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百科 > 科普知识 >

科普知识

端午节的养生食物及养生原则

科普知识2022-05-14207举报/反馈

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养生食物及养生原则,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端午节的养生食物及养生原则

端午节的养生食物

1、黄鳝

俗话说“端午黄鳝赛人参”,端午饮食当然少不了黄鳝。黄鳝的蛋白质高,但是脂肪含量却很低,特别是夏季时的黄鳝肉肥丰满,味道更为鲜美,滋补效果更好,多吃黄鳝能增强我们的抗病能力,慢性支气管患者、心脏病患者、高血压、肾炎、肝炎患者都可以经常吃,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食材。

黄鳝粥

材料:粳米100可,桂枝末3克,生姜5克,山药20克,薏苡仁30克,黄鳝250克

做法:黄鳝去内脏洗净后切段,其它材料洗净,一同放入锅里,加水煮成粥即可。

2、苋菜

苋菜也是补钙的好食材,苋菜含有的钙质,而且这种钙质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对人体牙齿、骨骼生长有益,另外,苋菜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和铁元素,能够促进凝血,对养血补血也有很好的效果。中医认为,苋菜性凉,具有止痢的作用,能清热利湿,促进排毒,是夏季养生好食材。

苋菜有很多种类,小编认为,端午吃苋菜以红苋菜最佳,选择苋菜时,紫红色的叶子比较好,枯萎的苋菜不要选。

苋菜炒鸡蛋

材料:苋菜适量,鸡蛋一个,盐,味精

做法:鸡蛋打匀,苋菜洗净,鸡蛋倒入油锅里稍微煎一下,装盘备用,放入苋菜翻炒一会,倒入鸡蛋,炒熟加盐、味精即可,也可以加一些料酒进去。

3、艾叶

擦艾草也是端午的一种习俗,艾草气味特别,能起到驱蚊的功效,其实,它还可以用于食用。艾叶又叫艾草,是常见的中草药,中医认为,艾叶性温,具有散寒止痛、止血安胎、理气血的功效,对女性虚寒性*经不调、妊娠下血、崩漏等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还可以祛痰、止咳、平喘,治鼻炎、菌痢等症。

母鸡艾叶汤

材料:老母鸡一只,艾叶15克

做法:老母鸡宰杀干净,切块,艾叶洗净,二者一起放入锅里,加水煮汤即可。一剂分2到3次服用,在*经期间连续服用2剂。

功效:母鸡艾叶汤能健脾,补气摄血,对于女性体虚性*经过多有治疗效果,同时能缓解失眠、心悸症状。

端午节养生原则

中草药避毒祛邪
(m.taikS.com)

说端午不得不话艾草。它是一种药用植物,艾叶味苦,微温无毒,有温气血、逐寒湿之功,又有芳香避秽之能。据说,民间有“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叶”的民俗。有的人家在堂屋、床头等处也挂上艾草。端午时节空气潮湿,而艾叶的芳香清新,能祛除毒气,除污浊,净化空气,保持室内清洁卫生,起到消毒预防疾病的作用。民间有种说法:艾草可以治百病、招百福,挂在门上可以祛除各种毒物,使人身体健康。所以古人称“艾”可以“避邪”,至今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之说。

此外,端午节常用的中草药还有菖蒲、青蒿、香茅、柚叶等,一起用水煎后当茶饮用,或者泡酒饮用,都有很好的保健疗效,可以预防疾病。

饮食强身防病

古代过端午还有饮雄黄酒的风俗。在“本草”中对雄黄的药性早有记载,雄黄性辛温,具有解虫蛇毒、燥湿、杀虫功效。因为端午节后即进入炎热季节,各种病菌随气温升高而滋生,此时用雄黄杀虫解毒防病最为适时。

每年到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都有吃粽子的习俗。相传它起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五月初五投汨罗江殉国,以寄托对这位爱国诗人的哀思。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国人到五月初五食粽子的习俗。北方的江米小枣粽子,以甜味素食凉吃为主。而南方则可分苏式和广式两大类:苏式粽子有糯米、赤豆、豆沙等素粽及鲜肉、火腿等荤粽;广式粽子则大多偏于荤食粽,有叉烧蛋黄、猪油豆沙、鲜肉蛋黄粽等。

尽管我国南北方的粽子风味、特点和做法不同,但都以糯米和粽叶为主料。祖国医学认为,糯米是粮食中的佳品,具有很好的食疗作用。据“本草”中的药性分析,糯米味甘性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粽子的配料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如小枣、赤小豆、绿豆等具有补血安神、利尿排毒的功效,而火腿、鸭蛋黄、鲜肉等都是营养丰富的食品。

更值得一提的是,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多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如: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

端午正值立夏之后,食粽能于清淡中平补,在平补中清化,确实是一个适时的食补、食疗的绝妙处方。当然,食用时也应有所节制,糖尿病者、老人及小孩不宜多吃。

运动通调气血

端午时节是一年中阳气至盛的时段,天气较烦闷,假如工作压力大,人体生理气血运行不顺,容易烦躁忧郁、心悸胸闷。情绪的变化,会影响脏腑的功能,亦可导致精神疾患,如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脾。夏季养生,宜使脾胃心肺之气调顺。所以除了药物、食疗及平和心态外,也应同时加强运动。全身气血畅通,可增益心肺功能,调理脾胃代谢,通调气血循行,忧郁情绪也随之化开。

有趣的端午节别称知多少

1、端阳节:午为“阳辰”,按十二地支的说法,五月为午月,第一个午日即初五,这一天时为仲夏,也是登高踏青的好天气,因此也有“端阳节”之称。

2、重午节:上古干支纪元法,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纪元通用天干地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3、粽子节:粽子是各地端午节必备的食物之一,尽管各地发展出了各种端午节的食俗习惯,但粽子永远是端午节的灵魂,提到端午就想到粽子,因此也就有了这个直截了当的名字。

4、五黄节: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以外,还有食五黄的传统,即: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黄酒。因端午一天,阳气至盛,天气闷热,气血不畅,因此食五黄调顺理气,健脾润肺,让心脉畅通。

5、龙舟节:端午节是上古时代的节日,先人以龙舟竞渡的形式祭祀龙神,这个活动来源于部族的图腾祭祀;也有说法赛龙舟源于战国时期人们争相打捞爱国诗人屈原投江的遗体。

6、屈原日:端午也是纪年屈原在这一天投江的日子,纪念屈原的爱国情怀,因此也有屈原日之称。

7、诗人节: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与屈原日的说法类似。

8、解粽节:这个名称源自于端午的小游戏,端午食粽,粽叶长短各不相同,解下粽叶长者为胜,因此有“解粽节”之称。

9、天中节:端午节在夏至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在天空的位置是一年里最当中,因此称为天中节,明代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中记载:“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午时尤然”。

10、正阳节:正阳节是越南对端午节的称呼,端午节从中国传入到越南后就有了这一别称。

11、端礼节:在湘南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挂上艾叶,驱除蚊虫,洗礼身心,古代因蚊虫而感染疟疾的几率非常高,而且难以医治,古人相信这样可以驱除疾病,安全度过夏季,因此端午也称端礼。

12、龙日节:龙日节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称呼,也与龙舟有关,端午节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吴越部族纪念龙神的日子,龙是吴越的部族图腾,而仲夏五月五日,既是苍龙飞天的时节,苍龙主火,次日阳气鼎盛,因此也被称为龙日节。

13、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而端午日是草木药性在一年里最强的一天,这天采的草药治皮肤病、去邪气最为灵验、有效。民间有在端午采草药煲水沐浴的习俗,故称浴兰节。

14、菖蒲节、艾节:古人认为菖蒲、艾草有辟邪作用,端午阳气旺,且艾、菖长势茂盛,每年端午人们有在门上挂菖蒲或艾草辟阴邪的习俗,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艾节”。

15、女儿节:这一别称出自明代沈榜的《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16、躲午节:部分地区认为五月为不祥之月,因此在端午这一天,父母都会把家中孩童送至远方亲戚躲避灾厄,因此称“躲午”。

17、地腊节:道教将一年分为五腊,五月五日即地蜡,《赤松子章历》记载“五月初五名地腊,此日五帝会于南方三炁丹天。”在道教学说里,腊日属良辰吉日,适合祭祀先祖,以求去福报平安。

18、当五汛:当五汛这个别称,是从古代沿海城市流传下来的,五月当午,潮汐高涨,在现代上海地区,还保留着这个对端午的别称。

19、天医节:古代天医节是祭奠医学始祖黄帝、岐伯的节日,相传黄帝询问岐伯,因此有了医术,中医也有“岐黄之术”的别称,这一天,民间会用露水和朱砂混合,点于孩童的额上或腹部,用以驱邪祈福之意,后来到端午也有这样的习俗,这个名字也因此成为端午的别称。

20、夏节:又叫五月节,这个名称与端午的时节密切相关,五月五日为仲夏之日,过后气温上升,因此得名。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