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家寨
这个夜,又是雷与风雨并作。这些日子,气温比常年较高,往往都是十六度至二十八度,夜里多风、雷、雨。明天就是二00五年的“五一”节了,我该去看看贾家寨了。 贾家寨在今重庆市云阳县,位于长江南岸的一个称作“大梁山”的脊梁上,俯望长江。山脊梁下行尽处是新搬迁坐落在长江边的张飞庙,对岸为新县城。贾家寨、张飞庙、新县城基本上可以连成一条直线。张飞庙与新县城仅一江之隔,与贾家寨直线距离不过两公里之距。 我的故居,一个翠竹和碧柏遮掩的地方,离贾家寨仅一公里。可童年和青年那个时候,几乎每天都不经意地望到贾家寨,但从没有靠近它,从没有认真去观望它。当然许多儿童青年也包括成年人都和我一样。古人用血汗创造的文化就这样在茫然、愚昧、无知里逐渐黯然失色以至于荒芜和消逝。今天我去看贾家寨,自然是一种文化的觉醒,一种责任的驱使。看似简单,其实迈出这一步犹如在翻越了苍茫高山之后,山这边是混混沌沌,山那边是“唯见长江天际流。” 随同我去的是几个孩子,年轻人都打工走了,在家的老年人对这些无兴致。我想在这篇文章里应该记住几个孩子的名字。贾昌俊:我的侄女之子,12岁,聪明好学,与我比赛成语不相上下;贾婷婷:大哥的孙女,11岁;贾昌文:大哥的孙子,4岁。跟着我们的还有一只小黑狗。 白天却是好晴天,惠风和畅,阳光如花,绿草散发出的芳馨和清脆的鸟鸣透肺舒心。 很快便到了贾家寨的寨门下。寨门前大约两米处,被不知何时垮下的寨墙拦住,因而进寨门要稍作绕步。这个阻拦,也影响拍照寨门的选点。 寨门尚完好无损,高两米有余,宽一米有余。细看,并无文字记载。寨门的石工活较为细致,再看寨墙所砌条石,则比较粗糙。 走进寨门数步,面对长江,右手边是一幢小瓦房,有失火焚烧的痕迹。住着一户人家,户主名叫贾肇焕。房门关着,人可能赶场去了。房侧后有猪舍,喂养着两头肥猪;房前有竹数蓬,水池一口,由人工砌成,石工活比寨墙精细。深约两米,长宽分别约十米、六米。池里有水、有鱼。水池西边灌木蓬勃,有一棵比较古老的杨槐树倚寨墙独立。从寨门至杨槐树的寨墙无损。寨门在南角靠西。从山势看,这当是后大门。 经过房屋阶前,有小径,偏东行,有一侧门出寨下山。撤去了寨墙的地方长有荆棘、灌木。向北偏西斜行,又见一水池,却比先前看到的大,水也比那池子的清澈。小时听说贾家寨水池里有一股泉水上冒,是不是这口池呢?泉眼在哪里?看不到,在水里吗?池的四周仍然是条石砌成。水池四周,南边多柑桔树,东面有油桐等杂树,西面与北面是灌木、茂草。 向北行,从草丛里扑腾出一只野鸡,尚不能飞,小黑狗追了上去,野鸡隐入荆棘。继续向北行,草丛里扑哧一声,一只野鸡向北飞去。 北端尽头寨墙荡然无存。前大门应该在北端,此处寨墙既毁,北大门自然也看不到了。 整个贾家寨,南端绕西三分之一处,寨墙完好;南端绕东四分之二处,寨墙被毁;北端绕西面四分之三寨墙无存。寨中部宽(约一百米),两头窄,呈梭形状。四周虽无悬崖绝壁,但两边的坡很陡。不险峻,却沉雄。四处搜寻,不见一个文字。 沿着山脊,离此寨数百米处,竟有一小寨,南北两端寨墙尚存,东西两面寨墙被毁。 看了贾家寨,低眉思索,贾姓人为什么要建贾家寨呢?筑这个寨子肯定付出了大量的极其艰辛的劳动。砌寨墙的石头据说就是从我的故居那里开山打石抬来的,这个苦力运输路程并不近呀。很明显,这不是一座家族文化象征的寨子,也不是主持族务活动的寨子。这应该是一个用于军事战斗和规避战乱或社会动乱的寨子。寨墙上那些方形的口子,不是炮眼是什么呢?小寨与大寨,母与子相连,堪称子母寨,相互呼应,相互依托。何况,贾家寨与新县城背靠的磨盘寨(状如磨盘)这个极其重要的为历代兵家必争的军事险地遥遥相望,遥相呼应。还有,在东面相对的大山的脊梁上,也有一寨(名叫谭家楼子)与贾家寨直接相对。这两个山梁蜿蜒上行尽处入云霄连为一体,那里叫“凤凰头,”离“凤凰头”不远处也造有一寨,叫“丁家楼子。”这几个寨、楼相互依连,互为攻守。现在的谭家楼子面对贾家寨的一方的南角缺损,儿时听说,是当时双方建成后,相互试炮,被贾家寨这边的炮打缺了一角。 这几个寨、楼大概都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公元大致在一七九八年前后。背景是:川、鄂、陕交界的大片地区,百莲教发动农民起义。很快遍及湖北、河南、四川等省。清廷震动。乾隆皇帝退位后,嘉庆皇帝为了镇压百莲教起义,采取了三条重要措施,一是诛杀大贪官和珅:二是招募汉人办团练,因为朝廷养着的八旗、绿营兵腐惰无力;三是组织、号召百莲教活跃地区的民众在关隘处和险地修筑寨堡,防御起义军的进攻。嘉庆这几招很见效,终于平息了百莲教的起义。 我想,当时民众造堡筑寨是积极的,出力出汗拿钱都是无可奈何的。因为他们已经在明末清初经历了一次长达半个世纪的社会动乱,先是农民起义军张献忠、李自成(残余部队)在四川等地和政府军战斗,后是清军入关占领整个中国。腥风血雨,人鬼不辨,敌我难分,民众死亡极其严重。 有了寨堡,动乱时可躲避其中,可以抵御小规模的入侵势力,从而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牺牲。 立于贾家寨上,看整个大梁山脊,源于“凤凰头,”莽莽蜿蜒,缓缓下江,其形如龙。再看山的两边斜面,半山以下坡度甚缓,梯田层层,盛水盈盈;每个田都是半个椭圆状,如龙之鳞。而脊梁至半山,郁郁葱葱,植被可佳。我暗暗感叹:大梁山真象青龙下江。 去吧,这些地方的民众不应该永远封闭、落后,有作为的新一代应当在广袤的大世界里去开拓、去拼搏,去创造!应该融汇入社会的大海洋! (2005年5月5日上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