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随笔美文 >

随笔美文

余 涅|与胡锡进聊聊“当下年轻人的痛苦”

随笔美文2021-04-05181举报/反馈
这罐鸡汤,表面上看起来是“过来人”对“年轻人”的循循善诱,但其言外之意,却是为了防止年轻人追问两个问题——1、垄断性利益集团为何出现?我们是怎样一路走来的?2、如何打破阶层固化?打破垄断性利益集团的垄断?

  最近,余涅涉及胡锡进的文字比较多,有网友给余涅留言问:为什么您总是批胡锡进?

  余涅在此做如下回答:

  第一, 余涅批评的不是胡锡进本人,而是胡锡进的言论;

  第二, 之所以不断地批评胡锡进的言论,是因为胡锡进不断地在制造新的言论,这些言论通常都是错误的,并且由于他的身份等因素,这些错误言论影响很大。

  打一个比方。余涅每天都要擦桌子,于是有人就很好奇,问:你为什么总是擦桌子?你是不是爱上了擦桌子了?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余涅最讨厌擦桌子,一点也不喜欢擦桌子,之所以要擦桌子,是因为桌子上每天都会落下一些灰尘。

  第三, 如果胡锡进有一天不再释放错误言论,余涅自然也就不会批评了。

  好,关于为什么要批胡锡进的问题,余涅先回答这么多。

  接下来,余涅又要批胡锡进的错误言论了。
(m.taiKs.com)

  前两天,胡锡进发一篇题为《关于当下年轻人的痛苦,诚恳说些想法》的文章,各大自媒体平台都在猛烈推送,影响很大,余涅对此略加辨析。

  胡锡进的这篇文章,是围绕着

  “生活中以及在网上,有很多年轻人觉得生活压力很大并对前途感到迷茫。他们认为,自己的父辈也就是大约老胡这一代人(即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上大学的那一代人。余涅注)更加幸运,赶上了中国经济的高速扩张期、到处都是机会,而他们要成功则更加困难”

  这一话题展开的。

  在这篇文章中,胡锡进按照他一贯的从现象到现象分析法,举了一些个别和偶然的例子,比入他“妹妹”、他“同届同学”的经历等,讲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话,最后得出“两个时代没什么区别”的结论。

  余涅要说,胡锡进又在蓄意搅浑水了。

  从七十年代末到今天,正是中国发生山河巨变的四十年,不仅物质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社会结构、价值观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怎么能够用一句“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不容易”轻轻带过,而否定两个时代的区别呢?

  

  《从头再来》已经不复《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乐观情绪,而是哀叹“辛辛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进风雨”。

  当年的“新一辈”,不少已经串梦般地走入了下岗之列,他们的子女,则即将成为新的“新一辈”,有了父母的前车之鉴,新“新一辈”的心态,显然已经和“八十年代新一辈”截然不同。

  这里,余涅要问的是:“八十年代新一辈”为何会有如此乐观的情绪?

  这里根本的原因,在于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时间的平等主义革命之后,当时的中国社会,阶层尚未固化,也不存在垄断性利益集团,起跑线基本是相同的,上升的通道基本是通畅的。  

  如果以二十年算一代人的话,那么今天的“新一辈”距离“八十年代新一辈”已经过去了整整两代人。  

  在这两代人的时间里,和此前的平等主义取向不同,一直是把不平等,即“拉大差距”作为“激励手段”来使用的,行至今日,阶层固化已经是一个严峻事实,垄断性既得利益集团俨然上升通道上的庞然大物。  

  同样是年轻人,有人生活在天上,有人生活在地下。个人奋斗的意义严重收窄,无论怎样努力,基本锁定996的命。

  这才是“很多年轻人觉得生活压力很大并对前途感到迷茫”的根本原因,但被胡锡进非常刻意地回避了。

  有网友提醒余涅,评析胡锡进的言论,要注意不要光看他说了什么,还要看他没有说什么。

  这正是余涅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胡锡进在这篇文章最后,端出了一罐散发着馊味的鸡汤:

  “我主张年轻人尽量不要与自己的选择过不去,与自己的心情过不去,不要掉入对自己生不逢时、社会不公平的抱怨而不可自拔。”

  这罐鸡汤,表面上看起来是“过来人”对“年轻人”的循循善诱,但其言外之意,却是为了防止年轻人追问两个问题——

  1、 垄断性利益集团为何出现?我们是怎样一路走来的?

  2、 如何打破阶层固化?打破垄断性利益集团的垄断?

  不追问这两个问题,中国向好的方向转化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至于这会对“年轻人”造成什么影响,就不是胡锡进所考虑的了。

(责任编辑:副主编)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