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创新的前提是守旧
2000年出生的李明轩,7岁就开始接触面花,“捏着捏着就喜欢上了。”李明轩说,他也尝试过别的工作,但都“对不上他的心”,三年前他选择专职做面花。“在我看来,面花不应该拘泥于固有的表现形式,它可以是小挂件、摆台、旅游纪念品等,但其‘魂’不能变。”面花手艺人李明轩说,他希望用年轻人的思维诠释这门古老的技艺,但创新得先“守旧”。(8月22日中新社) 非遗传承离不开创新。以李明轩从事的面花技艺来说,如果完全固守传统,那就需要老旧的煤火、柴灶,这对于许多传承人来说,是已经不可能拥有的环境;面花的制作,还需要繁重的大笼锅,这在今天虽然仍可找到,但已远远难以适应今天的环境。非遗传承,需要创新,需要在新的时代里采用新技艺。事实上,非遗本身就是发展的结晶,在发展中起步,在发展中成熟,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然后成为某种生活的代表。 创新为非遗增添活力。非遗的创新,包括技艺的创新。李明轩努力用年轻人的思维为面花这门古老的技艺“增添活力”。他增加了新的技术,比如用喷枪上色,更换配方让面花可以保存一年至两年,创作更多贴近生活的文创产品。非遗的创新,包括使用场景的创新。面花原先大多出现在结婚、寿辰、孩子满月等场合,现在李明轩则把它当作小挂件、摆台、旅游纪念品等,突破了固有的表现形式和应用场景。非遗的创新,还包括销售方式的变化。除传统接订单制作,李明轩还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视频,吸引“粉丝”,吸引买主慕名而来。没有这些变化,面花就没有发展,市场就会越来越小,面花的传承就化变成孤芳自赏,最终走向沉寂。 非遗创新的前提是守旧。非遗之所以成为非遗,因为它们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必须固守其本质的东西。对于面花来说,最本质的是,它用面做成,离开了面,也就不能成为面花;另一个方面,面花背后的故事更精彩,不同的花、动物等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这些是面花的“根”和“魂”,在面花的传承中,要守住“根”、立住“魂”,不能让面花失去传统的味道。可见,非遗的保护传承,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如果没有深入掌握或仅沿用表面形式,只抓取部分元素,这就只能是衍生品或当代艺术的创作,不是非遗技艺了。 可喜的是,在今天仍有一些像李明轩这样的年轻人,对非遗有着透彻的理解和刻骨的喜爱,这是非遗传承的幸事,也是我们的幸事!(关育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