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首页 > 说说散文 > 散文随笔 >

散文随笔

山里的夏

散文随笔2023-07-24104举报/反馈

我的家乡在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大山区,夏天的晨揉了眼睛。甩开一夜的忧愁,种植晶莹的露珠,与刚经黑夜包裹的万物对白。

尽管夏夜的背影刚走,但怀旧思念依旧,弄湿了晨的眼,我未读懂几小时前夜中那场大雨的疲惫。

夏晨欣然开花,梦的姿态。我看见一千朵雪白花朵在空中悬浮,接着,我看见一千颗青色果子在空中游荡。

夏季具有的,不只是静谧与活力。雨幕中的夏季,更飘着一种蓝色的忧郁。泡上一杯热茶,洒上几粒花瓣,在一片渐渐散开的茶香中观雨,有一种独特的感受。呡一小口茶,温温的,还带有一丝丝的苦味。是茶,也总是有些苦的。茶,是久经风雨打击和磨练后的一朵朵,一片片生命的浓缩后精华。雨滴前仆后继地落在叶片上,奏响了一曲曲乐章。

鸟儿尖锐的叫声,打散了一只猫咪的美梦。它十分不快地翻了个身子,咕哝了一阵,又闭上了疲惫的眼睛。

灰色破旧的几幢房屋在模糊中闪现着,散落成一堆杂乱无章的时光碎片。

我将它拾起,一片一片地慢慢拼凑。夏花伴着它沁人心脾的花香,飘逸着一季的浪漫。一朵朵、一株株,或肆意绽放、或低眉含羞,它以她的热情展示着夏季的姿影。

身处其中,闭眼闻香,静止在夏花的海洋中,领略那一季的浪漫。夏味用它独特的芳香悸动着人们的心。

朦胧中,似乎有一抹绿色,几点红色,和大片大片的灰。

仿佛是一首忘了词的歌,只能哼着音符慢慢回想。

那些进入,又退出我生命的人,也伴随着时间洗刷得掉了色,变得模糊。有一天,也将从我的记忆中抹去,称为一个永恒的过去。

蝈蝈,我的家乡叫做“叫蚰子”。叫蝈子有两种。一种叫“侉叫蚰子”。那真是“侉”,跟一个叫驴子似的,叫起来“咶咶咶咶”很吵人。喂它一点辣椒,更吵得厉害。一种叫“秋叫蚰子”,全身碧绿如玻璃翠,小巧玲珑,鸣声亦柔细。别出声,金铃子在小玻璃盒子里爬哪!它停下来,吃两口食,--鸭梨切成小 子块。于是它叫了“丁铃铃铃”……人们要么在树荫下,或在房间里,或将身体用水冲了一遍又一遍。整条大街出奇的空旷,这让它更为满意了,也在这里多逗留了一番,树也笔直的耸立着,鸟儿也会立在树杈上,让这里的一切那么的严肃,那么的有秩序。或一辆公交车经过,但也得快速离开了。

一到傍晚,这里就热闹了,老太太也从舒适的房间里出来了,姨太太们则凑上一桌,有见识的则会端上一杯好茶,慢慢欣赏一天仅一次的日落。

大雾弥漫着大山,朦胧的轮廓时隐时现,这层薄薄的面纱更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它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给人留了诗意和遐想。月色下满山头的点点灯光,错落有致,像闪烁的火花,将大山装点得璀璨夺目、一派壮观。湖泊有了动人的名字,也就有了更多的故事:古南河国家湿地公园,恰似一根伏脉千里的生态长藤,又似一面折射房县“生态立县”战略光芒的明镜,完美融合生态与发展,诠释绿色为“魂”的深刻内涵。与“长藤”与“明镜”交相辉映的,是房县放眼南河和汉江流域,将名山、大川、茂林一体化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大力打造生态湿地、人文湿地、源头湿地、旅游湿地的大思路、大手笔。厚重底蕴“人文叠加”。房县深入开发诗经文化、荆楚文化、流放文化和民俗文化等人文资源,实施湿地与历史人文深度融合工程,给古南河国家湿地公园注入人文因素、文化内涵,放大湿地人文元素,厚重湿地人文底蕴,努力打造“人文湿地”,增强湿地特色“引力”。

我会被绿俘获。这正是我一生伤痕累累过后需要静憩的地方。只是它藏得太深,太远。在极限的干渴和疲惫中,承受这山风与湖波吹过的幸福和晕眩。

我掉入这种比梦游更不可思议的绿色。

精准扶贫政策,使我的家乡改变旧模样。超市里,各种新型手机,电脑一系列高科技产品叫人看得眼花缭乱。大树下,一位老爷爷正在与远方的大儿子通话,在询问那里的大米行情。房县军店镇显圣殿老街,明清时代的铺板门显得古色古香,一家三间两层的民居绣楼上,几个头戴蓝巾身着蓝花花上衣的村姑手端着簸箩,欢声笑语围在一起选摘着小花菇。站在山顶极目远眺,秋叶在余晖下璀璨,如火如荼,好似一幅油画,令人心醉,农田里收割机正把一粒粒稻谷装进麻袋,。拖拉机飞快的奔跑在庄稼地和农家小院之间的路上。

踩一下  ()  顶一下