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国际斗争的钥匙:国内政治中的权力竞逐
近期一些国家做出了不少中国人难以理解的反华行为,比如澳大利亚、印度等国的无理挑衅。这些国家都比中国弱小很多,大多经济上对中国非常依赖,但反华特别积极,甚至还对中国进行威力威胁。这让很多国人大惑不解,为什么这些国家宁愿蒙受重大经济损失,也要反对一心友好的中国?其实很简单,很多国家执政的利益集团和个人认为权力更重要,为此能够牺牲国家经济利益。因为掌握权力才能制定规则,分配利益。不仅是个人权力,一国的国际权力也经常被置于经济利益之上。 以澳大利亚为例,其经济上对中国非常依赖。货物贸易方面,三分之一的出口销往中国大陆。服务贸易方面,中国游客作为澳旅游业的重要来源,每年为其经济贡献经济约为123亿澳元,是赴澳海外游客的三分之一。2019年中国赴澳留学生有22.9万人,占在澳留学生的27.9%,年花费月66亿美元。据澳大利亚教育部数据,2019年中国内地在澳留学人数达占比27.3%,贡献了该国国际教育总收入(约合1847亿元人民币)的约三分之一。不客气的说,如果中国留学生都不去了,澳大利亚很多大学就要破产。这远比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存度大多了。 但澳大利亚却反华异常积极,不断挑衅,不但公然违反国际惯例和普世价值,搜查中国媒体驻澳办事处,甚至派军舰到中国临近海域进行武力威胁。更可笑的是,明明中国留学生是送钱去了,却被澳大利亚政府百般刁难,大有拒之门外的架势。澳大利亚这么挑衅一个各方面都比它强大很多的中国,似乎底气十足。但实际上,除了有美国撑腰外,澳大利亚没有任何依仗。且不说派在中国海军面前不堪一击的老旧军舰来显眼,就是很多货物出口中国受阻后,澳大利亚政府也束手无策,只有装可怜,到处哭诉中国欺负它,但依然坚持反华,还宣传自己甘愿为了价值观“牺牲”。 印度是目前反华最积极的国家之一,不但对中国企业重重设限,还竟然入侵中国领土。印度今年越界挑衅受挫后,全国掀起**华货的民粹浪潮。虽然两年前,美国以11.3%的份额小幅超过中国,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然而,中国还是占印度总体贸易量的10.6%,再加上中国香港的份额,实际上中国依旧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同时是印度重要的投资来源,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底,1000多家中企在印投资建厂,累计投资超8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20万个工作岗位。就连印度最为骄傲的软件和互联网产业,中国也是“大金主”:根据盖特威之家(Gateway House)2020年3月的一份报告估计,截至3月份,印度30家独角兽中的18家由中国投资者资助,中国的科技投资者已经向印度的初创企业投入了大约40亿美元。截至10月6日,印度总体确诊人数超过662万人,死亡人数超过102,000人。由于印度管理体系混乱,防疫能力差,无法得出准确的数据,密歇根大学模型更是估测:印度确诊病例恐怕已达到1亿。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印度4月至6月的季度GDP暴跌23.9%,虽然3季度略有回升,但印度疫情已经开始二次爆发,4季度经济前景黯淡。即便如此,印度居然派了20万大军到海拔5000米以上的达拉克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对积极引进外资的中国人来说,印度政府的反华简直不可理喻。 不仅以上两个国家,我国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经济上也非常依赖,台湾今年1至6月总出口年增长率为0.5%,但同期出口到大陆及香港的年增长率为9.8%,占总出口的42.3%。今年1至7月,台湾从大陆获得顺差超过700亿美元,今年顺差可能会上千亿美元。而对日本近年来每年平均逆差220多亿美元,对美国每年逆差300亿美元左右。但台湾地方政府依旧亲美日,反大陆。而当初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经济更是骨肉相连合为一体,照样说分就分,完全没用因为经济损失而迟疑。 不仅现在如此,历史上大部分统治者在外交上,对权力的追求经常能够压倒经济利益。一战后,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市场在日本对外贸易中占比增加到51%,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市场增至28%,中国和美国成为日本最重要的海外市场,而且日本对中国贸易一直是巨额顺差。但日本依然对中国和美国发动了战争。1924年到1933年,在道斯计划和杨计划之下,通过华尔街的国际财团经手流入德国的贷款总额为330亿马克,其中的最大三笔款项,分别建立和帮助了三家大工业卡特尔。这三家卡特尔分别是德国通用电力(A.E.G),联合钢铁,I.G.法本,它们分别控制了电力、钢铁和化工行业,把握了德国的工业命脉。到1937年,联合钢铁和IG法本生产的爆炸物加起来占全国总量的95%,著名的克虏伯**公司也在它们控制之下。这个不仅得益于美国贷款,还有美国的技术。美国的投资者直接进了它们的董事会。美国资本在德国有如此巨大的利益,但美国依然坚定得加入英国一边对德国宣战。 因此权力才是国际斗争的终极目标,因为掌握权力才能制定规则并分配利益。对于利益集团和政客来说,权力是最重要的,国家利益特别是人民利益都在其次。对澳大利亚和日本等跟随美国的小国来说,谁能得到美国的认可,谁就能够掌握本国政权。澳大利亚的陆克文,日本的鸠山由纪夫等知华派领导人,仅仅是出于为本国利益考虑而与中国友好,就都很快被赶下台,只有紧跟美国的政客才能坐稳政府首脑的位置。 除了个人和集团利益外,在很多有帝国主义传统的国家来说,中国崛起后与其势力范围内的国家发展关系,也被视为对这些国家区域霸权的侵犯。澳大利亚对中国发展与大洋洲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非常不安,认为中国对其在大洋洲及周边地区的霸权造成威胁。而印度反华不仅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也是认为中国阻碍了其在印度次大陆建立霸权。印度一直认为自己是大英帝国在亚洲的继承人,理应接收大英帝国在南亚及周边地区的势力范围。而这个势力范围不仅仅包括整个南亚,还包括缅甸和我国的西藏。中国不仅牢牢地掌握着西藏领土,还与南亚其他国家和缅甸关系密切,这让印度把中国看成其成为区域霸权最大的障碍。 我们国内有些研究人员现在对国际关系有一种误解,把国内以经济建设为纲的原则认为是世界各国都认可的基本法则,并以此为标准来研判国际关系,不免会出现失误。特别是对经济严重捆绑的中美两国的关系,一直认为美国出于经济利益考虑,不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与中国决裂,结果对特朗普政府与中国脱钩的政策始料不及。岂不知,美国右翼认为中国的崛起严重威胁其世界霸权,自恃家大业大,宁愿“自损一万也要杀敌八百”,因为霸权对美国整个政治经济体制至关重要,一旦失去就可能沦为大号的英国。对于中国来说,景阳冈的老虎,打也会吃人,不打也会吃人。不要对美国等霸权主义国家抱有幻想,要积极做好各种准备。 (责任编辑:副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