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市文明银行”唤醒良知善行
“除了米面粮油这些生活用品,我们还可以免费理发、兑换送餐送货、上门健康义诊、上放学接送小孩等生活服务。”据四川巴中市巴州区西城街道草坝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凤娟介绍,自去年9月“城市文明银行”在该社区试点以来,已有70人达到积分兑换资格并兑换奖品。8月1日,《巴中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施行,“城市文明银行”等文明行为激励回馈制度被写入巴中地方法规。(8月20日 《四川日报》) 从农业社会坚固、沉重、形状明确的“固体状态”,转化为现代社会柔软、轻灵、千姿百态的“液体状态”,社会流动的加速,让我们经常置身于一个周围都是陌生人的环境之中。由于缺乏血缘、地缘、业缘等社会联结纽带,导致邻里之间缺乏互动;“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让社区里的公共事务也陷入了“搭便车困境”。 “城市文明银行”作为一种治理创新,在于通过积分管理的方式,将文明行为进行了量化,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在过去,文明行为一旦完成,就难以被记录;现如今,通过“城市文明银行”,文明行为可以“有迹可循”。对于参与“城市文明银行”的人们来说,他们不仅收获了参与过程中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还能够在文明行为结束后得到激励和回报,何乐而不为? 急剧的社会变迁,让一些人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变得模糊和错乱。“城市文明银行”则建构了一个价值体系和规范体系,哪些行为是文明的可以加分,哪些行为是不文明的要扣分;哪些文明行为加分多,哪些不文明行为扣分多……“城市文明银行”通过量化的积分考核与兑换,为人们重构了道德标尺。 通过“城市文明银行”,那些积分多的居民不仅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物质激励,还享受了一些便民、利民的生活服务;更为关键的是,他们还赢得了尊重、信任、口碑、声誉和社会认同等精神层面的激励与奖赏。那些积分少的居民不仅难以进行利益变现,还会在众人面前出丑、丢脸,从而有助于倒逼他们参与城市文明建设。 “城市文明银行”并非明码标价的市场交易,而是一种心照不宣的社会交换。花两个多小时调节邻里纠纷,一桶油或许抵不上“辛苦费”,却有着别样的意义;“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通过“城市文明银行”这样一个润滑剂和黏合剂,将社区居民有机联结起来,增加社区的生机与活力,让居家生活更美好,何乐不为? “城市文明银行”为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畅通了渠道、搭建了平台,让原子化的居民从“一盘散沙”变得“有机团结”,增加了社区居民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城市文明银行”发挥了激励机制的价值领航作用,塑造了一种向善、向上、向好的社会风气与文化氛围,每个人既是“城市文明银行”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也是“城市文明银行”的受益者。(杨朝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