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未见仁者也,得其欲使之败其志
#读书# “吾未见仁者也,得其欲使之败其志”这句话出自《礼记·大学》。它的意思是我从未见过真正仁慈的人,只要满足其欲望就可以让其失去追求真正志向的能力。 这句话传达了一种观点,即如果一个人只追求个人欲望和私利,而缺乏真正的仁慈和高尚品德,那么满足其欲望只会让他失去追求更高志向的能力。以下是对这句话的解释: 1. 吾未见仁者也:指说话者从未见过真正具备仁慈品质的人。这里仁慈是指一种无私、关爱他人、善良的品德。 2. 得其欲使之败其志:意思是通过满足一个人的欲望和贪欲,可以让其失去追求更高尚志向、实现更大目标的能力。这里的欲望可以指物质上的贪婪和欲望,也可以指对权力和地位的追求等。 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提醒人们在追求个人欲望和利益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真正的仁慈和高尚品德。如果一个人只追求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无视他人的需要和社会的整体利益,那么他将陷入狭隘的追求中,失去了发展自己正直和高尚品德的能力。相反,如果一个人能够保持真正的仁慈价值观,关注他人的福祉和共同利益,追求更高尚的目标,他将拥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实现更多意义的能力。因此,这句话提醒我们要以仁慈为基础,并将追求个人欲望和追求更高目标相协调,才能真正实现有意义的人生。 为了更好理解“吾未见仁者也,得其欲使之败其志”这句话的意思,以下是一个例子来阐述: 假设有一个叫李明的人,他一直追求权力和财富。他为了达到个人欲望,不择手段地谋取利益,无论是对别人的伤害还是不道德的行为他都不介意。他利用欺骗、贿赂等手段来获取自己想要的权力和财富。 虽然李明在短期内可能获得了一些表面上的成功,比如高职位或巨额财富,但这种追求仅仅基于个人欲望,缺乏对他人的关爱和整体社会福祉的考虑。因此,他的志向变得独断、自私、无纲领,他的高尚志向进一步被败坏。 相比之下,如果一个人像关心他人福祉并致力于社会公益的慈善家一样,他的志向就与纯粹追求个人欲望的李明截然不同。这样的慈善家可以通过寻求改善社会问题或帮助弱势群体来实现他们的志向,因为他们的追求超越了短期的个人满足。 因此,这个例子说明了如果一个人只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他人的需要,他的志向最终会被败坏。真正仁慈和有高尚品德的人会牢记他人的福祉,致力于更广阔和有意义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