时拼凑的作品怎能不糊! ☛你得戴着镣铐跳舞,你总是能想到办法的。你会恨他们,但作品会越来越好。 不止一个编剧提出剧本不是一个人闭目造车的产物,当你完成一个剧本后,不但要自己大声读,还要读给“别人”听。 这个“别人”的选择很重要,不能是太亲近的人,因为他们可能会一味地赞扬;不能是一窍不通的素人,他们给不到有用的建议;也不能是不信任的人,他们有可能剽窃你的创意成为你的竞争对手。 最好是读给值得信赖的、有经验又敢说真话的同行朋友听。“朋友”前加了这么多修饰语就足以证明这种朋友的难能可贵。诚如标题所说,听了他们直言不讳的评价,你会恨他们,但作品会越来越好。 ☛他人虐我千百遍,我待他人如初恋。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做编剧要厚脸皮、厚脸皮、厚脸皮!理解导演、理解制片人、理解出品方。同样,要想让他们也理解你和你的作品,做到标题这句话! ☛想方设法把剧本装进甲方的盒子。 无需多说,这是能让你的剧本最终呈现在大屏幕上的唯一方法。不肯妥协、不肯改编的编剧大概都改行了。如果你有非拍不可的片段,那么把它巧妙地融入到不会被删掉的场景中。 松浦弥太郎曾说过,要想生意谈成要重视与对方见面的前7秒。同样,约翰·C·理查兹认为要想引起制片人兴趣、让观众产生共鸣,关键在剧本的前10页(在好莱坞,通常1页剧本对应1分钟剧情)。 好的编剧要有把剧本提炼出1句话梗概的本事,要“让投资者听完梗概想读剧本”。至于形式则不必拘泥,可以借用其他知名影片传达情节手法,也可以引用剧本中经典台词。 如果你想坚持自己的剧本,一是你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自己出资自己导演;二是至少有五本以上成功的作品。 好书配好的香薰,完美! <写在最后> 《故事创作大师班(国际卷)》是一本国际知名编剧大师们的讲演稿合集,自吴天明青年电影基金会2015年开设编辑班以来,每年都会有这样一批优秀的编剧大师受邀而来,为中国电影新生力量传授自己的经验。 通过各国知名编剧大师的讲解,你是否也对影视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呢?如果你对编剧行业感兴趣,想知道“各国编剧的地位及收入如何?剧本是否有固定的创作模式?什么样的人可以当编剧,编剧如果想改行又可以做什么?”的话,不妨读一读这本《故事创作大师班(国际卷)》,毕竟由一群“最会讲故事”的大师们讲出来的故事是很精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