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点单”让志愿服务更接地气
摘要:“文明实践就是给大家讲理论讲政策,评先进树典范,送温暖送帮助……”10月15日,山东济宁梁山县小安山镇曹庄村,东平湖梁山管理局的志愿者正在为群众讲解新时代文明实践知识。与此同时,还有上百支这样的小分队深入农村、社区,为群众普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知识。每月5日、15日、25日,梁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合“民意5来听”,打造了“民需5来帮”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们来到群众家中,宣讲政策,询问困难,开展帮扶。(《大众日报》) 开展文明实践,惠及老百姓,提升公共服务的层次和水平。各地在推进文明实践中均有符合各地的“土政策”,而各种“土政策”看似不美,但却有实效,能够真正满足各地群众的实际需求,这样的志愿服务即是有效的,也是值得推而广之的。就像群众“点单”的模式,其目的在于打通志愿服务中供给和需求的联系,实现志愿服务的“精准化”。所以,越是群众“点单”的志愿服务,即越是接地气的志愿服务,更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志愿服务。 从群众诉求出发,让“菜单”丰富多彩起来。谈及志愿服务的群众“点单”,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是“菜单”的丰富,这是群众“点单”的第一步。根据群众的需要,将所有需要尽可能全面汇集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菜单”,然后再将“菜单”对接相应的志愿服务组织和人员,越是无缝连接,越是能够完美实现志愿服务落地。当群众的“菜单”越来越丰富起来的时候,他们“点单”的积极性也势必越来越高起来。 做好“点单”与“接单”服务对接。在群众“点单”后,即是在第一时间联系到“接单”的组织和个人,然后实现对接。这需要在志愿服务的整个链条中实现有效的信息透明,就像外卖订单那样,从发出到结束都能够找寻到痕迹。具体到志愿服务层面上,人们需要的就是一个现实诉求的满足罢了。比如对农业技术的渴求,往往是农村现实难题,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农作物种植技术的需求,而这些似乎均能够实现群众的满意度提升。这样的闭环打通,也就有了志愿服务层次的提升。 做好“点单”的满意度反馈,提高志愿服务水平。落实到实际,志愿服务的群众“点单”,到底是否真正满足了群众的诉求,实现了群众的要求,这才是落脚点。群众“点单”志愿服务模式算是创新,在这样的创新基础上不断完善反馈机制,从而能够不断提升起志愿服务的层次和水平。这对于群众来说无疑是惠及民生的好事。而这也需要志愿服务整个链条的努力,唯有如此,才能奏效。 当群众能够实现轻松地“点单”来选择符合自己要求的志愿服务形式、来解决自己遇到难题的时候,无论这种“点单”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是巨大的进步。在群众的眼里,当“点单”模式成为一种日常时,志愿服务水平就获得了极大提升。 |
相关文章
- 中年女人的婚外恋,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这3种熟人
- 老伴过世之后,你养老的底牌不是房子和存款,而是这几个人
- 一个女人有没有“外遇”,观察以下3个细节,大概就弄清楚了
- 《飞雪岩》郭沫若
- 科教竞赛严忌家长代劳
- 老话说“家中三不摆,摆了惹病灾”,究竟哪3种东西?有道理吗?
- 只等一场雨
- “雨淋棺材出大官,雨淋新坟辈辈富”,出殡下葬遇下雨是好事吗?
- 男人追女人时,如果遇到这3种状况,就不要继续了,以免人财两失
- 男人彻底动了情,会做的事,别不懂
- 不管跟谁聊天,都尽量少聊这3点
- 避坑:年底了千万不要在熟人面前犯的3个大忌,后果很严重
- 不要去改变别人,做好自己就好
- 创文进行曲,我们都是“曲中人”
- 微信上如此回你消息的人,值得深交,要常联系!
- 越害怕失去你的男人,越喜欢问你这三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