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宴会上节约也是一种体面
我周末受邀参加了好朋友的婚宴。十几桌人坐满了整个大厅,客人满满当当很是热闹,桌上的美味也满满当当地堆成一座座小山。散场后客人们各自离席,桌上的菜剩下许多。酒店的员工小哥推来一个大大的潲水桶把残羹剩菜往里面一盘盘地倒。“可惜了!”我对忙碌的小哥说,“要是大家都打包把这些菜带回家,就好了。”小哥扬了扬眉头,有些不以为然地说:“都这样,没见谁吃个婚宴还要打包的,不体面。”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明代理学家朱柏庐在其家训中写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饭店将饭菜打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很常见了,但是到了宴席上却有基本没有。为何节约粮食成了“不体面”,而浪费粮食反成了“体面”呢? 这种通过剩下多余食物表现“体面”的行为,尤其是,认为在婚宴这种“好日子”,吃的菜“硬”一些、多一点,就能表现主人的大方,如今的确仍然比较流行。在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有这种思想认识在流行。“年年有余”的习俗自古就有,至今在一些地区一些人的年夜饭桌上,一道清蒸或红烧的全鱼仍作为宴席的收尾,人们对其象征性地动下筷子,余下许多以取“年年有余”之意。然而,对于过去粮食生产不够充足的人们来说,家有余粮,便足以象征“年年有余”。 在各式各样的宴席中,上到城市大酒店的豪华家宴,下到乡土厨师队做的坝坝宴,都讲究菜式“硬”、菜式多,以此彰显主人的大方,烘托喜庆的氛围。婚宴、寿宴、乔迁宴、升学宴,这些宴席也已经成为我们文化生活一部分。人们当然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但我们也应当看到,美好的生活需要由文明风尚和公序良俗约束。饮食文化、节节日文化、宴请习俗随着时代在变化,我们应当秉承进步与发展的眼光去传承。 现如今,生产力大发展,大家的生活都在提升。吃饱饭、有余粮,已经不足以表示富裕了。在婚丧嫁娶的酒宴上,我们已经不需要通过余下食物的多少来彰显我们的美好生活。而在吃得好的同时,吃得节俭,吃得健康,则应该是人们进一步的物质追求。在宴会上设计每个人都能刚好吃完的分量有难度,但是,倡导参加宴会的客人们都商量着打包,则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应有转变。 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战略与农业技术的发展,让14亿人能够吃饱,更有能力追求吃好。但勤俭节约是刻在中华民族基因里的美德。人们已不吝于在私人场合吃饭的时候打包,那么,再稍稍进一步,在宴会上打包,何乐而不为呢?节约是每个人都应当去做的事,节约不仅是在国际粮食安全环境面临挑战的需要,也是对农业从业者劳动成果的尊重,对他人的劳动成果表示尊重,是文明社会的体现。节约粮食在任何语境下,就是我们的体面。(成都市双流区 诸葛言) |
相关文章
- 三句话,看清别人,明白自己
- 提醒男人:这三个时刻,女人最容易“动情”
- 异性相处时,有这3个感觉,说明彼此动了真情
- 你可能不知道,真正对你动心的女人,还会释放3个信号
- 报复一个人最狠的办法,不是翻脸,而是暗中做好这四点
- 老人生日不能随便过,“寿有三不过,后代福气多”,具体指什么?
- 以下3类家庭,未来几年,会逐渐“变穷”
- 过年的样子
- 拒绝“屏摄”应成一种观影礼仪
- 区别成熟和不成熟的男人,真的差距很大,尤其是这两点
- 一个男人疯狂想你,会做下面几件事
- 爱与尊严
- 倘若一个女人不想和你有深入的发展,就会以三种方式回应你
-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憎恶父母?三点原因,令人深思
- 老话“人没本事,一看便知”:越是没本事的女人,越有这3个缺点
- 其实,真正能够让一段感情长久的方式,只有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