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向山里觅得清欢
梅雨初霁,暑风和畅, 转眼之间,已是中伏。 俗语曾说: “夏有三伏,热在中伏。” 所以,中伏 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若想在此时, 寻找一个避暑的好去处, 我想,进山, 是很多人不会反对的最优解。 绿树浓阴,鸟语花香, 水声潺潺,自有清凉。 寻间小院,闲居两天, 脱离城市的浮躁, 在青山绿水之中, 寻一份静谧,觅一份清凉! 01 山中藏夏,漫赏清欢 世人皆讲:“山中无夏”。 但在我看来, 这是山送给人们的一种错觉。 只有真正迈进山中的那一瞬间, 才发现,山中依旧藏着夏天。 古语有云: “山,宣也。 宣气散,生万物。” 自然万物为山而生, 也在夏天蓬勃生长, 仿佛是在用最好的姿态 认真地告诉人们, 山中的夏,从不在清凉的温度上, 而是在漫山遍野的青绿之中, 所以山色,便也是夏色。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绿竹通幽径,青萝拂行衣。”“接天莲叶无穷碧。” “绿树荫浓夏日长。” 旭日东升,霞光满天; 暮雨绵绵,荷香盈室; 小泉流水,清音几许; 鸟鸣蝉响,闲静安宁。 或许,从我们进山的那一刻开始, 草木花色装点的山色, 便与夏色一起涌入我们的眼帘。 所以,又怎能说:“山中无夏”? 很喜欢这样一首诗: “湖上青山翠做堆, 葱葱郁郁气佳哉。 笙歌丛中抽身出, 云水光中洗眼来。” 山水的青绿是最为通透的颜色, 它代表着花草树木的茂盛繁荣, 也在一片炙热中, 带给人从内而发的安静与旷达。 “久在樊笼里,忽得返自然。” 在山水光中, 度过最后的夏日时光, 隔离所有的喧嚣与冗杂, 我们在山中躲凉,也在山中看夏。 02 观山见己,自适潇洒 最近很喜欢 徐志摩的一首小诗: “我仰望群山的苍老,他们不说一句话。阳光描出我的渺小,小草在我的脚下。我一人停步在路隅,倾听空谷的松籁;青天里有白云盘踞——转眼间忽又不在。” 天地宽广,山川秀美 我想山的一个绝大的魅力, 就在于它能让每一个登上它的人, 都能感受自己的渺小。 但那又怎样?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何为“仙”? “人和山在一起,便是仙。” 所以,即使我们卑微如草芥, 依旧能在山水中快活的做着自己, 随风摇曳也好,感受静谧也罢, 我自逍遥,我自美好。 还记得佛语曾说, 人这一生,有三重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当我们在烟波浩渺中 忘却自己时, 殊不知,那恰恰是 找到了曾经纯粹的自己。 或许这便是 中国人喜好山水的秘密, 赏景,展志,抒己。 不同的人,便可遇见不同的精彩。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山中”, 这是李白的不羁;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是杜甫的志气;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这是王维的禅心。 一言一语,一字一句, 人与山水之间的你问我答, 即使跨越千年的时光, 依旧震撼每一个 看山赏水之人的内心。 很喜欢这样的一句话: “少和人纠缠,多看看大自然。 在路上见世界,在途中寻自己。 知山高水阔,故云淡风轻。” 在一年中最热的时光里, 去山中避暑, 也去山中找回自己, 脱掉那个随处逢源,进退得宜的面具, 在山水光中, 以如常为安,以如愿为喜。 03 山居有闲,长夏欢愉 “谁言无处避炎光,山中有草堂。” 看多了城市里的车水马龙,火树银花, 总是想找一处清净之地, 能够度过漫漫长夏。 还记得梁秋实曾经说过: “人在有闲的时候, 才最像一个人。” 而此时处于中伏的夏天, 便最适合隐逸于山中, 寻找脱离世俗的一种悠闲。 晨起远望, 看轻云出岫,山空人静; 午后倦懒, 宜读书品茗,小扇轻摇; 黄昏漫赏, 有烟火人家,落日思乡; 夜晚纳凉; 便慢敲棋子,邀月听蝉。 山中的生活, 可诗意,也可平淡, 大事没有,小事很多, 琐碎,重复,费时, 但却里里外外透露出 隐居于此的闲情。
很喜欢苏轼的一句话: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 闲者便为主。” 当身体变闲, 心便也给生活留出了空隙, 长夏便不再是“苦夏”, 欢愉与美好 成为了生活里的最好拍档。 山居一方庭院, 漫渡长夏炎炎, 不为高山流水觅知音, 只为偷得浮生半日闲, 让长夏欢乐无限! 04 夏天,就是要赖在山里 一直很喜欢这样的一首诗: “烟波江上一扁舟, 岁月悠然任去留, 寄情山水居世外, 凡尘俗世不相愁。” 夏天的一大美事, 便是放肆地赖在山里, 听一次风,赏一次雨, 给身体放一个假, 也让心清静一下。 还记得周国平曾说: “人生任何美好的享受, 都有一颗澄明的心, 唯有内心富有充盈, 方能从容抵抗世间 所有的不安与躁动。” 所以,这个三伏天, 若是无处可去, 倒不如去云山深处走一遭, 让眼中有景, 让身体变闲,让内心变静。 终你会发现, 所谓清凉一夏,自心而现, 所谓无事一夏,也是一念放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