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牵挂的地方
儿时的故乡,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走过一条条商业大街,却依旧感觉像曾经的黄土,琳琅的商品仿佛还是当年的砖瓦,偶尔看到一间几十年前的老房子,就会想起当年在此嬉闹的场景——一切如昨,清晰再现。 我家有兄弟姊妹六人,父母都是运输公司退休职工。父亲年轻的时候在运输公司从事财会工作,他们单位的老职工和我提起我父亲时,都对他赞不绝口。父亲年轻时工作出色,在单位深得领导赏识,并准备派他到成都进修深造。但父亲考虑到我们兄妹年龄尚小,奶奶年迈体弱,就放弃了这个难得的机会。为此,父亲在工作中没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直到退休都只是一个普通的财务工作人员。此事父亲从没主动向我们提起过,当我们得知后问起时,他看似轻描淡写地说:"人这一辈子总会有那么一些不如意,你总要对某件事作出决策,为了维持一种更合理的平衡,有时候不得不牺牲某些个人利益。能陪伴儿女健康成长,照顾老人安享晚年,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我也就没什么可遗憾的了。"这些话,我一直铭记于心。 为了我们的成长,母亲同样也经历了人生的重大选择。母亲原是关岭税务所的一名干部,为了能更好的照顾奶奶和我们,她不顾家人反对,义无反顾地调到兴义汽车运输公司当了一名工人。 如今父亲已年过八十,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全家欢聚时父亲也不再健谈了。相比之下,母亲的精神状态要好得多,每次我们回家,勤劳善良的母亲依旧一大早就起床为我们准备早餐。虽然母亲做的早餐没有从前的味道了,但我们几兄妹却早已形成了默契,依旧都对早餐赞不绝口,以换来母亲满足的笑容,让她感受到我们还是离不开她,她的手艺还能满足我们的味蕾。往往是在此之后,我们才会瞒着父母,偷偷带着孩子们到大街上吃一些家乡特有的小吃。 不知从什么时候,父亲开始信佛教,每当我们几兄妹回家时,父亲最高兴的是我们能围在他身边聆听他的传教。他讲的内容多是因果报应、行善积德、人事轮回,前两项我们都明白,也深信不疑,但人事轮回大家都觉得不可能。但为了让父亲高兴,我们还是极力配合他——认真聆听,并和他互动。 母亲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儿孙们陪她上街,她购物时我们给她参考,在讨价还价中我们争着给她付钱。母亲买的东西都不贵,她享受的是我们的陪伴和孝顺。母亲最开心的是能在街上遇到她的那些老姐妹们,每当这时,她会不厌其烦地向老姐妹们介绍她的儿子、女儿、孙子、孙女,在哪儿上班,在哪儿上学等等。在老姐妹们的羡慕和赞扬声中,我们满面笑容地和那些老人们一一道别。 我们兄弟姐妹间见有时也不免会为一些琐事拌嘴,尤其是谁都争着想把父母接到自己家里方便照顾。但父母总说:"你们别争了,我们哪家都不去。现在我们都还做得动,在这里也住习惯了,这里老朋友多,玩的地方也多。等以后我们动不了了,再去麻烦你们。"说服不了父母,大家只能尽量抽时间回老家陪伴他们。有父母在的老家,就是温暖和欢聚的代名词,就是骨肉之亲团圆的首选之地。 每次我们离开的时候,考虑到父母上下楼不方便,就叫他们不要送了。但他们总说是想出去走走,顺便送送我们。车辆发动时,父母还是那句一成不变的老话:"不要牵挂我们,好好上班,有空就多回来。"但我看见的却是他们那依依不舍、欲留却送的表情。那不再有神的双眸。,让我百感交集,想多说点什么,话到嘴边却又只剩下那句:"注意身体!"然后鼻子一酸,赶紧离开。从后视镜里,我看到父母孤独佝偻的背影,相互搀扶着蹒跚返回。 人到中年,我身边不少朋友同事的老人渐渐一个个离开人世。子欲养而亲不待,那样的悲伤我能感同身受,并开始害怕回到老家看到一天天老去的父母。这时,"老家"成了一个让我挂念却心痛的地方,每每想起,除了幸福、满足,还有担忧、哽咽。父母还健在,老家就是一种召唤、一种期盼、一种亲情的凝聚。父母一辈子对子女们无私奉献,如今的期盼不过是我们能常常陪伴在他们身边。现在,节假日是我最盼望的日子,每每一到假期,我就驱车回去,尽可能多地为父母做一些事,陪他们聊聊天散散步,不让他们孤单,更不让他们无助。 父母健在,那个永远为我亮着灯的地方,就是我心中最深的牵挂。不论我在何处,那盏灯都一直为我点亮回家的路。 (m.taik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