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美文 > 随笔美文 >

随笔美文

高考利弊之我见

随笔美文2021-04-20121举报/反馈

  提起高考,很多过来人都说那段岁月仿佛是人生的一场噩梦,我并不反对他们的说法。的确,从踏进高中校园的第一天起,学生们所参与的各种教育和活动,除了军训以外,都和高考攀上关系。老师们灌输给学生的所有知识和道理,无不和高考有密切的联系。一次高考仿佛人生命运的裁决,胜负牵动着所有学生的心,在这样一种高强度的压力下,谁敢放松自己心里的那根弦?从高三开始,各种各样的补习、晚自修、考试便像家常便饭一样扑面而来,每月一次的模拟考试,每半年一次的家长会,逼得很多成绩好的学生都要发疯。唉,这样的生活,说噩梦也不足为过。

  我现在写这篇文章要专门来谈谈高考的利弊问题。高考是好是坏,我一个人说话不算数,别人的看法也只能做个参考。我想说的是,任何事情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既然事物都有两面性,那么我就从弊端和好处分别谈谈它吧!

  先说它的弊端吧,坦诚分析,高考制度是应试教育最大的支持者。说起应试教育,中国的学生深受其害,每天超额超量的课间作业,每月人心惶惶的大型考试,分不清多少次的排名次和换位子;无论是成绩属于哪一档次的学生,都感到压力无穷。成绩差的学生无所谓了,但是请求家长签字的那种滋味不是很好受的;成绩中下等的学生,担心自己连四流大学都考不上,他们最容易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中等的学生压力最大,好一点的本科可能考不上,进得了一般的大专又怕没面子,怕被那些中下等的同学取笑;中上等的学生最怕自己的成绩会掉下来,说实话,他们的名次最容易发生滑动;优等生相对会自信很多,考试和排名次只会给他们带来荣誉,而不是烦恼。

  高考只是高中生晋级大学校园的一把标尺,但不是绝对的惟一的判定人生成败的判决书。不少教育部的官员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应试教育为很多学生和学生家长所不齿,但是要彻底改变这种现状,至少在目前来说不太可能。有观点认为,中国人太注重考试和分数这种虚的东西了,但是提出这种观点的人,他自己也没有想到,除了分数以外,还有什么东西能衡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接受教育的能力。学校不比商人开公司,实力大小可以用注册资金或者向政府部门纳税的多少来衡量,学生不一样,他们的能力除了学习成绩以外,最多只有文体方面的竞技了。所以,应试教育再怎么改革,我估计都脱不了考试与分数的“阴影”,顶多稍微淡化一点考试方面的压力,但是不管怎么说还得考,否则学生的能力就无法区分。

  教育改革的口号喊了那么多年,始终没有让人们看到欣慰的现象,该晨读的时间还得晨读,该晚自修的时间还得晚自修,周末该补习的还得补习——最让人痛恨的是,连老师的加班费都得由学生自己来出。顾客去商场里花钱是为了享受到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学生们花钱是给自己找受罪的机会。其实很多老师也不希望周末和晚上补习,他们情愿不赚这点钱,也希望把最好的时间留给和家人团聚,但是学校里的上级领导有令,老师们也没有办法。高考制度近在咫尺,盲目的分数攀比使应试教育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笔直往前奔跑,想停也停不住。渐渐地,老师们习惯了,学生们习惯了,家长们也习惯了;只要习惯的制度,再怎么有缺陷也是“好”制度。

  接下来讲讲高考的利处吧,这也许是我这篇文章的重点。说实在的,我并不是高考制度的受益者,也不是它的极力反对者,应该说,最没有发言权的人就是像我这类四流院校毕业的学生了,但是我还是很真诚地要在这里说到高考的好处。

  我在高中念书的时候,绝对没有发现高考制度有什么英明的优势。直到上了大学,当看到那些面色苍白的老师走进教室没有重点地讲了一些课题,然后不管旷课的、迟到的、睡觉的、偷懒的学生,还没等到下课时间就找借口走出了教室。我最初感觉到高考教会了我们任何人承担责任的勇气。大学老师为什么会那么做?没有压力嘛,没有责任嘛,反正学生成绩好坏与他无关,考试也只是象征性地应付一下,他要那么认真干嘛?留下的时间还不如多写几篇论文好,到时评上职称了他每年还可以多拿几万的奖金。

  这只是肤浅的认识。走上社会后,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换来换去地跳了好多地方,吃亏受苦的同时也对这个肮脏的社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单位里年底评先进,我连候选人的名字都没看到一眼,优秀员工产生了,不是某某大名鼎鼎的元老,居然是位进单位工作只有半年时间的实习生。单位里离职了一位主管,原任领班升职为新任主管,按规定,必须要另外选出一名领班才行。还没等同事之间的议论声平息下来,新的领班走马上任,一看,居然是主管的亲信,平时很要好的朋友。两位员工同时迟到了半小时,深受领导喜欢的那位员工被扣了五分,备注栏里写着“临时有事,晚点到达”。被领导讨厌的那位员工被扣了三十分,备注栏里写着“私自旷工半天,记大过处分”。这令某些人很无奈,却也使我觉得很正常,谁叫咱们不在高考的现场呢?高考的试卷客观题一律机器读卡,主观题一律封号(遮掉姓名和考号)阅卷,管你是市委书记的儿子还是农民的女儿,一视同仁。现在咱们不在高考,咱们在社会上打工,看别人脸色受别人歧视的打工,咱们是奴隶,是奴隶,是奴隶。

  没有标准的奖励,没有标准的惩罚,看清楚了么,什么东西都是上级领导一个人说了算,同样的工作,同样的岗位,相似的表现,相似的犯错误,得到的却是不同的奖励或惩罚。很多企业规章制度上写明的硬性规定,都因为缺乏一种可以度量的标准而失去了对员工技能考核的平等性。于是,很多的“评优”、“升职”、“加薪”其实已经演化成了领导个人喜好的一种延伸。所以,很多职场的潜规则开始漫延开来,比如怎样说圆滑的语句,怎样做表面很完美而内在并不如何优异的事情,怎样做尽量少的事情而却要赢得更多人的喜欢。这些与自身能力无关的诡异行为,由于领导自私心理的作祟,正悄悄地改变着企业平等用人的初衷。

  我想起了高三那年的模拟考试,每考一次班上就得大规模地换一次座位。怎么换法,按总成绩的高低排出名次,然后按名次从第一名到最后一名依次选择位子,成绩越好的同学可以选择越好的位子,成绩倒数的那就挑几个别人剩下来的位子吧!这种玩法尽管很残酷,却让人觉得很公平,即使输掉的人,他也一定输得心服口服,没有任何怨言。

  到了大学里,刚开始选举班干部,就闹出一大堆笑话。不看成绩,不看经历,不看能力,只听讲台上的五分钟演讲。谁的演讲最激动人心,谁就进入班干部候选人名单。然后由陌生的同学投票,不谙世事的班主任自己读票,选出了所谓大家公认的班级带头人。虽然谁当班干部对我都无关紧要,我也没有特别赞成或反对他们的意思,但是我就纳闷了,这是选班级带领人,还是选电视台主持人啊?后来的实践证明,除了少数班干部做到模范带头的作用外,大多数的行为和工作都没有得到同学们的肯定。而最令人惊讶的是,班上得奖学金最多的优等生(四个女孩子)中,居然没有一个是班干部。面对这荒诞的一切,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其实大学就是一个小型社会,它虽然肮脏但是非常接近现实生活,它毫不掩饰这个世界上虚伪而荒谬的一切,它就是我们社会的万花筒。

  真的希望人生的每一场竞赛都是高考。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