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草鞋
外婆出生在大理州洱源县的一个小村庄。20世纪40年代,生活十分艰苦,几乎一日三餐都吃不饱。缺钱缺粮严重,许多家庭无力购买布鞋,小孩经常赤脚在房前屋后玩耍。为此,人们发明了一种草鞋,降低脚受伤的概率。 每年秋天,梯田里的水稻被收割后,待人们把稻草搬运完,外婆就忙得不亦乐乎,开始为编草鞋准备所需材料。她到田间捡人们遗弃的稻草,东一根西一根,从早到晚捡个不停。两个多月后,她终于捡了一堆稻草。 一切材料准备就绪后,外婆就开始编草鞋啦。刚开始时,在有经验的师傅的指导下,不到半天,她就能编出一双草鞋。通过多年磨练,编草鞋成了她的一项绝活。 外婆编的草鞋美观、轻巧、柔软,有拖鞋、高跟鞋等10多种样式,上面还编小鸟、蝴蝶、花朵等图案。但由于草鞋的寿命很短,一双做工很好的草鞋,寿命也超不过3个月。如遇下雨天泥烂路滑,草鞋的寿命就更短了。于是,外婆编了一些草鞋,放在家里备着。 外婆经常给村里人编草鞋,见到她如此忙碌,大家不忍心,不时为她送饭、倒水。农忙结束后,远方的女性好友、隔壁村庄的妇女,三个一群、五个一伙,风尘仆仆来到外婆家,向她学习编草鞋。外婆热烈欢迎,毫无保留地把编草鞋的技术传授给每一个人,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她们,直到她们学会才心安。 每当夜幕降临,外婆在微弱的煤油灯下,迫不及待地拿出小刀、剪刀、凿子、钉子等工具,制作耐穿的草鞋底。家里的小孩无事做,不时为外婆递工具。外婆在量好尺码后,用木头或竹片制鞋底。鞋底一般高3厘米至5厘米,中间那一层,她会塞一些柔软的白青蒿草。紧接着,她在鞋子四周钉钉子,在底部用刀刻上几条密集的横纹,防止走路时滑倒。外婆双手不停地左右翻动,对已编好的草鞋进行反复加工打磨,几经周折,草鞋才算做好。这样编的草鞋,冬天穿非常暖和,夏天穿凉爽极了。 外婆勤俭持家,一心为家人,勇于吃苦,细心学艺,乐于助人,知道她的人都夸赞她是一个女能人。家人出门在外,她再三叮嘱,一定要穿着她编的草鞋,她的心里才能落下“平安”二字。看到如此亮丽的草鞋,人们总是羡慕不已并问个不停,说街上没有卖过编得这么好的草鞋。外婆无论是在家里,还是上山找野菜,或是到公社参加会议,草鞋都一直伴随着她。她说,有了草鞋穿,才能走遍千里,脚才不会受伤,生活才充满了希望。 光阴荏苒,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国家的富民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我的家乡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渐渐地,人们不穿草鞋了。从解放鞋、凉鞋、白胶鞋,到皮鞋、运动鞋等,再到现在大街小巷各式各样的鞋,款式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年事已高的外婆穿上了各种款式的鞋子,她说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如今,草鞋在我的家乡一去不复返。但每当人们提起草鞋,外婆总是有说不完的话。聆听外婆讲草鞋的故事,我知道了穿草鞋的那段历史。外婆说,她编的那一双双草鞋,至今让她铭记在心。那既是贫困时期父老乡亲们行走的宝贝,也是艰苦创业的历史标志,更是家和万事兴的见证。 来源: m.taik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