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百科 > 生活百科 >

生活百科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一年之中有多少个传统节日

生活百科2021-02-02161举报/反馈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分别是阴历几月几日?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历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历久积淀凝聚的历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生长过来的,从这些撒播至今的节日习惯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中国传统节日 / 中国阴历节日表(以下为阴历日期)

腊八节(阴历腊月初八)   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  春节(阴历一月一日)

元宵节(阴历一月十五日)  寒食节(清明的前一天)  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

端午节(阴历五月初五)   七夕节(阴历七月初七)  中元节(阴历七月十五日)

中秋节(阴历八月十五日)   重阳节(阴历九月九日)  下元节(阴历十月十五日)


一年之中中国有多少个传统节日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 / 节日由来和节日习俗

腊八节是几月几日?关于腊八节的来源和习俗(阴历腊月初八)

每年阴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即是腊八节,习惯上称作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求的习俗;历史上曾涌现出一大批专为“腊八节”而创作的诗词作品。

除夕是几月几日?关于的除夕来源和习俗(腊月的最后一天)

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阴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扫除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对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春节是几月几日?关于的春节来源和习俗(阴历一月一日)

春节,即阴历新年,俗称过年,一样平常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热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流动。在春节时代,中国的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流动以示庆祝。这些流动均以祭祀神佛、祭祀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流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元宵节是几月几日?关于元宵节的来源和习俗(阴历一月十五日)

阴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the Lantern Festival),春灯节,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阴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以是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主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以是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主要民间习俗。

寒食节是几月几日?关于寒食节的来源和习俗(清明的前一天)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生长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习惯,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清明节是几月几日?关于清明节的来源和习俗(春分后十五日)

清明节在每年公历的4月4日或5日,是阴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约莫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流动为省墓。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是几月几日?关于端午节的来源和习俗(阴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为每年阴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日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流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听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以是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听说是为了避邪。“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天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

七夕节是几月几日?关于七夕节的来源和习俗(阴历七月初七)

阴历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每年阴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于此日流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流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已往女人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流动,星期七姐,仪式虔敬而盛大,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优美小巧、惹人喜好。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中元节是几月几日?关于中元节的来源和习俗(阴历七月十五日)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释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传统节日,“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时在阴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讲述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省墓,祭拜祖先。

中秋节是几月几日?关于中秋节的来源和习俗(阴历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阴历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节日起源有许多种说法,也有许多关于这天的传说和传统。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爱,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阳节是几月几日?关于重阳节的来源和习俗(阴历九月九日)

重阳节即阴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由于《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今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下元节是几月几日?关于下元节的来源和习俗(阴历十月十五日)

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阴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源与玄门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阴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踩一下  ()  顶一下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