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散文 > 散文随笔 >

散文随笔

惊蛰

散文随笔2023-06-21155举报/反馈

宅家的时光,过得真快。不知不觉,春天的第三个节气,惊蛰到了,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在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的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

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之说。惊蛰前后,气温回升,春雷始鸣,惊醒了蛰伏冬眠的昆虫。其实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因天气变暖,才使昆虫们结束了冬眠“惊而出走”的。

古时的惊蛰当日,有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的习俗。《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惊蛰到,春雷响。蛰,是藏的意思。惊蛰,原来叫“启蛰”,因避汉景帝刘启讳而改名。比起原名,这“惊”字更带着万物生长的灵性与朝气。大自然里的生灵们,像是睡了一个长久的觉,突然间被一声春雷叫醒,与其说是“惊吓”,不如说是“惊喜”。

在广袤的大自然,令人惊喜的,不仅是醒来的所有生灵们,还有春风里的含苞待放,春天里的万紫千红。瞧:杨柳吐出了一簇簇嫩绿的新芽,那长长的、软软的枝条在(píng)静的水面上轻拂着,让我想起“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诗句来。

在故乡,惊蛰的风,还是微寒的。但柳笛声却是温暖的。因为,做柳笛是物质贫瘠年代的孩子们最喜欢的手工。只要折一枝柳条,去掉根梢用手把枝条的树皮扭松后,抽出里面白色的木质再把树皮管剪成两三寸长,掐去一截绿色的外皮做成吹的嘴,柳笛就成了。

当然,做柳笛的枝条粗细不同,柳笛的声音也不同,细柳条做成的柳笛声音高亢,粗柳条做成的柳笛声音沉闷。手巧的大孩子还会把柳笛作的更长,在柳笛上开出像笛子一样的孔,能吹出简单的韵律。有时的大人们也会在忙碌之余信手折枝做柳笛,吹上几声的。

其实,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们,也是很钟爱柳树的,曾赋予了柳树很多美好的寓意,如:男人的俊美是“濯濯如春月柳”,女人的俏丽是“柳叶弯眉樱桃口”,最浪漫的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那种诗情画意的场景了。

惊蛰到,桃始华,黄鹂鸣翠柳。我喜爱柳树的顽强精神,这柳树,像极了当前疫情时期不怕风险,逆向而行,意志坚定,不计辛劳,默默无闻,坚守岗位的逆行者们。感谢所有在抗“疫”前线的英勇逆行者,是你们守护着我们的岁月静好。致敬战“疫”逆行者!

踩一下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