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家乡的抒情散文作品
想起家乡,我就静静地思念家乡。家乡,是一道色香味俱全而又上好的美味佳肴,诱惑远方的游子不得不去品尝。下面是美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想念家乡的抒情散文作品,供大家欣赏。 想念家乡的抒情散文作品:想念家乡的美食,思念故乡的亲人 飘雪了,这座城市一瞬间就铺天盖地的映满了白色,白色的树,白色的栏杆,白色的街道,天桥下来来往往的人群和川流不息的车辆顶着白色的大雪匆匆前行。我端着一杯冒着热气的白开水站在窗前,任思念如风一般飘向远处。 这样飘雪的日子,故乡应该也是一片洁白。雪花飘舞,门前那棵大槐树上应该落满了雪花,隔壁邻居家看门的大黄狗应该也懒得出窝,只探着脑袋,坚起尖尖的耳朵听着门外的动静。家里温暖的炉火旁母亲是炒好了臊子在做臊子面,还是奶奶端着漏勺在做浆水漏鱼,或者是三娘正细细的剁着辣椒准备做辣子豆瓣酱。恍若一瞬间,故乡的美味穿越了时光和距离,在飘雪记忆深处不断诱惑着我。顿时,一股浓浓的思乡之情漫上了心头。 浆水漏鱼是家乡的传统小吃,也是家乡人们深爱的美味。所谓浆水,是用包菜、芹菜、苦苣等为原料,在沸水里烫过后,拌以少量面粉,加温水,酵母发酵而成的。而漏鱼又是用荞面、玉米面、大豆淀粉等溶水,倒入开水锅中煮成糊状,用漏勺滴珠,浸入冷水,呈小鱼状放在冷水里浸泡做成的。正宗的浆水漏鱼,浆水要喷香,漏鱼要光滑,而奶奶做的漏鱼才是真正的纯正。 奶奶一生清贫节俭,吃不惯大鱼大肉,最爱吃也最会做的美食莫过于浆水漏鱼。记忆里酷暑难耐的夏季,吃太多油腻的冬天,来一碗奶奶做的浆水漏鱼是最舒服的享受。每次做浆水漏鱼,奶奶都会先用小葱辣椒把浆水炝的香味扑鼻,舀出来放在案板上冷却,然后开始准备漏鱼。奶奶将玉米面一点点倒在开水锅里煮成糊状,边煮要便搅动,开水锅中的面糊既不能太粘也不能太稀,不然做的漏鱼不光滑。等面糊煮好,奶奶便开始滴漏鱼,要用勺子压着漏勺慢慢往下滴,漏勺滴珠时的力度也要把握到恰到好处,一颗颗漏鱼滴到冷水盆里成小鱼状以后,便可以浇上浆水汤汁开吃了。吃的时候可以随自己口味加上食盐、腌韭菜、油泼辣子,奶奶做的浆水漏鱼就算什么都不加也是最好吃的,总是将儿时的自己吃到撑着走不动。 故乡的臊子面又叫大卤面,是故乡人们喜爱的家常吃食。臊子面分为荤臊子面和素臊子面,做时先用芹菜、木耳、黄花、豆腐干、大肉、丸子、夹板肉切大块或大片,不带汤炒成臊子,浇上稠糊状芡汁。再用麦粉扯面条,面宽两厘米以上,煮熟面条,捞入大碗中,浇上臊子,调入油泼辣子、醋、盐等佐料即成荤臊子面。臊子中不放肉则为素大卤面。故乡的臊子面特点是面宽、臊子大、碗大、臊子稠,与面条紧紧粘在一起,味美可口,充分体现了西北人粗犷豪放的性格。而母亲做的臊子面因为加入了自创的食材,味道更是鲜美可口。 母亲辛勤坚强,从不与人是非,总是努力的将最好的给我们,而臊子面更是满足了自己儿时对美味最初的想象。记忆里放学的黄昏,玩累回家的午后,总是能吃到一碗冒着鲜香的臊子面。做臊子面时,母亲会提前泡好木耳和黄花,然后将家里过年储存的肉放在锅里化开晾凉,切成薄薄的肉片,再切好田里捡来的野菜,土豆,胡萝卜,豆腐,红辣椒和姜丝,就可以下锅做浇头了。各种食材炒出香味加上热水以后,母亲就开始做漂菜,所谓顾名思义,就是漂在汤面表面的菜。臊子面里的漂菜也很有讲究。基本都是半成品或者易熟的食材。直接浇汤烫烫就能入口的。比如“煎蛋皮、还有韭菜或者蒜苗切末”。浇头做好以后,母亲就开始扯面条,扯面煮熟,捞人大碗中,浇上臊子,就可以吃了。母亲做的臊子面面条劲道,浇头鲜美,吃一碗唇齿生香,让如今在异乡漂泊的自己总是止不住回味。 故乡的辣子豆瓣酱是人们饭桌上不可缺少的佐食小菜,每到秋末冬初,辣椒成熟的季节,家家户户都会炒上一盆盆辣子豆瓣酱下饭。故乡的女人们最会炒辣子豆瓣酱,因个人口味和技巧不同,炒出的辣子豆瓣酱也是风格各异。但无论如何,一盆做好的豆瓣酱会陪伴故乡人们度过蔬菜困缺的整个漫长冬季,成为冬季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下饭小菜。三娘做的辣子豆瓣酱味道香辣,总是让人回忆不止。 三娘贤惠安静,家里收拾的永远是最干净的,做的辣子豆瓣酱更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辣椒收获的季节,三娘总是会早早摘上一捧自己栽种的红辣椒,细细的挑拣洗刷干净晒在太阳下。然后买来花生米,准备好花椒等其他做辣子豆瓣酱的食材。便开始剁辣椒,三娘剁的辣椒最是细碎,炒出的味道更是香味扑鼻。真的是又辣又香又好吃,沾着饼子馒头吃一口总是回味无穷。上大学开学离家时,三娘就会炒出一罐辣子豆瓣酱装到我的行李里。拿到学校时,同学们总是争抢着吃,记得有南方的同学夸赞说这是她吃过最好吃的辣子豆瓣酱。如今,每次看到超市里摆放的辣子酱总会买回去尝一尝,却永远比不上三娘做的辣子豆瓣酱。 窗外,雪已落了满地,身在这繁华大都市里,数着满街的高楼大厦,心里牵挂的却全是故乡,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粥一食。我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思念故乡的亲人,想念故乡的美食。 想念家乡的抒情散文作品:想念家乡 小时候,一个人是不会有乡愁的。 如果没有远离过故乡,一个人也是不会有乡愁的。 就像那倾园倾圃的玫瑰花,枝上未着花蕾时,不会有划人的荆棘,不会有让人魂牵梦萦的幽香。 乡愁就是那冷艳的玫瑰花啊。只有成熟后花蕊怒放,才会散发恒久弥漫的芬芳,既使是零落为泥碾作尘,也会香如故! 直到有一天,我背上简单的行囊走出老屋的旧门,穿过竹叶铺盖的小径,趟过故乡那条美丽的小河,回首留恋地看看家门口蹲着的那条伴我童年的老黄狗,然后含泪转身。 从此我就没入了异乡的风沙,从此我就有了淡淡的乡愁。 许久无人居住的老屋渐渐风化,许久无人行走的小径渐渐消痕,老黄狗早已或野死山岗或成馋人口食,唯有那条清清的小河依然美丽。不管是风化的老屋,不管是消痕的小径,不管是灰飞烟灭的老黄狗,还是清波粼粼的那条小河,都成为我乡愁最好的载体。 时间愈长,乡愁愈浓。一如玫瑰花在春风春雨中潜滋暗长,那冷艳的幽香便无处不在了。 打拚奋斗,苦苦的挣扎溅满酸涩的乡愁。人情冷暖,无助的心灵浸润孤寂的乡愁。 被相爱的人伤害,伤口咕咕流出的是殷红的乡愁。生离死别之际,漫天的泪雨是丝丝湿淋淋的乡愁。 起风了,我枯黄色的乡愁飘飘落落。雪飞了,我白皑皑的乡愁铺天盖地。 在纸醉金迷的暧昧酒吧,端一杯透明的红酒,听萨克斯吹响凄婉的乡愁。独坐寓所狭窄的窗前,仰望天空云破月,俯视院角花弄影,任如水的乡愁挤满忧伤的窗棂。 展卷欲读,我的乡愁是红袖为我置砚添香的盈盈眸光。浅睡将醒,我的乡愁是佳人为我叠被铺床的纤纤玉手。 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是一枚窄窄的邮票,密密连接游子与母亲的血脉亲情;是一湾浅浅的海峡,阻隔不断浪客和祖国的历史传承;是一盘皎洁的明月,永远洒满炎黄儿女滚烫的心房。那一份挚诚的乡愁,就是太阳的四射光芒,千年万载也山高水长! 而我的乡愁,是原野里无边的小草,葳蕤葱郁,一岁枯荣凭春风;是茂林中长吟的清泉,涓涓媚媚,四季丰瘦由山雨;是夜幕上微小的星辰,闪闪烁烁,年年隐现任日月。这一掬静美的乡愁,只能是玫瑰的淡雅芳菲,岁岁年年在幽幽散发。 太阳光般的乡愁啊,闪射夺目光芒,浓烈醇醉。也许强焰会冲坏海外游子愁绪纷纷的心扉,但那样的乡愁是热烈美好的! 玫瑰花样的乡愁呢,散发幽幽芬芳,淡远朦胧。也许荆棘会划伤异乡异客凄凉哀婉的心房,但如此的乡愁同样是热烈美好的! 有乡愁的心境是滋补的土地,既使与生养的故园天遥地远,也会心存对故乡的拳拳依恋,心树就会盛开枝枝俏丽的玫瑰。纵然玫瑰的荆棘剌痛心叶,我们也要让流出的热血把乡愁的花蕊浇灌得更加惊艳,让乡愁的幽香愈加恒久弥远,游子异客的心境将会何其纯真美好,对母亲对祖国的情感将会何其地久天长! 有一份浅浅淡淡的乡愁,是美好的! 想念家乡的抒情散文作品:怀念家乡的绿水 回忆过去,一些事已然忘却,一些事模糊不清,但记忆中乡下的片片绿水,和一个个与绿水有关的场景常常萦绕脑海,异常清晰,挥之不去。 清楚记得,儿时的乡下处处是绿水,河水碧绿碧绿的,塘水碧绿碧绿的,甚至秧田水渠里都是绿水。站在高处,片片绿水犹如镶嵌在大地上的宝石,晶莹剔透,阳光下闪着粼粼波光。地理常识告诉我,长江中下游水资源丰富,的确,儿时从不为饮水发愁,所有水塘的水都能喝,那时每家都备有水缸,清晨到水塘挑几担水,倒满水缸,保证一天的饮用。回到家,总要到水缸里舀一瓢水解渴,那水清凉、甘甜、方便,除非来客,极少喝开水。在野外更方便,口渴了,随便在哪个水塘甚至水沟,捧水就喝,不用担心不卫生。 处处的绿水,也给儿时的生活平添了些许乐趣,经常游泳就得益于处处是泳池,夏天的傍晚,小伙伴们会不约而同来到水塘边,赤条条地在清澈的水塘里玩耍、嬉闹,偶尔还用传统的“狗刨式”泳姿比上一回,不管输赢,但求开心。遇到水塘边有一棵大树或是一边稍高的塘埂,还会演示跳水,尽管跳水的姿势是清一色的脚先着水,没有任何附加动作,一份刺激,一份激情。尽管出于安全考虑,游泳受到家长的很多约束,训斥甚至打骂,还是会想尽办法,偷偷去游,好像不这样就对不起那一塘塘绿水。 不知为什么,那时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鱼,哪怕在半山腰,水塘除了天然的雨水,就是从山坡上流下,也会有鱼。清澈的水面上一群一群的刁子鱼,争抢着飘落下的草虫,这时用竹竿系一根尼龙线,用大头针弯成一钩,钩上挂着饭粒、菜叶或者小蚂蚱,看到鱼游过来,把钩甩过去,就可钓到鱼,叫“刷刁子”;在秧田里也能捉到鱼,在春夏季节,特别是雨后,总有水从秧田水流到水塘,鱼会逆水而上,来到塘边的水田,当把进水口堵住,出水口用“捞子”挡着,待秧田里的水放完了,再去捉,有时能够捉到一水桶;家门口水塘塘埂大多用石头砌成,时不时到石头缝里也能捉鱼,尽管捉不到很多,也是一种乐趣。遍地绿水遍地鱼,是一种多么鲜活生动的画面,绿水给了大地以生机。 儿时的乡下生活,与绿水结下不解之缘,整天与绿水打着交道,即使冬天,绿水也是最要好的好朋友,冬天水塘常常结冰,有的年份冰还很厚,可以滑冰,哪怕经常摔跤,甚至摔的鼻青脸肿也乐此不疲;不能滑冰的时候,就把冰块拿起当冰棒吃,不是因为口渴,找一种吃冰棒的感受。 三十年过去了,偶尔回到乡下,那水还在,但颜色变了,不再是绿色,不再有清澈见底的水塘,没有那个水塘可以游泳,地表水是不能饮用的,吃水得打井,随处捉鱼已成为记忆。脑海里的画面在现实中已越来越模糊了,每次回乡,总有些失落,好像缺了点什么。 我不知道乡下的水质为什么也会这么快被严重污染,但我知道,水质的快速污染和我们所有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过量地使用化肥、农药,大量养殖场粪污的不规范处理,生活用水的无序排放等等,都是造成污染的原因,环境的好坏关乎每个人,同时也需要所有人的共同行动来改善。让我们共同努力,找回记忆中的绿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