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随笔美文 >

随笔美文

播撒艺术种子的艺师

随笔美文2021-04-20103举报/反馈

  春日,融融的阳光将她的温暖洒向这所学校。

  这是一所普通的乡镇小学,教学楼前的花坛里有两棵大雪松,它们已经与四层的教学楼齐高了,据说,这两颗大雪松是学校的标志。大雪松的南面是学校的大操场。操场上是发白的水泥地面,太阳和雨水在水泥地面上雕刻了许多的形状各异、深浅不一的图案。此时的操场在阳光的映照下反射着金色的光,虽然没有把杆、镜子,也没有垫子,甚至没有平整的地面,这里却是专属于一、二年级舞蹈班的练功房。

  一位老师沐浴在阳光里,她穿着一件白色的连衣裙,秀发高高挽起,上面装饰着一个银色的发夹,在阳光下熠熠闪光,她就像一朵圣洁的玉兰灿然开放。此时,她正忙着给孩子们示范。她时而伸手画弧,时而翻转手掌,时而抖动手腕,时而做兰花指,时而交叉立掌。她的手柔若无骨,如同三湖连江畔那嫩绿的柳条儿,随风轻舞。和着音乐的节拍,她一忽儿弓箭步,一忽儿踏点步,一忽儿丁字步,一忽儿秧歌步,她就像空中一只轻盈翻飞的燕,又如花间一只翩翩起舞的蝶。我看得眼花缭乱,她的舞姿是那么优雅、那么美好,令我有说不出的赏心悦目,说不出的舒心惬意。

  在她的身后,五十多个约莫七、八岁的孩子排成八队跟着她一起舞动着。他们随着音乐的节奏,展开双臂,舒展身体,移动脚步。他们有时双臂平放在胸前,双手做兰花指状交叉着,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有时移动脚步,双臂或单臂高举,来回摆动,恰似杨柳的枝条在风中轻舞飞扬;有时双臂在胸前交叉搭肩,身体左右摆动,如清风拂过湖面时漾起的细小的波纹;有时身体下蹲,然后交替着站起来,如海面上的波涛澎湃;有时双臂在身侧上下起伏,交换着队形,就像一群美丽的天鹅在湖中来回游动。那动作是那么娴熟、那么优美,一举手一投足竟有舞蹈家的“范儿”。我看着看着,“舞兴大发”,忍不住也跳了起来,谁知竟是跟上了手的节奏,却乱了脚的节拍;踩准了脚的点子,手却无法和谐舞动。我情不自禁地赞叹:“啊,咱们的娟儿真厉害,将这些孩子们**得如此优秀!”

  看着娟儿因运动而红扑扑的脸,我想起她前一段时间的辛苦。她将动作一个个地分解,然后一遍遍地示范,不厌其烦地讲解动作要领。无奈孩子们太小了,而且没有一点儿舞蹈基础,那歪歪扭扭的舞姿惨不忍睹,甚至有孩子舞着舞着,竟然因为手脚失去平衡而摔倒在地。娟儿没有任何怨言,只是走马灯似的在队伍里穿梭,一会儿帮这个孩子把手举高,一会儿帮那个孩子把脚摆好,一会儿帮孩子们偏正笑脸,一会儿帮孩子们调整视线……哎,这可是五十多个孩子啊,她忙得连汗都没有时间擦。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多月的刻苦训练,孩子们已经熟练掌握了许多舞蹈基本动作,还学会了几支舞了。

  趁孩子们休息的间隙,我问孩子们:“你们喜欢跳舞吗?”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

  “那能跟老师说说你们跳舞的事儿吗?”我又问。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告诉我:“我会跳两支舞!”

  一个看起来特别活泼的小女孩骄傲地说:“我妈妈说我跳舞很好看。”
(m.Taiks.com)

  “我会跳三支舞!”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连忙说。

  “我最喜欢跳舞啦!”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激动地说,“我最喜欢星期二和星期四了,因为这两天老师教我们跳舞。”

  “我也是!”

  “我也是!”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白着对舞蹈的热爱……

  这时,我看见一个孩子来到水泥台阶前,她立正身子,双手在胸前交叉,然后在身体两侧张开,做小鸟展翅状优雅地坐下。听着孩子们的童言稚语,看着这舞蹈似的坐下动作,娟儿甜甜地笑了。

  阳光依然朗照着大地,大雪松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精神。和风里,孩子们随着音乐舞动起来,雪松针形的叶儿和嫩绿的枝条也舞动起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娟儿的辛劳没有白费。她不仅教给孩子们舞蹈,而且培养了孩子们学习舞蹈的兴趣,在孩子们的心田播下了艺术的种子。假以时日,这些种子必将发芽、生根、长大,最后如那棵大雪松般枝繁叶茂。

  编辑点评:

  一篇充满正能量的暖暖的真情散文。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触,描写了一位普通的乡村老师娟儿,用自己对教育事业满腔的爱,把艺术的种子播撒在每个孩子的心田。这是一所简陋的乡镇小学,这里没有把杆,镜子,也没有垫子,甚至没有平整的地面,但却是属于一二年级的舞蹈练功房。娟儿老师用她漂亮、标准的舞姿,为孩子们做着示范。看她身后的那些孩子们,随着她一起舞动。谁能想到,前不久,这些没有一点舞蹈基础的孩子,歪歪扭扭的舞姿让人惨不忍睹。如今苦尽甘来,经过两个多的刻苦训练,孩子们已掌握得很熟练。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爱上了这门艺术。娟儿老师多像阳光下的雪松,面对困难不屈服,不退缩。在孩子们心里播下艺术的种子,它们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枝繁叶茂,长成参天大树。文章语言清新,幽默风趣,注重细节刻画,烘托人物性格,借物喻人,于细微处见精神,特别是文章结尾,很好地升华了主题,耐人寻味。值得细品,倾情荐阅!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