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亲以敬,美过三牲
(jìn)年来,清明节祭祀摆阔气讲排场现象渐有成风之势。不少人在奉上丰盛祭品和焚烧传统纸钱、金山、元宝等的同时,还特意制作了电视机、电冰箱、手机、汽车、别墅等,媒体还报道过直接烧真美元、人民币和英语课本的事例。 清明扫墓,是对祖先“思时之敬”,借扫墓祭祀活动寄缅怀之意,表哀思之情,行感恩之礼。感恩父母和祖辈,供品备多些,仪式隆重些是在情理之中,除烧真人民币违法不可取外,其他都无可厚非。然而,其中那些“活时不孝敬,死后哭灵魂”的铺张行为也着实发人深思。 有些人,父母在世时不但没有尽到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自己好逸恶劳,靠父母的退休金生活。整天游手好闲,沉迷于抹牌**,输了钱找父母要,父母不给就偷,偷不着就恶语相向,甚至大打出手,父母苦不堪言又无可奈何。但其父母去世后,每年清明节扫墓祭祀倒出手很阔绰,表现得特别有“孝心”。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这句古语是千百年来人类总结出来的孝道箴言。用现代话说,就是孝敬父母要在父母在世的时候好好的孝敬,能让父母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愉快生活,胜过死后用最隆重的三牲祭礼(猪头、羊头、牛头)祭祀。也含有行孝要趁父母在世,不要等到“子欲孝而亲不待”去忏悔的意思。 “人死如灯灭”,这个俗语大家耳熟能详。是比喻人的生命消失就像灯熄灭一样不复存在。所以说祭祀活动再隆重,祭品再丰盛也只是活着人的自我安慰,不客气地说是为自己争面子,与死者无关。只有人在活着的时候觉得自己享受着饱食暖衣,陶然自得的生活才是最实惠最受用的。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及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是每个身为儿女晚辈必须做的责无旁贷和天经地义的事情。“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孝敬父母,保障生活所需的金钱物质必不可少,而精神方面也同样重要,要随时了解父母的所思所想,时常保持沟通交流,经常回家看看,拉拉家常,伴随散步,这些都是“孝”的重要内容。如:“戏彩娱亲”的老莱子,自己虽行年七十,时常穿着五彩斑烂的衣服逗父母开心,故意跌倒卧地学出婴儿的啼哭声以娱双亲。“扇枕温衾”的黄香,年仅9岁,母亲去世后,对父亲克尽孝子之道,夏天暑热,为父亲扇凉枕席,冬天寒冷时,即以身先为父温热被褥。他俩都名列古代的二十四孝而流芳千古。 现代孝子张尚昀。2000考入长春税务学院,当年他母亲因车祸造成脑震荡引发中枢性梗瘫、癫痫等病症彻底丧失了劳动能力。面对生活不幸,他背母求学,五年一直坚持边学习边打工,给身患重病的母亲治病,演绎了当代孝子的传奇。 人生在世,都是先为人子女,后为人父母,这是人生的必然历程。在这个历程中,每个人既受着环境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环境。特别在家庭环境里,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乃至一言一行都给子女以潜移默化的影响。“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你怎样对待父母,影响着你的子女将来对待你。 大家知道,人到晚年的生活最想要的是衣食无忧,心爽神怡,无一例外地希望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尤其是在生命弥留之际,更企盼着儿孙们都在身边。身为儿女应恪守孝道,竭力躬行,不要给父母和自己留下遗憾。过去不可追,未来不可及。唯有活在当下、把握当下、做好当下,才是明智之举。古语云“在世不把父母敬,死后何必哭灵魂”。这是对每个做儿女的劝诫。 人生不可以重来,一旦做错过了就无法弥补,只会留下终身的遗憾和悔恨,到那时就追悔莫及。 只要大家都崇尚孝道,坚持把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代代传承,发扬光大,每个家庭会更和睦,整个社会更安宁,所有老人的晚年生活一定会幸福美满。 行孝要趁早,切莫待“子欲养而亲不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