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漠是对“善有善报”的破坏
二十多年前,河南开封市民张杰为救两个被调戏的女孩挨了4刀。此后,两个女孩消失不见。去年,张杰得知其中一个被救女孩的下落。他找到对方,但是她没有任何回应和感谢。他将对方告上法庭,最初诉求是让对方向他说“对不起,谢谢”,最后改为 “支付补偿金10元”。今年6月,他胜诉了。(8月3日 红星新闻) 对他人的痛苦有着敏感的反应能力,当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张杰承受了见义勇为的成本和风险,却没有得到见义勇为的回报与激励。早在1996年4月,张杰就花费了1195元的医疗费用;从事发到现在,他花费的医疗费用达到了两万多元。“支付补偿金10元”具有很强的符号性和象征性,张杰在乎的是见义勇为要得到应有的尊重与社会认同。 为了救助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见义勇为者不仅承受了身体上的疼痛和后遗症,还要自掏腰包支付医疗费用;更让人痛心的是,由于两位女孩的“冷漠离去”,见义勇为没有得到尊重与奖励——由于没有人作证,见义勇为者被许多人认为“编故事”、骗人,甚至就连自己的父亲也怀疑他不是见义勇为,而是和别人发生了冲突打架。 在电影《求求你表扬我》中,著名演员范伟饰演的农民工杨红旗,为了满足当了一辈子劳模的父亲弥留之际的愿望,三番五次地找记者报道自己见义勇为的事情——在一个雨夜,杨红旗骑车经过一个路口,偶然目睹并制止了一个流氓侵害一个女大学生的事情;由于种种原因,杨红旗并没有如愿。荧幕上的故事也好,现实中的例子也罢,说一声“谢谢”为何这么难? 不论是害怕揭开“盖子”导致自己名誉受损、遭遇污名化,还是担心“往事重提”影响自己的婚姻和家庭生活,抑或担心分担见义勇为的成本,冷漠对待见义勇为者,源于一些人以自我为中心的功利与算计。虽然她们可能在心里也会感激见义勇为者,但却不愿意和见义勇为者有过多的关联,担心自己要失去或者付出一些东西。 其中一位获救者冷漠离去多年后再次现身,张杰历经艰辛找到她之后再次遭遇冷漠,何尝不是一种“二次伤害”?获救者的冷漠,难免会让见义勇为者寒心;一旦“知恩图报”这种约定俗成、心照不宣的回报机制遭到破坏和摒弃,利他行为就难以被激活,社会运行的润滑剂和黏合剂也会被渐次抽离。 当“善有善报”得不到尊重与认同,“见义勇为不值得”就会成为一个被互相暗示的认知。如何让人们的善“扩而充之”,已经成为一道应该好好思考的命题。坚守道义、播撒爱心是蛰伏在人们心底深处的情怀,“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需要通过健全的制度规则和健康的社会土壤来确保。从而这个意义上说,“支付赔偿金10元”既是对见义勇为的肯定,也是对冷漠的鞭笞。(杨朝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