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百科 > 生活百科 >

生活百科

端午节是哪一天 端午节到底是纪念谁

生活百科2021-02-02171举报/反馈

端午节,为每年阴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纪录,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

端午节的泉源岂非就是由于天气好?天气好就可以当做节日?这个说法……
(www.taiks.com)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是古代吴越区域(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敬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在阴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之说。

端午节起源于古代部族的祭祀,这个说法,靠谱!

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昔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大戴礼记·夏小正》:“五月,……煮梅,为豆实也,蓄兰为沐浴也。”屈原《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此俗撒播至唐宋时代,又称端午为浴兰之月。

那么,端午节事实是为了纪念谁?端午节的起源传说有哪些呢?和360知识网一起继续往下看看吧。

端午节到底是纪念谁?

端午节到底是纪念谁?

一、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纪录,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提倡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否决,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首都,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然则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遗言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国民悲伤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往返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医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危险屈医生。厥后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生长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惯;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二、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撒播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厥后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那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战无不胜,越国大北,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祛除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行贿,诽语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震怒,令取子胥之遗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三、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遗体,那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门生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栖身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四、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宽大区域,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敬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涯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照样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涯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建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生长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而以上四种说法又主要偏向于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浪漫诗人屈原。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