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百科 > 科普知识 >

科普知识

夏至节气的传统食物及禁忌

科普知识2022-05-1161举报/反馈

夏至是所有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因为夏至的时候,白昼长夜晚短,而夏至过后,意味着气温逐渐上升,真正的夏天即将到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夏至节气的传统食物及禁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夏至节气的传统食物及禁忌

夏至吃什么传统食物

夏至蛋

湘南的衡阳、郴州、永州和湘西吃夏至蛋。夏至日,将整鸡蛋煮熟,剥壳后加红枣煮汤吃,叫“吃夏至蛋”。

湘南一带,主要是嘉禾、蓝山、桂阳于夏至当天早晨起来,将整鸡蛋煮熟,用红纸或红色染料将蛋皮染红,再用一个小网袋装上,系上少年、儿童的前胸,一直挂到中午或下午再剥去蛋壳将蛋吃掉。民间以为夏至吃蛋,能强身健胃,行走有劲。谚云“夏至吃蛋,石板踩烂。”

“麦粽”与“夏至饼”

江南食俗,一般有麦粽、角黍、李子、馄饨、汤面等。《吴江县志》中记载:“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人们不仅吃“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夏至日,农家还擀面做薄饼,烤熟,夹着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或分赠亲友,俗称“夏至饼”。

热面

还有人爱在酷热的夏天吃热面,那叫“锅挑儿”,据说有“辟恶”之意,吃热面是为驱除邪恶,多出汗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

清凉补

人们喜好在夏天滋补凉食避暑,因此,居民在夏季普遍煲清补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比较传统而且十分清甜的食物。而且夏天食物多调醋,少盐、少姜、少蒜、味清淡,以粉面、瘦肉、青菜、瓜类等为主。

夏至羹

湖南长沙人夏至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夏至羹”,民谚云“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夏至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过水面

山东各地在夏至的这一天里是要吃凉面条的,也就是过水面,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的往嘴里捞面吃,对于小孩子来说已经不只是吃饭了,更是一种游戏,充满了乐趣。

生菜、凉面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就可以开始大吃生菜、凉面了,吃这些生冷的食物可以有效的帮助降火开胃,促进食欲,但是又不至于会因为过于寒凉而损害身体健康。因此每逢夏至将近的时候,凉面等食物就开始大卖了。

狗肉

广东人素有喜吃狗肉之习,阳江地区尤甚。而据有关资料记载,夏至杀狗补身,相传源于战国时期秦德公即位次年,六月酷热,疫疠流行。秦德公便按“狗为阳畜,能辟不祥”之说,命令臣民杀狗避邪,后来形成夏至杀狗的习俗。

荔枝

除了吃狗肉之外,还有吃荔枝的习惯,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都非常喜欢吃夏至的狗肉和荔枝,两者合吃不热。大量食用荔枝容易引起低血糖症,也就是“荔枝病”,因此一定要适量。

馄饨

江苏无锡的人在夏至这一天,早餐会吃麦粥,然后午餐吃馄炖,有“混沌和合”的意思。民间还有吃了馄炖之后为孩子量体重,希望孩子体重增加,身体健康的习俗。馄饨,古人称其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而“馄饨”又与“浑沌”谐音。盘古开天,浑沌初分,吃了馄饨可得聪明。笔者幼时听祖母说:“夏至吃馄饨,热天不疰夏。”夏至吃馄饨则又包含一种祈求平安度夏的良好愿望。

夏至饼

夏收完毕,新麦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尝新的习俗,也有人用麦粉调糊糊,摊成薄饼烤熟食用。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

麦饺筒

夏至节气迎来,宁波各式的粉食也纷纷出炉。宁波桑洲镇村民熟练地把和好的面粉往平底锅上一糊,软软的面糊饼就成型了。然后把各种炒制好的食材混起来,用饼一裹就可以吃了,土话叫麦饺筒。宁波桑洲镇村里的老人介绍说,每年这个时节,新麦收获,各家各户都要吃些粉食来庆祝丰收。这个传统已经延续了上千年。

豌豆糕

夏至这一天,在老南京的风俗中大人要叫小孩骑坐于门槛上吃豌豆糕防百病。这项风俗的由来是因为夏令天气火热,人们多不思饮食,才让小孩先吃豌豆糕开胃。此外,老南京在夏至这一天还要吃碗凉面称称体重。

苋菜和葫芦

某些地区夏至当天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会到娘家吃饭,舅舅家就会准备苋菜和葫芦做菜,寓意吃了苋菜就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就有力气。

圆糊醮

“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以前很多的农户会将做好的醮坨用竹签穿好,插在水田的缺口流水的地方,并且燃烧香以此祭祀,祈求可以丰收。因此浙江绍兴依然有夏至吃圆糊醮的习惯。

麦粥

江苏无锡的人在夏至这一天,早餐会吃麦粥。麦粥不仅是清香宜人、健脾养胃、老少咸宜的美味,能有效缓解人们“苦夏”时的食欲不振,同时还可祛湿利尿,是夏至节不可多得的美味。

粽子

西北地区会在夏至当天吃粽子,并且会取菊用灰来防止小麦受虫害。夏至到来,阳气一天天萎缩,阴气一天天生长,这个时候要送走旧的阳气,粽子里的糯米、红枣,从中医角度来看是象征阳的东西,人们把它们包起来吃下去,就是和阳的季节告别的意思。“吃粽子,最早是一种仪式性的吃。”

夏至的禁忌

祭神祭天

古时候,夏至日是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它的隆重程度甚至与端午节不相上下。据说从周代开始,每到夏至日,朝廷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神仪式,以祈求消灾年丰。除了祭祀外,朝廷还用歌舞礼乐的方式,祈祝国泰民安。而到了宋代,自夏至始,朝中百官还要放假三天。到了辽代时,妇女则互赠粉脂囊,用来除去身上的汗渍味。

古时不仅朝廷对夏至如此重视,在民间,北方多求雨,以防干旱;南方多求晴,防止涝灾。直到今天,还有很多地方保留在这一天祭天的习俗。
m.taiks.com

忌剃头理发

这是在清朝流传的禁忌,《清嘉录》中记载,“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意思是说,在夏至日这个特殊的日子,人们要按时起居,不可以口出诳语,不可以**,当然也不可以剃头理发,因为会破运。

忌有雷雨

民间有一句俗语是这样说的,“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热。”这句话是说,无论是干旱还是伏热,都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所以,在旧时,农家人都祈求夏至不打雷、不下雨。

夏至的习俗

吃过水面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烟台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烟台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

吃鸡蛋黄瓜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总称伏日。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进而成为制度。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