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观后感5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少林寺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少林寺观后感篇1 “他不死,我睡不着!” “少林寺不可辱!” 这两句话的差异十分明显!可是,它们却出自于一人之口。这两句话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转变。一个人,若是悟彻了人生,他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转变。他就是刘德华在电影《少林寺》中扮演的军阀、少林武僧——侯杰。 在电影《少林寺》中,主人公侯杰,曾经是一个军阀,他口出狂言,让人听了不由得颤栗。然而,“佛法的大门不能对任何人关上。他不仁,我们不可不义!”这样的大彻大悟带来的是他极大的转变。他从一个喋血如命的军阀转变为一位受人尊敬的少林武僧;从一个百姓的仇敌转变成一个百姓的保护着;从满脑子绝不允许别人反对自己的统治者思想,转变为为了保护大众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民主思想。他的身份变了,精神也变了。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啊! 侯杰,是一位悲剧英雄。部下背叛了,亲人不在了,家也没了。面对一个又一个剧烈的打击,他几乎疯了!可就是在这时,他终于知道自己曾经为了达到目的又是多少人失去了亲人,难道他们不伤心、不悲痛吗!他终于悟到了:“缠绕欲望的思念,善恶一瞬间。” 从此,这世上少了一个叫侯杰的军阀,却多了一位悟彻生死的少林僧人——净觉。青灯古佛的生活使净觉面对一切无所谓惧,也使他没有了贪、嗔、痴,更使他真正悟到了:悟性、悟觉、悟空心甘情愿;种颗善因,简简单单陪你走好每一天。 于是,在最后的生死关头我们看到净觉一次又一次地劝诫反叛自己、使自己家破人亡的部下曹蛮,甚至拼尽全力解救他。结果,自己却被塌下的横梁砸中…… 他再也站不起来,再也张不开口。可他没有叫屈,没有埋怨老天不公,他有的只是包容!这怎能不让人为他的胸怀而感动啊! 净觉,是一个英雄!他最终能够获得了一个英雄结局。他没有在人生的路上空来空去 少林寺观后感篇2 今天我看了《少林寺》这部引人深思的电影,虽说很**,但是却蕴含很深真理。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侯杰从上少林寺**,到后来被部下反叛,最后逃到少林寺,悟出了“生活都有禅机,众生皆有佛性”的道理,并放下仇恨,过着淡泊、安乐的生活,最后为了护送难民无畏牺牲的故事。体现出了少林和尚们先人后己、无私奉献自己生命的无畏精神,也向人们讲述了佛法的真理——禅机无处不在,只要努力,你就会发现禅机所在。佛法活泼自在,只要是众生,就具有佛性。 此时此刻我不由自主地的想起了一本小说《弥勒菩萨传》里边的一件事,他小时候曾经在佛像的脚下撒尿,和尚责备他:“你不应该在有佛的脚下小便。”弥勒菩萨答:“那请你给我找一个还没有佛的地方撤尿。”那和尚一楞,对啊!生活到处都有佛祖、禅机啊!又言:佛前乃寂静庄严之净土,你也不可以在这里撒尿。”那和尚又愣:“也是!众生皆有佛性,到那里都有佛,都是净土!”那和尚觉得颜面扫地,就走了。 所以禅机、佛性都是随自然而生的。生活处外有禅机,众生人人有佛性! 少林寺观后感篇3 我记忆中,最早看过的影片就是《少林寺》了,一岁半吧,在古老县城的电影院。十几年没有进去过了,听说现在好像已经改建为歌舞厅了。 爸妈每说起这事,就颇自豪,说我当时如何如何专注,眼睛一直盯着银幕。从开始到最后,眼睛竟一眨也不眨。同去的老乡娃,一开始没看几分钟就呼呼大睡了。我一直怀疑自己是否有如此专注,为何到现在竟一事无成,奇怪~ 对影片,印象颇深的是少林功夫、塔林、大山门、旋律优美的歌(后来知道歌名《牧羊曲》)、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等。不想后来竟成为萦绕我脑际很长时间的梦想。严重到初中时曾和同伴暗地谋划离家出走,去寻访名师,拜师学艺。只是因种种原因未实现而已,若当时坚持,真的离家出走,去少林学了功夫,现如今还可凭此扬名海外,像李连杰那样,哈哈,最起码能混口饭吃嘛。还可以除恶扬善嘛。 其实后来总想找到第一次看这部影片的感觉,看了好几次,可再也找不到那种神秘、崇拜、模仿、真实之种种感觉。后来影片看得越来越多,这武打功夫片(也叫动作片吧)的场面也越来越精彩宏大,满银幕的人物飞来飞去,看得人眼花缭乱。但没有实在的感觉。看后就忘,印象不能深刻。 梦想只是梦想,过去的也离得越来越远。似幻似真,似远似近,似有似无,想起了《红楼梦》那句诗“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也许,这就是人生吧。 少林寺观后感篇4 权倾一时、兵强马壮,却连心安都求不得。直到一无所有、大彻大悟之后,才懂得活在当下,珍惜现有才是此生最大的满足。 虽然都是一样和大家一同进电影院看电影,但当画面中出现了少林寺的建筑群和众师兄弟练功的场景时,心中还是难掩悸动,师父常说「练武修禅要能不动心」,可此刻的我又怎能不动心呢?那样的心情就像离家多年外出打拼的游子,见到久违的家人一般,画面中的少林寺就是我的家,而出现在寺院内的角色,还真是有好几个当年在寺院内共患难的师兄弟们,看着他们在电影中演出和自己真实生活中一样的角色,那感觉还真是很特别,不过也是辛苦他们了,在方丈担任总监制的压力下,为了力求为数不多的镜头能够完美呈现,我的师弟告诉我,他们可是在片场里待了整整三个多月啊! 看着片中主角刘德华所饰演的角色转变,除了肯定其精湛的演技之外,更是让我感受到了这世间唯一不变的真理「无常」。有时人们容易满足现状,却疏忽了危险就在身旁;有时人们也因为不懂得知足而盲目的追求,虚掷了青春和岁月。不管是容易满足还是不懂知足,最后往往都是一场空,我对这样的感觉尤其深刻,大学毕业后的我,是人人眼中羡慕的对象,不用服兵役之外,父亲经营家族事业有成就等我去接班,当同年龄的朋友拼命追求升迁加薪及更好的工作机会时,我却在家族及父亲的庇荫之下,毫无能力及经验的.成为了「老板」,但这样不劳而获的成就却无法填补我心中的空虚和恐惧,因为我总担心欠缺历练的我在遇到危机时,是否能像父亲一样从容应对,也担心先人所累积几世下来的基业,会就这样的尽毁在我的无知里。庞大的压力让我选择了逃避,逃避到了离我家有两千多公里的河南。 或许可以这么说,我因为逃避现实而和少林寺结下了此生的缘分,却也因为在少林寺的修炼而让我学会了面对,电影因为时间有限的关系,让主角在一碗面的时间里当下顿悟,我想人的资质本来就有差别,虽然我没办法像主角一样大彻大悟,但我很庆幸在少林寺里学会了活在当下、勇敢面对,进而珍惜身边所拥有的一切,对我而言,这样踏实的感觉才是真「自在」。 少林寺观后感篇5 记忆中,小时候最深刻的一场电影,是1982年上半年的一场电影。 那一年上半年,李连杰主演的功夫片《少年寺》席卷全国,我所在的川东农村未能幸免。无论城镇无论乡村无论男女无论老少,都想看看《少林寺》,都想看看李连杰的功夫李连杰的神奇表演。人们茶余饭后,不管看没看过《少林寺》,都在谈《少林寺》。 那一年,我所在的齐福公社的小街上没有电影院,要想在第一时间看到《少林寺》,得走上十五里路到现在的罗渡镇当年的罗渡区公所所在地的电影院看。 那一年,我在村小读小学八册。班主任朱老师也想看《少林寺》,就在一天上课时对我们说,他与罗渡电影院放电影的一个姓文的很熟,大家可以集体买票去看,但要先将钱交给他买电影票。一张票是多少钱,现在已经记不清了,记忆中不是一角钱就是两角钱。 下午放学回到家,我给爸妈说老师组织我们到罗渡去看《少林寺》,叫我们先交钱买电影票。由于当年学习成绩在班上是属于走在前列的,爸妈很爽快的答应了。爸爸从套在腰部皮带上的钱包里拿出钱就给了我,并没有提什么看电影可以学习要努力等附加条件。 不知隔了几天,老师说电影票买回来了,是第二天上午的一场,第二天上午不上课,买了电影票的去看电影,没有买的,就在家里自习。 那个年代,学校管理相对较松,特别是村小,老师说放假就放假的情况较多。像这种去看电影的事情,还可以打上组织学生搞活动的牌子。当年班上的同学不是每个去看了这场电影,最多一半同学去了的。 那个年代,改革开放才起步,不是每个家长都愿意掏一角两角钱让自己的孩子去看这么一场不饱肚子的电影。 下午放学的时候,老师才将电影票发给我们。老师最先发给我,他认为我成绩好,给了相对较好的座位的票。 老师发给我的票是几排几号,已经记不清楚,但那张小小的电影票的样子我还记得。大概有成人的食指、中指两个指头宽,长比成人的中指的长度稍短一点点,颜色主要是白色,上面有一些蓝色,写明了电影的名称,放映时间,几排几号等与要看的一场电影有关的文字。 接过电影票,我小心翼翼的放到了语文书的中间,害怕放在衣袋里,在回家的路上掉了。将语文书放进帆布书包里,又将书包上简单的扣子扣上了才出了教室,确保我心爱的电影票不要出什么问题。 对于第二天要去的罗渡电影院,我还是有几分熟悉。因为每年春节的正月十五前,走“转转会”人户时,我妈八个姊妹的儿女都想到六姨家去,六姨离罗渡很近。当年六姨夫在丹巴云母矿工作,经济条件相对其他七家要好。每当我们去了,六姨会给我们每个小孩发五角钱,带我们到罗渡看一场电影,是不变的主题。 那个年代,虽然我们的小街上没有电影院,但公社有电影放映队,等到一部电影在城市放到没有多少观众了,就会将片子发到各公社,公社放映队就会轮流到各村去放。 那个年代,文化生活的匮乏,让坝坝电影成了乡村文化大餐。 电影队走到哪个大队那个生产队,就由那个生产队招待两个放映员当晚的伙食,电影放完了,第二天队里再安排两个壮劳力将放映设备送到另一个大队的一个生产队去。 电影常常在一个生产队的集体晒场上放,有的晒场大,有的晒场稍小点,即使小的也可以站个两三百人。银幕用两根竹杆撑起,放映机放在坝子中间的一张桌子上,发电机放在稍远的一个角落。 那个年代,我们小孩叫银幕不叫银幕,而是叫“挡子”。每次放故事片前,放映员总要放点科教片之类的片子。我们叫科教片也不叫科教片,而是叫“加演”。有时候,人多了,从正面已经看不到了,人们就站到银幕的背面去看,一样看得津津有味。 那个年代,只要听说哪个生产队有电影,不管多远,人们都要赶去看一下。有时因为路程远了,哪怕电影只看了一半甚至更少,也心甘情愿。 有一次,下半年才收了谷子,我、舅舅与队里的十几二十个人到离家较远的十四大队二队去看了一场电影。回家的路上,天有点黑,我没有看清路面,脚下一踩空,就直接掉到了至少两米高的田坎下面的一块才收割了的稻田里,他们费了很大的劲才把我扯上来。 那个年代,在农村放的电影主要是战争片,翻来覆去就是那些片子,人们也百看不厌。有时看了一次还觉得不过瘾,就每晚追着去看,一连看上好几场。 回到家里时,刚刚夕阳西下。父亲挽着裤腿,坐在门槛上,赤着脚在与母亲摆龙门阵。父亲说秧田才整理好,明天上午可以休息一下,等秧田晾一上午,下午就可以下谷种。 放下书包,我给妈说明天要到罗渡看电影,妈说要得,明天早上给你煮个鸡蛋,带到路上走饿了好吃。 第二天早晨我起来时,父亲已经起来了。我对父亲说,爸爸,今天这场电影你去看吧,我不去了,我在家做老师布置的作业。父亲喜欢看书、看电影,我是知道。说完我就从书包里将电影票拿出来给了父亲。父亲见我这样说,以为我真有许多作业,就接过了电影票。吃过早饭,父亲就走路到罗渡看电影去了。 父亲下午回来,我问电影好看不,父亲说好看。 1982年,老师组织我们去看一场电影,自己睡了一个晚上起来,将电影票给了父亲,自己却没有去看成。一场没有看成的电影,却成了我小时电影中最深刻的一场。 一场没有看成的电影,现在想来也没有什么遗憾。 少林寺观后感相关文章: ★ 《少林寺》电影观后感:小时候的电影 ★ 《叶问4》观后感范文 ★ 叶问2观后心得范文5篇 ★ 1942观后感5篇 ★ 《七小罗汉》观后感400字范文5篇 ★ 《霍元甲》观后感 ★ 《大闹天竺》电影观后感范文 ★ 《功夫熊猫》观后感范文5篇 ★ 十月围城影片观后感悟心得 ★ 复兴之路观后感精选6篇5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